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川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渴望了解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弱,缺乏自控力,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因而在使用网络时无法辨别是非,区分积极健康与消极庸俗的信息。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地对他们的网络观念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辨别网络是非,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的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也有一套自己的规则。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互联网规则,遵守规则,并利用规则保护好自己。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互联网规则讨论会,主题是“互联网该有什么样的规则”。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看似很遥远,但实际上离他们很近。因为学生在上网时会遇到各种网络问题,比如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弹窗,有时候会遇到网络攻击,有时候游戏密码被盗取,所以这个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围绕该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不能泄露自己的游戏密码和银行卡密码,也不要随便在网上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名字、自己的家庭地址,还有不要点开陌生的邮件链接。”也有的学生说:“我们要远离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我们要利用互联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利用网络学习或者阅览图书,不要在网络游戏上浪费太多时间。”还有的学生说:“在网上要慎重交友,遇到网友相约,不要随便去,要经过父母同意,有大人相陪才可以。我们也不要在网络上散布不良信息,这样会给别人造成伤害。”看着热烈讨论的学生们,笔者发现他们已经在不经意间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网络规则,受到了启发教育。基于此,笔者又抛出了一个讨论题:“如果没有网络规则,你们觉得互联网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可能网上到处是不良信息。”也有的学生说:“网络上到处是骗子。”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要遵守网络规则,在网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远离不良信息,在网上慎重交友,不在网上泄露个人隐私等。
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往往是典型问题的归纳与总结,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为纠正这部分学生的不良网络观念和习惯,使他们能够经得起网络游戏的诱惑,步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轨道,笔者搜集、整理了个别案例,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网络的观念。
以下是案例1。某校五年级学生小明,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自此之后,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总是比别的小朋友慢半拍,也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每次考试总是全班后几名。小明的妈妈很担心他的成绩,总是愁眉不展。有一天,小明听老师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有许多优秀名师的授课,可以免费观看。自此之后,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都针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找到相关名师所授的课再温习一遍。一学期下来,小明觉得学习不那么费力了,甚至有一次语文考了全班第一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赞扬,成绩慢慢变好的他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以下是案例2。四年级的时候,小刚迷上了网络游戏,他在网络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并使用不少虚拟币购买虚拟装备。他在游戏比赛中获得了胜利,感到很兴奋。但是,他在上课时精力不能集中,无法专心听讲,总是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提不起任何兴趣。
基于案例1和案例2,笔者让学生进行分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给小明带来了哪些进步?痴迷网络游戏给小刚带来了哪些危害?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利用网络?有的学生说:“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很丰富,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提高成绩,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让名师给我们答疑解惑,这能让我们进步得更快。”也有的学生说:“我和小聪每天在网络上相互鼓劲,阅读世界名著,同时了解许多世界文学大师的故事,我觉得现在写作文有话可说了,也会用词了,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进步。”在玩网络游戏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网络游戏可以放松心情,但是长时间玩网络游戏会使人沉迷其中,精神颓废,成绩下滑。很多学生认为可以玩一些健康的网络游戏,但不要长时间痴迷其中。合情合理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正确使用网络带来的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自己在网上做了什么事情,是有益的还是有不良影响的,让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有的学生说:“我刚刚喜欢上网络游戏,还没有达到迷恋的程度。”也有的学生说:“网络游戏确实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我很苦恼,连上课的时候都忘不掉游戏,现在无法从游戏中走出来。”笔者趁机说道:“假如你沉迷其中,能不能下定决心尽快从网络中走出来呢?你觉得可以利用什么方法限制自己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而不再沉迷其中呢?”学生各抒己见,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迷恋网络游戏的情绪中走出来,比如可以多出去参加各种活动,多接触新环境,培养自己的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快乐。有的学生表示可以多参加运动,去爬山、去跑步,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也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收获成果。有的学生说:“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什么困扰,我会和父母倾诉,体验交流的快乐。”也有的学生说:“当我想要玩网络游戏的时候,我会控制自己,然后去找同学玩,在交往中得到快乐,避免自己沉迷于网络。”通过学生的表达,笔者发现学生的认识都在发生改变,他们在内心深处提高了对网络的认识。
学生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呵护。学校虽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教育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学校的网络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网络知识。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网络教育的同时,家庭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多数学生不良的上网习惯是在家庭中养成的。有的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也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祖辈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家庭监管的缺失使得一些学生借网络学习之机在网络上玩游戏,从而养成不良的上网习惯。要想改变学生沉迷网络的现状,教师必须携手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联合施教。在实际工作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举措。
首先,基于班级学生的情况,笔者依据学生对网络迷恋程度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分类施策。对于几个痴迷网络的学生,笔者给予重点关注,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将学生的上网情况告知家长,并提醒家长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家长纷纷表示会予以配合,在家庭中承担起监督责任,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
其次,笔者给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让工作繁忙的家长把手头工作放一放,多关心孩子,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同时,笔者鼓励家长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流,谈谈对网上一些信息的看法,了解孩子真实的上网体验,进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再如,笔者提醒家长要合理上网,给孩子做好表率,自己不要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另外,笔者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公园走一走,到郊外散散步,放松孩子的心情,使孩子暂时忘记网络的诱惑。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家长,笔者告诉他们要定期和孩子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及上网情况,使孩子不感到孤独,不到网上寻求精神寄托。
再次,笔者建议家长合理规划孩子的网络生活,比如对孩子的上网时间进行合理限定,给孩子安排健康的上网内容,让孩子进行网络学习,阅读网络图书等,提醒他们不要将过多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上。
最后,笔者提醒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使用网络的情况。对于在家养成了良好上网习惯的学生,笔者会给予一定的奖励。相信通过这样的家校沟通,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并学会正确使用网络。
总之,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绝不是抵制网络,让他们不再接触网络。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学会使用网络是学生立足社会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师要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资源,引导他们不沉迷于网络。通过以上的措施,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的网络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并做到时间适度、内容健康。个别学生也已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走上了正常生活和学习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