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今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规定了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的标准要求。课堂教学是课程由设计理想、实施要求到真正作用至学生心灵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的育人蓝图要靠老师们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去实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自2016年开设以来一直没有课程标准,直至2022年4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此次课程标准的出台,为一直在教学一线苦苦摸索、实践的老师们清晰地指明了方向和要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也就正式拉开序幕。这需要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领悟课程标准的要求,行而不辍、创新实践,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研制,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教材建设、评价考试均指向课程的五大核心素养目标。与之相应的,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各要素,均需指向发展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需要做如下功课:首先是认真研读教材,明晰本课教学内容基础;再在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板块相应的学段中,确定本课教学内容对应哪种或哪几种核心素养,其核心素养表现在“学段目标”中是如何具体表述的。在课程标准中,这段文字就是制定教学目标最基本的遵循。为了将教学目标定位得更加准确,我们还应关注相邻学段对该目标的表述有何区别。在表述、呈现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目标要政治立场鲜明、价值导向清晰、知行要求明确具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课程标准不再将课程目标划分成三维目标,而是将目标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能再将目标割裂为三个部分,而是直接定标核心素养。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过去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方法目标,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要尊重教材,认真研读教材,认真落实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围绕课程内容及时补充教学内容,因为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并不能及时跟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
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时在课堂上充实四类教学内容:一是要将党和国家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二是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适当融入教学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引导学生紧密关注现实问题,提高价值辨析能力。三是教学要密切联系当地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能感受到的真实事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与剖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理解力与判断力,促进知行合一。四是教学要结合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教师应积极创设环境,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真实的思想,这是实现思想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入学生心灵的重要前提。这需要教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也需要教师课上认真倾听学生发言,能够把控课堂生成并及时教育引导学生。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中,诸如思政理论、道德与法律法规等,都需要教师通过深入讲解把道理讲透,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讲道理”。教师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长久以来一直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运用讲授法时应做到“灌启统一”,不能搞填鸭式的硬灌输。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在化解困惑与疑问的过程中,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纳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把“灌启统一”的要求,明确地作为思想教育的基本特征提出来。这一要求的明确提出,是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重要进步。上世纪我国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的灌输,讲大道理、讲典型榜样的故事,希望通过明理与树榜样的方式教育学生。但是,学生却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并没有心悦诚服地把教师讲的道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新世纪课程改革之后,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活动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可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却不敢讲了,对学生放任自流。结果是过犹不及,导致思政课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牢牢把握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思想教育回归本质,提高实效。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实践性,课堂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课程实施的必然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其实现方式有多种。其一,课堂上教师注重案例教学,通过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中真实的典型案例、热点时事作为教学素材,运用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其二,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时,有意设计一些方便易行的社会调查或实践体验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前调查或课后实践体验,了解社会,感悟生活。其三,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布置一些诸如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的作业,使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扩展视野,增进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其四,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教育内容相整合,通过配合学校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教育课内外联结,学以致用。
总之,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要求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个方面,其目标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育成。当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