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晖
(开原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铁岭 112300)
乳腺癌是临床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该病多发生于老年女性中,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乳腺癌患者早期症状明显,包括乳房触及肿块、乳房变形及乳头凹陷等,因此,临床在快速确诊患者病情后,均主张及时配合有效手术方法切除病灶组织,避免癌细胞扩散和病情加剧,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3]。临床均以传统根治术作为该类癌症患者的首选方案,全乳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虽有一定确切疗效,但患者年龄较大,机体多存在相关基础类疾病,且体能综合素质较差,且此类手术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故整体疗效仍有待提高[4-5]。随着临床外科对乳腺癌的深入研究,前哨淋巴结是患者癌细胞最早转移位置,故可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选择且针对性地清除病变周边组织,配合保乳手术切除主要病灶,保留患者乳房的同时,还能加快其术后健康恢复进度,是提高患者整体疗效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62~87 岁,平均年龄(70.69±4.25)岁;癌变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5 例,非浸润性导管癌10 例;肿瘤直径0.5~4.0 cm,平均直径(2.52±0.15)cm。观察组年龄64~85 岁,平均年龄(72.16±3.11)岁;癌变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3 例,非浸润性导管癌12 例;肿瘤直径0.5~3.5 cm,平均直径(2.44±0.26)cm。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术前均经体检和影像学检测;腋淋巴结未出现肿大和转移现象;乳腺肿瘤直径≤3 cm;病灶边缘与乳晕边缘距离>2 cm;经病理组织检测,均为阴性反应。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根治术,即全乳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体步骤如下: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包括体征监测、图像监测、讲解注意事项,然后取患者仰卧,将患侧肩背部垫高,行全身麻醉和标记好肿瘤界限,评估其组织病变范围和切缘,确保肿瘤组织完整切除。麻醉起效后,外展其上肢,全面露出术野,于乳房上限接近腋窝处做反射状切开,注意切口与肿瘤边缘距离需>3 cm,结合标记行全乳切除,用电刀切开皮肤表层、游离皮瓣后腹直肌下缘,除去保留患者胸大肌与胸小肌以外,其乳头、乳晕及肿瘤边缘3 cm 范围内的皮肤、乳腺组织均予以切除,之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以患者背阔肌前缘到胸小肌内侧,划分为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组织彻底清除。最后在腋窝处行引流管放置,加压缝合术口,术毕。
观察组采用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具体步骤如下: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选择平卧,全身麻醉后,取浓度1%的亚甲蓝于乳晕周围处标记的3、6、9、12点位进行内注,并行乳房按摩有助染料迁移,时间控制为8 min左右,然后选择患者患乳和腋窝皱襞偏上的区域,作为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直至其乳房下皮瓣分离到腋窝处为止,之后在其腋窝内,沿淋巴管寻找被亚甲蓝染上色的淋巴结,然后切除组织并行快速冰冻,做病理活检。结合患者病理检测结果判断后续手术,若呈阳性反应,则参照对照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直至病理检测呈阴性反应;若呈现阴性反应,即可开展保乳术,步骤为:患者同样选择仰卧位及行全身麻醉,然后以患者乳头为中心点,根据其肿瘤标记位置,以肿瘤与距离组织边缘1~2 cm处的皮肤、乳腺组织为清除区域,之后做梭形切口,广泛切除原发病灶局部组织,标记肿瘤切缘的内外及上下缘、基底部、乳头方向,然后快速冰冻切除下来的组织和病灶,并行病理活检,结合患者病理检测结果判断后续手术,基于检测结果阴性为手术成功标准,切缘呈现阳性反应时即扩大切除范围,直至切缘呈现阴性且镜下显示无癌性反应为止,缝合切口,术毕。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其常规抗菌药干预,能有效预防患者并发感染症状。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围术期间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合患者术后6 个月的随访结果为依据,评定乳房美容效果。其中,优:患者双乳对称,乳头间差距<2 cm,外观及皮肤均正常,乳腺未出现瘢痕;良:患者双乳基本对称,乳头间差距≥3 cm,患侧外观及皮肤与健侧相比有轻微差异,但是较为接近,患者表示没有问题;差:上述情况均未出现,患者双乳明显不对称,包括皮肤、外观,均不满意。美观效果=(优+良)/总例数×100%。术后叮嘱患者每个月定期进行检查,结合患者癌症标志物(CEA、CA15-3)阳性出现问题,经影像学检查记录其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和无病生存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乳房美观度比较 观察组乳房美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乳房美观程度比较[n(%)]
2.2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组别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值P值手术时间(min)181.44±45.24 230.55±47.53 6.54<0.05术中出血量(ml)155.48±70.57 241.52±81.48 9.77<0.05首次排气时间(d)1.85±0.92 5.05±1.64 8.45<0.05住院时间(d)10.57±2.01 16.78±2.54 7.12<0.05
2.3 两组远期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肿瘤复发1例(4.00%),癌细胞转移1 例(4.00%),无病生存24 例(96.00%);对照组肿瘤复发2 例(8.00%),癌细胞转移2例(8.00%),无病生存23例(9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目前,临床针对乳腺癌患者,均倡导以手术切除病灶组织为主要治疗方案,再配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辅助治疗,因此,患者手术切除病灶组织作为治疗第一步,手术效果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有序展开后续治疗。而大部分老年乳腺癌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较青年患者,手术难度更大,且术后恢复进度更慢[6]。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尽可能降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对改善其预后和加快健康恢复有积极影响。
以往临床行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多倡导应用传统根治术,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不断研究,改良根治术也逐渐得到推广,虽然行全乳切除能从根本上清除患者病症组织,但是手术创伤较大,若患者机体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症状,创伤过大会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7]。此外,乳腺癌根治术中还会配合腋窝淋巴结清扫,切除掉患者已经转移或存在转移风险的淋巴结,以避免癌细胞扩散并降低病症复发率,但此类方法仅能用于患者预后预测,无法提高患者生存率。若患者腋窝淋巴结呈现阴性反应,此类方法过度清扫组织会增加手术创伤,延长患者病程的同时提高其患侧并发症发生率,如患侧上肢疼痛、水肿,降低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3]。因此,乳腺癌根治术用于老年患者治疗中,整体疗效仍有待商榷。
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中的不断深入,临床表明,针对乳腺癌患者病症特点,可合理选择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作手术方案,通过减小手术创伤来改善患者预后,整体效果和方法可行性已得到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所证实。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乳房美观效果、围术期指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预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种手术方法均有显著远期预后效果基础上,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术式,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度,降低手术风险,与何松狮[8]的研究结果相符。其中,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治疗前,均符合肿瘤单发、直径<3 cm、病灶组织未转移等手术指征标准,最大程度保留全乳房来针对性切除病灶组织,较全乳切除更具微创性,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于患者保乳术中,临床指出前哨淋巴结作为乳腺癌淋巴结第一转移点,术中通过预先检测其前哨淋巴结病理结果,若组织显示阴性反应,即可避免大范围淋巴结清扫,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对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改善预后有较好临床价值[9-10]。
综上所述,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当患者满足手术相关指征且病理检测呈阴性反应,即可将此类方法纳入患者治疗的首选考虑术式,是提高乳房美观效果、加快术后恢复进度的有效方案,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