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洋
(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兰州 730030)
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回顾了我们党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学术角度来看,胡承槐、陈思宇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指向,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所坚持的核心价值;孙瑶提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伟大担当,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现实路径;刘尚希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钱诚提出,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李实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当前的发展基础,认为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面临贫富差距过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等一系列挑战;韩文龙认为,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健全和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杜江、龚浩提出,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形势变化来构建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财政政策工具,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综上所述,本文将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结构转换的视角出发,积极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财政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助力建设共同富裕的道路。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来看,实现共同富裕还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国家需要让全民参与,在提高全体人民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在推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国属于低收入群体(如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农民)占很大比重,高收入群体占比最小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并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使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变,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向高收入群体迈进是推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政府要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三次分配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合理规范和调节高收入群体,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要根据我国国情解决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著、调节高收入的税制不完善等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民对于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是满足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1.完成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斗,至2021年2月25日,终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吃穿不愁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及住房安全的保障,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随着我国助力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实施和个人的不断努力,这些脱贫的低收入群体很有可能会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迈出坚实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每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一个正向的增长。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 467元和9 430元,到2020年的43 834元和17 131元,在短短八年时间就有了近一倍的增长。这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人民不再为能否“吃得饱”而烦恼,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吃得好”。
虽然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是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并减轻他们的负担,调节少数过高收入群体。目前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然尚未完成,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尚未完成,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仍然是当前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在稳步上升,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远高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6倍,与2013年2.81倍相比,虽然差距较之前有所缩小,但当前城乡区域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2.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导致发展基础受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我国收入及其分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有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利影响。
首先,市场机制能够调动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使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总产值也会随之增长,相应地,可供分配的资源也会增加。
其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生产,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总产值。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个人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也会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扩大,因此只能通过财政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来调节市场本身不能合理进行收入分配的局限性。综上所述,在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政府的职能是必不可少的。
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从人口数量上来说,农民占据了我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农民是社会的根基,因此实现共同富裕不能落下农民。财政政策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但财政资金对乡村振兴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发挥它的引导作用,因此要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结构,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通过财政政策把广大的社会资本引入到乡村振兴中。
1.充分发挥财政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共性
充分发挥财政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共性,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基础。
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战斗力,财政政策要注重完善基层治理,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将更多的财政资金下发给基层组织,保障村级党组织的运行资金,完善农村的人才补贴制度,为基层村干部争取更多的优待,尽可能利用财政职能提高乡村基层治理能力。
另一方面,引起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乡之间在空间上没有做到互联互通,而财政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并鼓励乡村基础设施PPP模式的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旅游产业、医疗保险等基础设施项目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政府可以进行充分调研并科学设计项目方案,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中。
2.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结合,能够为实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助力。
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农村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金融机构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创新金融产品的供给,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此外,利用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优势,推出专属于农村居民的、可以近距离接触的惠普性金融综合服务网点,利用电商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等衍生服务。同时,积极开展金融咨询服务,引导金融科技和新型服务的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金融政策的实施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通过调整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的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鼓励创建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出台专用于农民的贷款补贴政策,激励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农民创业和发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3.建造产业兴旺和人才振兴的发展格局
建造产业兴旺和人才振兴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动力。
一方面,财政政策具有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农村的特色,挖掘出农业的发展潜力,对农业产业做出结构性调整。同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搭建农业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吸引民间资金的投入,为产业兴旺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财政资金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对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对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自主创业者等各类人才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这样可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本和财力保障,建造出农村特色产业兴旺和人才振兴的发展格局,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动力。
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家发展生产力,提供物质保障的重要前提。但是市场经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由竞争可能会使收入分配差距加剧。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社会分配结构,使国民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稳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再分配职能。
1.完善现有征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
目前我国税法已将劳动所得纳入综合所得进行征税,但资本性所得仍然是分类征收,并且是单一的比例税率。这就产生了有税收筹划的可能,进而导致事实上的不公平。因此,可以扩大综合征收的范围,将资本性所得和劳动所得一视同仁,减少税收筹划的空间。
另外,可以通过完善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将更多的奢侈品和高消费场所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适当提高一些高消费产品的税率。征收环节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消费税会随着消费能力的转移而改变,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等全方位提升。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来源,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平衡地方之间的消费税收入。
2.积极探索财产税的开征与实施,将更多财产纳入征税范围
目前财产税的相关税种主要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和车辆购置税等。随着房产税的实施,可以预见到,拥有超过一定数额房产的个人需要承担更多的税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然而,目前财产税的征收范围还非常有限,探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收入调节税制也亟须提上议事日程,比如积极探索有关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开征。遗产税能有效规避富人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转移给自己的后代,从而导致贫富差距代际传递和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根据国际经验,遗产税和赠与税也可以鼓励高收入者对慈善事业做贡献,与第三次分配的理念也相得益彰。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再分配职能
利益再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措施,而如何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再分配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缺乏合理的政策设计,那么共同富裕很可能会导致经济水平的下降,使中国经济失去活力。这就要求政府在保障中小企业权益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资本方的合法权益;在增加税收的同时,加强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标准;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提高社会保障的运行效率;在鼓励做慈善的同时要避免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等等。我们要把实现共同富裕和民主、法治透明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才能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