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 微
幼儿社会性发展关系到幼儿未来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帮助幼儿构建稳定、和谐、优质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以此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行为习惯代表了幼儿的思想,体现了幼儿的心理状态。现阶段,部分幼儿受到不同环境、人物的影响,总会习得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此时,若家长与教师不能够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将会导致幼儿对家庭和幼儿园产生不良的情绪,从而助长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发展,这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发现、了解幼儿不良习惯养成的原因,形成家园合力,帮助、引导幼儿认识到不好的习惯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亲子阅读、角色游戏、情景剧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塑造幼儿的是非观念,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需要具备交际能力的人才。目前,部分幼儿由于个人、家庭等因素,不愿与其他幼儿交往、沟通,从而陷入了自我封闭的发展状况中,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而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打开心扉,调整幼儿的状态,促使幼儿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沟通,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家园共育中,家长与教师能够引导幼儿正确、有效地与他人建立正确的关系,能够引导幼儿有效处理与他人的矛盾,有助于增强幼儿开展人际交往的能力。
家园共育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培养幼儿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家长与教师共同培养幼儿的方式。若想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教师就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努力。但在培养幼儿社会性的过程中,部分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程度较低,直接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降低了家园共育的效果,教师与家长携手共育的质量较差,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难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只依靠理论教育的时代早已过去,现阶段则需要理论加实践教育,才能够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社会性的发展包含了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这些都具有实践、真实性的因素。但是,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共育中严重缺乏实践性,虽然能够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但是未能与家长共同探讨出适宜的实践性教育方式。
在家园共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虽然具备了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部分家长缺乏育儿的常识,教育孩子的方式存在问题,所以导致家园共育的质量难以提升,进而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将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推给教师,只重视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结果。这种教育思想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亲子关系的构建,还会阻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所以,若想在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中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教师需要增强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家园共育最为直观的影响,便是加强社会性教育的效果。在家园共育的视域下,家长能够通过教师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与成长的活动,能够认识到幼儿在幼儿园中成长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也能够通过家长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学习的状态,了解幼儿日常的生活,以此形成双重教学的作用,为幼儿净化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健康、积极、阳光地成长。教师加强社会性教育,不仅能够解决幼儿的各类问题,还能够引导幼儿了解社会中的不同关系,提高幼儿的关系处理能力。
环境对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觑,优质的发展环境能够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基于家园共育的教学活动,教师与家长能够共同为幼儿创设出多维度、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感知、认识、理解、掌握社会性中的内容。在优质的发展环境下,幼儿的自信心会逐渐提升,学习热情会不断增强,社会性也会不断发展。
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调动家长学习热情和提高家长育儿能力是关键。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构建家园共育的平台,拓宽与家长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同时自己也能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家长的关注度。
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组织骨干教师录制了一系列的微讲座、家长课堂,有效地帮助家长了解了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一线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录制微音频、微视频等形式指导家长与幼儿进行线上活动,提供多样化的素材与指导策略,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建议家长每周灵活开展跳绳、拍球、耐力训练等亲子运动。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根据幼儿发展现状,指导幼儿整理生活物品、学习用品以及做家务等居家小任务,让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此外,教师可以为家长们提供关于亲子阅读、亲子科学小实验、绘画记录成长等方面的建议与素材,搭建家园展示平台,通过诗歌故事会、才艺大比拼等形式,形成家庭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借此构建家园共育平台,以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亲子游戏是常用的互动教学方式,对于增进亲子感情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可以搭建亲子互动平台,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增进亲子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推送亲子活动的素材,帮助家长确定亲子活动时间,建议家长做好亲子活动中的各项准备。在亲子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分享的方式,调动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以此增强亲子活动的效果,提高亲子间的默契。此外,教师可以给表现优秀的家庭颁发奖章,以提高幼儿和家长的参与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增进亲子感情,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够帮助家长培养与引导幼儿,从而使幼儿更容易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社会性认知。
现阶段,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家园安全教育成为当下广泛关注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家园共育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家长建立交流的渠道,了解家长开展安全教育的困惑,以此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指导家长更为专业的安全教育方式,以此提高家长开展安全教育的水平。此外,教师要与家长做好幼儿接送的交接工作,以防幼儿出现错接漏接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开展安全教育的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家长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从而提高家庭安全教育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幼儿提供多重的保障,进而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了解与感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构建幼儿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体系,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同伴关系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构建的重要理念,是教师需要着重教育与培养的方面。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营造同伴交流的氛围,以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各种角色游戏、区域活动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幼儿可以通过集体、小组活动的方式增强交流与沟通能力。在室外体能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的运动小组,让幼儿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竞赛,以此培养幼儿团结、拼搏、奋进的精神,让幼儿在运动中形成团队意识,以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这种体能活动有助于幼儿萌发集体荣誉感,让幼儿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可以逐步构建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幼儿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同伴关系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成长中逐步形成的,对幼儿塑造社会认知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参与社会生活,扩展教育教学的范围。
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情境濡染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幼儿参与其中。如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过马路”,让幼儿了解红绿灯前车辆要礼让行人;通过“三八节”活动,让幼儿在家中帮妈妈做一些家务;通过“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帮助弟弟妹妹解决困难;等等。在幼儿出现这些亲社会的行为时,家长和教师要利用称赞性的语言,肯定幼儿的行为,让幼儿了解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在幼儿进行不自觉的亲社会行为后,家长和教师更需要鼓励幼儿,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多给予幼儿鼓励,采用称赞、肯定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对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思维的构建。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更需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亲社会行为的榜样,以此发挥更强大的教育力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总之,社会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的发展,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性培养过程中,要融合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建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