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2-23 01:31王星达
当代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开腹胃癌

王星达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人们膳食结构不断变化、工作压力增大等原因,该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且发病率逐年升高[1]。通过开腹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手段,然而该方法存在切口大、失血量多等缺陷,不利于患者预后[2]。近年来,腹腔镜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兼具切口小、时间短等优点,治疗胃癌的积极性越来越明显[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月在本院进行全胃切除术的85 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月于本院进行全胃切除术的8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男21 例,女22 例;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53.93±9.63)岁;胃癌发生部位:胃上部癌9例,胃中部癌10例,胃下部癌11例,胃食管结合部癌13例。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37~73 岁,平均年龄(55.93±8.68)岁;胃癌发生部位:胃上部癌11 例,胃中部癌10 例,胃下部癌11 例,胃食管结合部癌10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免疫功能良好的胃癌患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存在缺陷者;沟通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具体方法:术前提醒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采用气管插管及吸入式的复合方式进行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腹部上中部、肚脐边缘位置做一15~20 cm 手术切口,直视情况下探查并切除病变部位,同时,对区域淋巴结及网膜组织进行清扫。为患者重建消化道,置入引流管,确认腹腔内无异物、渗血等情况后关闭腹腔,缝合皮肤切口。

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实施全胃切除术,具体方法:术前提示患者保持平卧和两腿分开的姿势,然后采用气管插管和吸入式复合麻醉。患者麻醉后,采用五孔法在患者腹部进行穿刺,通过穿刺点置入管套,在脐部下方做切口建立气腹,保持腹压1.33~1.66 kPa,置入腹腔镜。通过超声刀分离大网膜,确保胃网膜左、右动静脉及其根部处于充分游离状态,按顺序实施大网膜切除,对胃网膜右血管进行切断处理,在食管裂孔和食管显露出来后,清扫胃大弯侧淋巴结。打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被膜,找到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对淋巴结进行清扫。从根部阻断胃右动脉,采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对十二指肠球部进行切断,确认十二指肠无渗血后继续对小网膜进行切除,做好食管和淋巴结的清洗处理。在剑突正下方4 cm处做切口,拉出患者胃部,在体外切除其他部位,采用食管空肠吻合及布朗氏吻合的方式为患者建立消化道,按顺序对上腹壁切口进行缝合,置入引流管,缝合切腹腔。

术后两组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术后5 d 内为患者提供肠外营养支持,之后逐渐向肠内营养过渡,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1.4 观察指标 全胃切除术前以及术后第3天,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液5 ml,离心处理后提取上层血清,通过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应激反应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状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观察组CRP、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注:CRP,C反应蛋白;E,肾上腺素;Cor,皮质醇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术前术后3 d Cor(ng/ml)135.34±15.33 178.64±16.42 5.37<0.05例数42 43 CRP(U/L)16.24±3.56 16.03±3.12 0.11>0.05 E(ng/ml)56.41±6.69 56.25±6.42 0.05>0.05 Cor(ng/ml)112.37±14.31 113.23±15.07 0.11>0.05 CRP(U/L)20.76±2.33 25.78±2.54 4.10<0.05 E(ng/ml)65.67±5.49 84.67±4.88 6.66<0.05

2.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比较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比较(,h)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比较(,h)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排气恢复时间45.68±15.14 77.46±16.17 3.99<0.05例数42 43肠鸣音恢复时间21.67±6.01 32.43±7.47 3.36<0.05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中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生活饮食习惯是该病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以及吸烟人群,其胃癌发生风险更高[4]。多数患者在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等轻微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体质量减轻及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此时,癌细胞可能已通过淋巴向肝脏转移,导致治疗难度增加[5]。因此,对于胃癌患者,需要在疾病早期给予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有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30%[5]。

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临床治疗癌症的常规手法,医疗技术的进步极大降低了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全胃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案[6]。然而,传统的开腹手术需在患者腹部做一约15 cm 的切口,且手术时间需要3 h甚至更久,易使患者术中失血过多,不利于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开腹手术进行全胃切除,不利于及时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均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但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7]。放大功能是腹腔镜一大优点,在放大功能的帮助下,手术医生能清晰的观察解剖平面、病灶位置和血管走向等状况,弥补了开腹手术中直视时存在观察困难的缺陷[8]。CRP作为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会在机体处于炎症或创伤时提升分泌水平,是临床评估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E 是肾上腺髓质中的主要激素,在机体遭受外界刺激时,会提高其分泌水平,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Cor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当机体受到损伤时,其分泌水平会升高以维持机体防御反应[9]。因此,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均会对胃癌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机体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应激反应,表现为CRP、E、Cor等水平升高。但是,腹腔镜的放大功能为手术操作提供了视野保障,清晰的手术视野不仅可有效避免手术中对腹腔内其他脏器和软组织造成刺激、损伤,还能加快病灶的切除过程,防止出现手术刺激导致患者的CRP、E、Cor 等应激反应水平过高的问题[10]。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全胃切除术,手术切口较小,能防止术中失血过多,且手术时间短,避免长时间麻醉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及时恢复胃肠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CRP、E、Cor 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理论相符。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有有助于胃癌患者减轻应激反应,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开腹胃癌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