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 悦
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形势下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生态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目的是培育具有生态文明行为的新时代公民,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为例,从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概念出发,通过分析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优化办法,以期为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发展概念,生态教育也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支。《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版)》提出,幼儿园要有符合其规模的室外活动场所,配有相应的游戏、运动设施,构建沙地、水池、种植等区域,并按幼儿的活动需求不断优化。因此,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开展的幼儿园生态种植活动应该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只有正确认识生态种植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生态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习惯。
生态种植活动是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土壤等事物互动的过程,也是幼儿了解植物生长规律的过程。通过生态种植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知识,使幼儿在感受植物生长过程中萌发喜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生态种植活动是蕴含丰富教育意义的生态文明种植教学活动,幼儿园的生态种植主要为幼儿普及基础的种植知识,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促进幼儿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
笔者通过阅读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发现,很多教师在组织生态种植活动时缺少计划性,大多仅在空余时间才会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这就导致生态种植活动无法高效衔接。同时,这种组织特征注定了教师无法提前设定好生态种植活动的开展目标,导致幼儿生态种植活动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不确定性,无法真正有效落实幼儿生态种植活动的开展目的。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对幼儿生态种植活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幼儿园种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从目前教育情况来看,在实施生态种植活动过程中,多数教师主要以植物的采收为基点。幼儿园的种植园无法使幼儿感受到植物生长的神奇,更无法帮助他们获得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因此,教师在组织生态种植活动时,必须全面思考幼儿对种植过程经验的需要。同时,教师普遍围绕果实采收组织生态种植活动,采收后将果实直接呈现给幼儿,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果实的外观特征。这种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实践操作的机会,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幼儿与自然生态的亲密互动。生态种植活动的采收应是促使幼儿自主探索并增长知识的阶段,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思考更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
在幼儿园的生态种植实践中,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对活动环境及植物采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活动进程上,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和行为表现。部分教师在采收时,会使用直观的语言给幼儿讲解果实的种类、外观、采摘方法和食用方法,而幼儿却对很多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比如,果实是如何生长的、为什么有些果实会腐烂等,此类具有教育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基本的生态规律,但一些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地为幼儿普及相关知识,没有为幼儿提供探索生态奥秘的时间与空间,这就不利于幼儿生态意识与行为的系统化培养。
通过对教师的观察与自身经验的总结,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基本不会带领幼儿参与植物种植环节,幼儿在生态种植活动中甚至没有触碰过土壤。多数情况下,教师会组织幼儿观察其在种植环节中的示范行为操作,或是组织幼儿在观看时帮忙给植物浇水。这种过度保护行为使幼儿丧失了与生态环境亲密接触的机会,也不利于深化幼儿对生态资源、植物生长变化的认识。在生态种植活动中,幼儿只有实际与土壤接触,才能体会土壤孕育生命的伟大,才能实现种植活动生态文明的教育目的,才能使幼儿形成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习惯。
播种是开展生态种植活动的首个环节,怎样引导幼儿更好地接触、认识生态播种是教师高效组织生态种植活动的先决条件。在种植活动过程中,除了要让幼儿完全投入生态播种环节中,教师还要让其对生态环境资源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如植物生长需要的光照条件等。
第一,要把土地资源作为重点内容。播种前,教师要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土壤的环境,使幼儿了解好的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若种植土壤硬度高、湿度低,则必须采用无污染、低成本的方法改善土壤条件。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的种植活动并非滥用土壤,而是运用科学手段在土壤中播种植物,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依托种植物与土壤环境相互协调,发挥生态系统自身平衡与维持功能,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目的。
第二,以太阳能生态资源为核心,组织播种活动。太阳光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需要素,每天的光照时间和强度直接关乎植物生长的状态与速度。在选择种植活动区域时,教师要考虑到种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以免因阳光过强或过弱而导致其不能生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幼儿了解生态栽培的基本知识,使其认识到生态资源的珍贵,达到种植活动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
管理是生态种植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幼儿在生态种植活动管理环节中的主要参与形式是给植物浇水,虽然这能使幼儿参与管理环节,但教育价值非常低。生态种植活动管理的存在意义在于引导幼儿学会怎样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第一,以生态防治病虫害为重点。在防治植物病虫害上,人们常会受固化意识影响,采用化学方法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对防治害虫很有效果。但教师不仅要教育幼儿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还要告诉幼儿考虑处理方式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教师需要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带领幼儿采取生态防治、物理防治手段进行植物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参与病虫害防治,更能让幼儿学会保护环境,发挥生态种植活动的教育意义。
第二,以生态施肥为重点。为了提高种植物产量、促进种植物健康生长,人们常会对种植物的生长土壤施用化肥,长此以往会导致土壤结构改变,不利于土壤循环再利用。所以,教师在种植管理环节需要带领幼儿使用有机肥料,以此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同时教育幼儿学会有效利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采收环节是最能给幼儿带来成就感的部分,所以生态种植活动的采收环节也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采收并不是单纯地摘取果实,更多的是一种对植物果实的珍惜,教育幼儿学会珍惜食物,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种植活动的采收环节以珍惜劳动成果为核心,幼儿可以通过采摘果实感受种植乐趣。在采收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果实及种子的处理和保存方法。关于果实运用方法,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分组合作烹饪、品尝,使幼儿切身体会来自生态环境的馈赠。
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心智发育特点,3~6岁的幼儿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身的疑问能够得到相应解答。成年人针对不同提问给出的回答,对幼儿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正确的解答可以使幼儿明白更多知识,有利于幼儿成长。教师作为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应认识到自身文化素养、教学水平对生态种植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当地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与生态文明教育、生态种植活动相关的资料,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教学素养,在面对幼儿好奇的问题时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解答,使幼儿在生态种植活动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与经验。
综上所述,生态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生态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正视生态种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优化方法,充分发挥生态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更为成熟完善的生态种植活动使幼儿掌握更多知识与经验,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促使幼儿爱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