中国合唱音乐网络传播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2-23 09:42:58邢晓萌
名家名作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图文社群公众

邢晓萌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合唱在网络传播中愈加普及,这无疑给合唱理念的传播和更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新的机遇下,各种与合唱相关的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兴起,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粉丝,且粉丝也给予这些运营号以极大的关注和互动。总的来说,中国合唱音乐的网络传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中国合唱音乐网络传播的现状,提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中国合唱音乐的网络传播现状

互联网时代,视频传播成为中国合唱音乐网络传播的主流发展趋势,网络“合唱社群”的创建提高了合唱的艺术性和学术性,“云合唱”的兴起更是丰富了受众的体验。

(一)视频传播成主流发展趋势

当下,自媒体迅速发展、短视频快速兴起、中长视频蓄势待发,已然进入视觉传播的时代。视频传播以其通俗直白的方式为互联网受众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更广阔的空间传播。合唱音乐的视频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将现场表演实况录制下来,按照曲目制作成一个个短视频,分时段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发布;二是门户网站的长视频,即将演出整体上传,并配字幕;三是合唱MV作品,相较于短视频,合唱MV作品更加注重图像的质感,制作更加精细。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了解中国合唱音乐的途径多是通过电视台的转播,这种转播互动性较弱且容易因信号问题而导致声音失真,所以人们只有亲临现场才能对某次合唱交流活动的概况有一定了解。如果想要了解中国合唱音乐的全貌,还需要多参加不同类型的合唱交流活动或赛事,多倾听评委的指导,才能对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种问题在“第二媒介时代”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只要活动主办方将视频上传至网络,人们就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到千里之外的合唱盛况,真正实现了跨地域的合唱传播。

互联网时代,通过媒介欣赏到的合唱活动,虽然有时会受到信号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欣赏效果不佳,但受众依然可以根据现场的画面以及合唱团队演唱的作品来对所参加的合唱活动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说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功能被大大强化。与之相应的就是合唱MV作品的兴起。合唱MV作品无论是声音、画面抑或是情感的表达都要比合唱活动现场更具艺术性。合唱活动现场直播强调“在场感”,那么合唱MV作品则把这种“在场感”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每一个观看视频的人都会有一种“在场感”。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优势。

(二)网络“合唱社群”的产生

互联网时代,不同性质的微信群、微博话题形成了一个个网络社群。虽然这种网络社群的发展模式尚不成熟,仍有很多问题,但为学术在更广阔的空间交流提供了契机。网络社群的创办者需要维护该社群的发展,无形中充当了“议程设置”的角色。网络社群对其内部的受众起到了舆论引导、文化传播的作用。

有研究者把网络社群的成员分为追求成就者、探索者、社交活动者、恶作剧者四类,从与合唱相关的网络社群来看,众多社群的成员属于追求成就者、探索者、社交活动者范畴。追求成就者主要表现在宣传自己创作的合唱作品、指挥经历经验以及组织的合唱活动等。探索者主要关注合唱领域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等。社交活动者主要是合唱爱好者,想通过网络社群了解合唱发展动态、掌握合唱相关信息等。

(三)“云合唱”逐渐兴起

在合唱传入我国时,虽然很快得到了普及,但是声音技术技巧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很多学者也阐释这是东西方文化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从中国合唱音乐百年来的发展来看,合唱在声音表现力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20年,热爱合唱的团体纷纷将目光转移至“云端”,一个个“云合唱”视频产生并得到有效传播。同年,很多大学的毕业典礼均在“云端”举行。2020年7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策划开展了“战疫情·毕业季”主题活动——《我爱西电》师生在线大合唱,用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西电学子对母校的感激之情。2022年4月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了New world云合唱版。由冬奥冠军齐广璞、歌手王赫野、马兰花合唱团以及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师生、广大网友演绎的“云合唱”,不仅有多元化的声音之感,更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合唱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中国合唱音乐在网络上的传播与普及。

二、中国合唱音乐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

中国合唱音乐的网络传播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众多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合唱爱好者均开设了视频号或者微信图文号,普及合唱理念、宣传合唱作品、促进合唱创作。在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主要是自媒体平台自身在拥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微信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合唱社群”的形成,但是发展至今其内容的吸引力已远远比不上视频;同时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版权意识仍需加强,且合唱运营方面还有待提升,视频传播的互动性还需运营方仔细思索。

(一)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优势及局限

1.信息精准推送与信息时效性冲突

在当下信息超载时代,微信公众号管理平台规定每个订阅号一天只能推送一次信息,服务号则一个月推送四次信息。这就使得每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要做好信息的“减法”,将更加优质的内容推送给用户。在优化内容方面能体现出微信公众号的特色,即使订阅号一天也只能推送一次信息,所以很多即时性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推送。例如,在某国际合唱大赛的颁奖晚会上,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合唱视频,但囿于平台一天只能推送一次信息,所以信息发布者不得不删减信息,这就使得很多优质内容不能及时与受众“见面”,信息的时效性受损,导致信息精准推送与信息时效性产生冲突。

2.用户黏性可持续维系但信息扩散相对封闭

与时政类、时尚类微信公众号相比,合唱类微信公众号尚属小众,传播范围虽然有限却很集中。当某一个官方性质的合唱类微信公众号创建后,通过业内人士的推送与积极推广,合唱类微信公众号就能吸引一批热爱合唱的群体,如果该微信公众号运营良好,那么这些受众很快会转变为忠实粉丝,他们会关注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一条信息,在用户黏性方面具有可持续性维系的优势。但与微博、抖音等热门App相比,微信公众号传播过程中的受众信息反馈接收能力较弱,且微信公众号相对于微博、抖音等热门App,其内容没有那么广泛,当业内人士的朋友圈对该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人数达到饱和时,该微信公众号想要继续获得更多粉丝数量的难度系数随之增高,这也是制约微信公众号运营发展的因素之一。

3.合唱理念及版权意识的普及与碎片化阅读的矛盾

微信公众号图文+视频的形式,能使受众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一首合唱作品,同时微信公众号也是培养大众的合唱理念与版权意识的一个重要桥梁。但是,关于合唱理念及版权意识的相关知识,并不是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能够完成的,很多信息需要受众进行深度阅读,但这与微信公众号本身的碎片化阅读优势相佐。也就是说,微信公众号在推送优质合唱视频及合唱谱例方面有其优势,但在合唱理念及版权意识的普及上仍有不足之处。

(二)视频传播的互动性仍需加强

一个合唱运营号吸引来的受众大概都是与之相关的爱好者,他们在这个虚拟的社群中表达见解、相互交流。但从目前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评论区来看,除了一些知名大V的互动做得较为成功之外,其他视频号的评论区互动性并不明显。包括B站合唱类视频的“弹幕”,其数量也是十分有限的。视频传播的互动性弱,原因之一在于运营方并没有对网友的评论给予及时回复;原因之二是网友的评论集中在社交、日常性的语言范围之内,比如表达对视频中合唱团队的认知,虽能提升身份认同感,但也处于无人问津无人互动的局面;原因之三在于视频本身以及发布方并没有过多融入商业因素,发布者更多的是对合唱团体一种身份认同和对合唱单纯的喜爱,没有跳出朋友圈的社群互动,还是停留在网络社群之中抒发情感。这样,有效互动弱就容易产生视频发布内容与受众预期不符的情况,从而使得粉丝群体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强。

有学者在研究哔哩哔哩的视频互动方式时指出:“在观看视频与相互发送弹幕的过程中获得的陪伴感恰好是一种归属,并且在个人的需求层次结构中居于关键位置,起着需求间承上启下的作用。”[1]可见,必要且有效的互动对于视频传播的长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升粉丝的归属感,才能获得更好的网络传播效果。

三、中国合唱音乐网络传播的对策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逐年递增,众多自媒体平台上的合唱音乐能够体现出合唱界的主流思想,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而且在自媒体时代,这种思想的引领尤为重要。重大赛事上的合唱团队在作品的选择与创作、表演形式、声音运用等方面无疑对受众起着启发、引领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赛事上夺冠的合唱团队,在赛事结束后,国内众多合唱团都会竞相模仿其参赛形式。在作品的选择与创作、表演形式、声音运用等方面都会参照冠军团队的模式。因此,中国合唱音乐的网络传播在注重聚合内容精准度的同时,还要加深内容的深度,丰富内容的形式与风格,可以运用H5等相关技术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一)加强内容的精度、广度与深度

互联网时代,受众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纷繁复杂的图文或视频中节选出自己喜爱的图文号或视频号,并且极大可能长期关注这个图文号或视频号发布的所有作品。如果图文号或视频号发布的作品能够符合受众内心的良好预期,那么受众就极有可能成为该图文号或视频号的“铁粉”。可如果图文号或视频号发布的图片或视频不能满足或者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心理预期,那么受众瞬间“转粉”或“脱粉”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受众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这也给图文号或视频号的运营带来极大的挑战。内容的精度、广度、深度仍是这个时代获得受众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合唱音乐的网络传播中,图文或视频内容不乏排练日常、演出片段等内容,如果粉丝对合唱团排练曲目不感兴趣,那么其图文或者视频内容就很难获得受众的关注。与视频相比,微信公众号主打图文形式,其面临的挑战更大。从传播形式上,图文号不如视频号生动,图文号引言的作用与视频号的前5秒内容的作用一样,对受众的“驻足”能起到决定性影响。因此,图文内容需要提升文案的精准度,在吸引受众眼球的同时,要高度概括一篇文案的内容。中国合唱音乐的网络传播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文案写作、视频创作均需要精准定位,并提升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二)丰富内容的形式、风格与互动方式

若想提升内容的精准度,就必须做到与受众有效的互动,了解受众所感所需所想,为其推广可能喜爱的作品。微信公众号可运用H5技术设计互动环节,受众在查阅内容时能够通过滑动页面等交互方式,提升对内容的兴趣,也可采用“图文+视频”的形式,强化文案的效果,丰富受众的体验。

“个体使用媒介完全取决于是否对自己有用、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感知。”[2]这也就是说,运营方必须掌握受众的心理。运营方如果想通过视频变现,或者通过视频获得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对自己的受众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掌握受众的心理,确保发出的视频能够引发受众的共鸣,这样才能保证微信公众号或视频号的长久运营。

在这个自媒体泛滥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已然不复存在,传统媒体工作者急需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并在环境的大变革中快、准、稳地找到自身的定位,这是一项极难的挑战。中国合唱音乐的网络传播需要抓住机遇并合理地利用机遇,在传播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需要深刻理解合唱音乐网络传播的内在逻辑,理解和把握未来合唱网络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营造良好、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更好地促进中国合唱音乐的繁荣发展。

喻国明提出:“未来传播的创新标尺是以人为本的三个‘有利于’,分别是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信息的流动性,有利于扩大人们社会实践的自由度,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把控能力。”[3]从目前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来看,增强社会成员之间信息的流动性,合唱的网络传播达到了;扩大人们社会实践的自由度,这点在技术上合唱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云合唱”如何确定声音的概念等。难点在于对合唱整体的把握,合唱本身就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要义。以和为贵,和谐共生、荣辱与共、团结合作的思想贯穿了合唱表演始终。那么如何引导受众从世界范围角度更深度地解读合唱、了解中国合唱、发展中国合唱,是中国合唱网络传播的第一要义。

猜你喜欢
图文社群公众
画与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社群短命七宗罪
现代家电(2019年4期)2019-06-12 15:59:52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创业家(2015年9期)2015-02-27 07:54:23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43
图文配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图文配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