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懿轩
摄影师的主观因素决定了作品呈现的效果,所以在拍摄摄影作品时应该重视自身的主观艺术性,对实践手法和拍摄路径进行积极探索,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组成摄影艺术的关键是主观和客观。主观是指将摄影师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念作为拍摄的指导思想。而客观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摄影师将摄像机作为媒介来展现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状况;第二,摄影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是客观的真实生活,摄影师可以使用摄像机将生活当中的某一场景真实地记录下来,将社会生活映射出来,既能够将个人情感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进行摄影艺术实践。因此,主观是客观的能动表现。
以往许多人认为摄影的客观性使摄影不具备艺术性,认为摄影者是使用摄像机将特定的生活场景拍摄下来,因此,摄影作品不具备生命特性,也无法对作品的美与丑进行分辨。摄影师只需要按下摄像机的快门,就能够记录下在日常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场景,因此作品的创新性不足。但是,这种观点只是对拍摄的客观性进行了强调,却忽视了摄像作品具有主观性,也就是摄影师自身的思想感情。在进行艺术拍摄实践时,如果拍摄的过程脱离客观实际,那么就无法开展摄影活动,优秀的摄影作品是使用摄像机将客观的现实表达出来,而在表达的过程中,则让作品具有了主观意识。也就是说,任何摄像作品的创作基础都是自然和客观现实,但是决定摄影作品优劣的因素并不是客观因素,而是摄影师的主观意识。所以在对摄影艺术进行创作时,如果不能将个人的主观思维投入其中,那么作品就失去了它的艺术价值。
在进行摄影艺术作品拍摄时,要融合主观和客观因素。首先,任何摄影作品都有摄影师自身的主观因素,比如那张被抓拍的大眼睛女孩,摄影师只是抓拍了女孩的日常生活瞬间,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对女孩的双眼进行了重点拍摄,而且使用柔和的拍摄光线,将女孩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在镜头前。由此可以得知,摄影师会改变客观物体的原本形态,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赋予作品。
其次,客观性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主观性艺术的影响。在创作摄影作品时,摄影师会按照自身的喜好来决定拍摄的镜头范围,这样就能够充分展现出自己感兴趣的镜头。比如虚假报道,就是因为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只对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进行拍摄,将自己的目的展现出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摄影师投入了过多的主观意识,而使客观事实的展现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地融合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摄影作品产生的关键就是摄影师的洞察力,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摄影师能否拍摄出具有艺术性的高质量的作品,在于摄影师能否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具有哲理和美好寓意的景物。也就是说,摄影师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够将优秀的作品从日常生活所存在的客观景物当中提取出来。深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客观景物,并不是要求摄影师只对事物的表征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通过内心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感受,并对事物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比如,曾经在摄影大赛中获取一等奖的优秀作品《士兵》,将摄影师细微的洞察力充分展现了出来,摄影师并没有对激烈的战争场景进行拍摄,也没有对艰苦训练的士兵进行拍摄,而是拍摄了枪杆上插着玫瑰的士兵,将士兵对生活的热情充分展现了出来,同时也体现了士兵向往美好的内心世界。
摄影师的感受力能够折射出摄影师对客观事物进行洞察之后所产生的直观心理,同时也是摄影师通过辨别之后所接收到的客观环境信息。敏锐的感知是因为摄影师能够在瞬间体会摄影实践,或者是能够自我认知和体会自己长期生活的现实社会,摄影师的感知力是摄影师通过深入观察日常生活当中所存在的客观景物所产生的创作灵感。《第一回》曾经在世界和平摄影比赛中获得了最佳瞬间奖,这体现出摄影师在进行摄影实践时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艺术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瞬间创作能力。实际上,摄影师在进行影视作品拍摄时,都能够将本人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出来,不同的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体会,受到人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理解和认知客观事物方面也有着极大的不同,不同的摄影师所拍摄的摄影作品当中,思想和审美观念也不同。所以,摄影师对自身的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是充分发挥出主观艺术性的关键。
通过摄影艺术实践创作出更多优秀摄影作品的关键就是摄影师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尤其是摄影艺术,优秀作品的创作来源是摄影师丰富的想象力。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特殊,有着纪实的特点,所以使摄影艺术的发展受到限制。摄影人员要想摆脱摄影艺术特点的束缚,就需要对自身的想象力进行丰富,根据个人的主观意识来重新塑造客观物体和景象,能够提取出客观影像中的抽象性,从而为作品赋予艺术特色,将主观艺术性真正地发挥出来。
摄影师在进行作品拍摄时就是要将自身丰富的情感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情感是指摄影师在看到客观物体时所产生的直观心理,能够真正展现出摄影师对客观物体的真实态度,关系到人的需求、梦想等,因此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摄影师在创作摄影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个人的情感,也就是说,在进行作品拍摄时能够发挥主观艺术性的关键就是摄影师个人的情感。摄影师在进行摄影创作时,需要面对多彩的客观物体,所以会将自身的需求融入摄影作品当中,如果摄影师自身的预期与客观物体相吻合,那么摄影师的创作动力就会得到激发,摄影师就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并进行作品创作。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会高度集中个人的注意力,此时摄影师本人的情绪紧张,但在完成作品创作之后,内心的愉悦感会大大提升,同时也会释放本人的紧张情绪。当发现冲洗出来的照片满足自己的预期之后,摄影师的成就感会得到满足,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这就是能够发挥出主观艺术性的根本表现。
首先,要想有效发挥出摄影师自身的主观艺术性,需要对摄影师的观察力进行强化锻炼,使摄影师的观察力可以和摄像机一样敏锐细致,能够在对拍摄目标进行观察时全面分析光的颜色等,提前预测最终拍摄效果。在对拍摄物体进行观察时,人的肉眼观察角度与拍摄出来的物体差别明显,因为在使用肉眼进行观察时是固定的观察角度,而在使用摄像镜头对物体进行拍摄时则可以使用多种角度,因此在视觉角度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不仅与视觉场景的变化有着直接联系,同时也会对后期的物体透视比例造成影响。比如,在使用长焦距的镜头对物体进行拍摄时,会缩小视觉角度,从而降低物体的透视率。
其次,在使用肉眼对物体进行观察时,会观察到立体的图像,因此会让摄影人员感受到物体的纵深感。而在使用相机镜头对物体进行观察时,只能观察到固定的视角,因此物体的形象更加趋近于平面,使用照片也只是能将物体的二维平面展现出来,不能够体现出物体的纵深感。也就是说,在使用照片将客观物体呈现出来时,难以呈现出立体的客观物体。而要想呈现出立体的照片,就需要摄影师对作品的主观艺术性进行合理把控,通过控制照片的构图来使照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从而提升画面的立体感。
最后,人在使用肉眼观察客观物体时会选择性地观察物体,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物体进行观察,因此并不能看到全部的客观物体,这就说明了人在观察物体时会存在主观性。而使用相机镜头对物体进行观察时,会将呈现在镜头下的所有客观物体真实地记录下来,但是拍摄出来的作品会让照片的背景呈现出混乱的感觉,而且在照片当中展现出不同的物体。所以,摄影师在对客观物体进行拍摄时,应该学会使用摄影视角对物体进行观察,不仅要对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仔细观察,还要对主要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对光线角度进行合理选择,排除其中不重要的物体,使摄影作品能够呈现出主观艺术性。
摄影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瞬间性,因此也被称为瞬间艺术。而造成艺术作品瞬间性的根本原因是拍摄工具的独特性,摄影师会在瞬间抓拍自己满意的作品。摄影师在对被拍摄物体进行观察时,会由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决定按下快门的时间,并且会自主选择物体的拍摄空间,也就是说,摄影艺术创作与摄影师本身的主观艺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摄影师自身的艺术创新水平会决定作品的呈现方式,摄影师在对符合自己摄影需求的目标进行观察时,不可能随时都对物品进行拍摄,物体每一时刻呈现的景象代表的意义都有所不同,所以为了能够准确地拍摄出符合自身要求的作品,摄影师就需要对物体的发展规律有准确的了解,并能够洞悉作品短暂的瞬间,对作品的特点进行掌控。也就是说,要想拍摄到与个人主观思想符合的作品,同时能够将作品本身的属性展现出来,摄影师要对物体的发展规律全面地了解,并对最佳拍摄时刻进行合理选择。
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自身摄影作品的水平,将单纯的拍摄行为转变为真正的主观创作,就需要对自己的展现技巧进行锻炼,使自身的展现技巧高于其他人,从而让自己拍摄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在进行摄影实践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客观物体进行拍摄,而要想将拍摄过程转变为一种艺术实践行为,摄影师就应强化本身的主观创作意识。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客观事物会对摄影师的主观创作意识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拍摄过程中,光线的折射角度无法随意移动,而且某些物体在拍摄的过程中并不能随意变动,这些客观物体的存在是不能根据摄影师本身的主观意识发生转变的。但是真正具有主观创作能力的摄影师不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无法创作出具有主观色彩的作品,而是能够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利用,对拍摄技法进行积极探索,对客观物体的形态进行分析,确保选择的艺术展现形式符合自身的主观意识,这样就能够让拍摄的作品具有主观艺术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越强,那么在进行摄影创作时可选择的拍摄技巧和可行性方案就越多,从而就有更大的发挥主观艺术性的空间。摄影师本人的表现技巧就是能够综合表现自身的摄影水平和记忆水平以及审美观念,在拍摄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克服外在的不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画面的展现效果进行把控。比如,通过控制镜头的远近焦距,并且调整物体的空间和角度,运用合适的快门速度来将物体的运动状态展现出来。除此之外,摄影师要想对物体的虚实关系进行调整,也可以借助于转变阳光照射的角度,将拍摄主体凸显出来,对次要物体进行掩盖。最后,为了能够对画面呈现出来的氛围进行转变,摄影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暗房技巧来对画面氛围进行把控,确保拍摄出的图片效果达到自己的预期。
摄影师进行摄影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特定目的对客观性物体进行创新,而能够发挥出主观艺术性的关键是摄影师能够深入观察自身的生活环境,并对物体的外在表现进行深入了解。只有提高对主观艺术性的认识,才能够突破客观物体对艺术创作的限制,将个人的主观意识融入摄影作品当中,将物体和形式真正展现出来,从而提高摄影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