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饴媛
2006年,山东梆子申报成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历史悠久,明代时由山陕梆子变化而来。它曲牌多样,板式丰富,表现了山东人的豪爽和粗犷。近几年,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梆子剧种自身原因的影响,山东梆子面临着濒危的境况,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种传统剧种,是目前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之前的听戏、看戏等单一的娱乐形式,现在的消费娱乐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短视频的出现,推动了消费娱乐的快餐化,很多人已经没有耐心静下心来去欣赏、品味传统戏曲中的文化内涵,山东梆子这种传统戏剧开始逐渐远离大众的文化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趋向于去看电影、看电视剧或是从电脑和手机上刷抖音和快手,这些快捷的娱乐方式方便、直观、趣味性强,使身心得到放松,更多的年轻人舍弃了之前的传统曲艺形式,这使得山东梆子存在着濒危的可能。
自2008年山东梆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相关的保护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山东梆子开始复苏。山东梆子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申遗成功后,散落各处的传唱大家便涌现出来。菏泽市著名的山东梆子歌唱家刘桂松的传承方式是收徒弟,她的徒弟像李新花、祝凤尘已经小有成就。这位辛勤的戏曲界泰斗发自内心的想法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将山东梆子发扬光大,保护山东梆子的独特一面。然而理想固然是美好的,毕竟传承人数量相对较少,光靠收徒弟的方式来传承山东梆子,这样的方式显得太过单一,对于内涵和种类丰富的山东梆子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传承工作无法长久持续地开展下去,缺乏一个稳定的传承机制,使得山东梆子传承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困难。
对于戏曲形式来说,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市、县的艺术学校都没有开设山东梆子这一传统戏曲的专业,于是各个剧团便把学生招进剧团,边看边学,这种培养方式是一个近乎散养的模式,无法进行长期有效的系统性培养,使得各个剧团的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每个剧团培养的方式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可想而知,有些并不能达到进行演出的专业水平,也很难承担起艺术发展的高质量主力军的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传统戏曲的边缘化和窘况会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信心。比如菏泽市某剧团为了使山东梆子不断发展,招收了一批学员,这些学员学习用功,很快成为一股蓬勃发展的主力,但是剧团无法解决编制问题,使得学员们一个一个退出,培养了几年之后,学员流失近一半。在培养戏曲人才方面,社会保障体制的缺失、工资待遇不高等使得这种传统剧种的接班人出现断档的现象。
山东梆子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山东梆子的发展现状,政府要进行山东梆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大力扶持本地的优秀剧团,每年都规划一部分专项经费,用于剧团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保证剧团的发展。应深入剧团中,了解剧团中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需求,从而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山东梆子的创作、制作和传承上。同时根据剧团的具体情况、人员规模给予一定的创作经费。这些创作经费专款专用,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山东梆子创作的活力,从而使山东梆子不断地推陈出新,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前面说到,山东梆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山东梆子,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传承人,但是这些传承人之间没有相互交流和关联,需要一个具体的机制来进行有效的组合和管理。针对这个问题,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传承人传承机制,将各地的传承大家聚集起来,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梆子名家的作用。如邀请刘桂松、开凤芹以及刘桂松的徒弟李新花、祝凤尘做好菏泽地区山东梆子的传承工作,统计目前各个地区的传承人,建立一套传承人的考核机制,让符合传承标准的传承人做好传承工作。让一些不符合传承标准的传承人经过系统的培训具备传承人的资格,从而更加高质量地保护和培养山东梆子的传承人。
随着新兴娱乐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山东梆子的剧目以及剧团逐渐走向衰落,各个剧团的生存发展都变得举步维艰,而各个剧团又各自为政,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山东梆子的继承和发展,要促进各个剧团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合作使大剧团带动小剧团的发展,使国营剧团带动民营剧团,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各个剧团加强合作演出,一方面宣传了山东梆子,另一方面也让小剧团的生存状况得到缓解,从而使山东梆子得到更好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东梆子也要与时俱进,做好自身的发展与对外宣传。要大力打造山东梆子文化,打造相关艺术产业,从而使山东梆子逐步迈向全国,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越发明显,因此,要利用新兴的媒体和媒介宣传山东梆子,借助电视、手机、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对山东梆子进行宣传。在演出之前要制作相应的前期宣传视频,印制宣传单,发放关于山东梆子的小礼品,运用营销的手段推广山东梆子,回馈喜爱山东梆子的老观众以及对山东梆子产生兴趣的新观众,使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并了解山东梆子,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与效果,营造良好的戏曲环境。
中国各种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多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为更好、更有效地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协调工作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山东梆子传统文化的主管部门是必要的。就像“音著协”,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合法权益的非营利性机构。要建立一个长期、全面、行之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机制,有专人和部门用长远的眼光提出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措施,用于保障山东梆子在传统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协调各个地区的山东梆子的各项事务,这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有一点明确指出了要加强中小学生的戏曲知识教育,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戏曲剧场去欣赏戏曲艺术,针对大中小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戏曲知识普及教育,争取让学生每年能够免费看一次戏曲专场演出。如泰安市山东梆子剧院举办过戏剧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演出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山东梆子戏剧文化盛宴。通过这样的活动,工作人员向学生讲解了关于山东梆子文化的一些有关知识,让学生对山东梆子文化有一个大概认识,同时还安排了精彩有趣的小品节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观看完之后对这种戏曲十分感兴趣。学校的老师纷纷说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传统戏剧。通过这样的演出推广活动,可以有效地推广山东梆子。
目前乃至以后,基础教育始终是人民群众和国家关心的头等大事。将山东梆子传统剧目的片段加入中小学教材中,让学生从小接触和学习传统戏剧,感受到山东梆子的独特魅力,可以促进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小学也可以开展关于山东梆子传统文化戏曲的活动,并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对山东梆子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认知,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山东梆子这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山东梆子并扩大山东梆子的影响力,使得山东梆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对动画和游戏很痴迷,地方剧种可以寻求与动画制作厂商进行合作,制作关于山东梆子的动画片吸引儿童进行观看,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爱看动画片的诉求,另一方面也在潜意识中给儿童灌输了关于山东梆子等戏曲传统文化的知识、概念,使儿童对戏曲产生兴趣。
剧团也可以与动漫相结合,推出具有浓郁的山东梆子艺术风格的动漫作品、游戏,通过电视、手机、网络进行宣传和推广,不仅小孩子可以看,年轻人以及年轻的父母都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观看和体验。设计关于山东梆子的网络游戏,加入山东梆子的术语、背景音乐,也会提高山东梆子的知名度,打造一个专属于山东梆子的网络游戏,在年轻人中间推广和宣传这种剧种。
山东梆子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曲目,这些曲目成为老戏迷心中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如《打金枝》《骂金殿》《江东战船》《跑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涌现了《两狼山》《玉虎坠》《烧桃园》《老羊山》等剧目。尤其是《墙头记》拍摄成彩色戏曲文艺片后还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各个剧团要了解山东梆子的悠久历史,汲取其中精华的部分,将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推陈出新,在保留原先经典部分的情况下,把经典曲目以另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吸引老一辈的戏迷,也吸引年轻人前去观看,通过新形式的呈现使年轻人摆脱之前对戏曲的刻板印象,产生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从而增强对山东梆子的理解。
各地市的山东梆子剧团可以确定规律的展演时间,借助商演,推广到农村,使梆子剧团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舞台表演机会。现场表演不仅会使相关的戏曲演员得到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也会让剧团取得可观的利润回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百姓中会慢慢形成稳定的爱好戏曲的民间群体,随着群体不断扩大,山东梆子的社会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爱看戏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菏泽市就积极推动了“送戏下乡”活动,在菏泽市郓城县唐塔街道辖区内村民广场上,一场场由唐塔街道办事处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精彩上演,共送出54场戏,历时18天,演出遍及各个辖区,真正做到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他们自己的家门口每天也都可以免费观看欣赏到这些精彩生动的传统戏剧文化节目,使得群众对中国传统戏剧文化艺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山东梆子的传承与发展关系着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它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于弘扬社会文化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山东梆子的独特风格、魅力及影响力,当地政府可以针对文化建设这一方面着力打造一个山东梆子戏曲小镇,将山东梆子的方方面面都融入小镇当中,使小镇成为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新天地,并向外不断宣传。一方面可以扩大山东梆子戏曲文化的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来此参观,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得山东梆子得到更好的传承。
山东梆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传统剧目丰富,题材广泛,表现力极强,表现了山东人民勇于斗争、不断争取自由的独特个性。其音高亢洪亮,刚劲激越,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并迅速在老一辈人中流行起来,成了他们共有的娱乐方式。山东梆子在流传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方式,还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梆子蕴含着山东人特有的思想价值、风俗习惯,是艺术文明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山东梆子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体现着山东人豪爽刚毅的性格,是山东人向外界表达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途径。山东梆子的兴盛发展也牵动着山东人的心,希望运用合理的措施,坚持正确的政策指向,山东梆子的振兴不会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