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2-23 01:31郝照辉
当代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偏瘫

郝照辉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中心医院康复一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脑卒中是由突发性脑部血管破裂、脑部血管阻塞等引起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相对于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较高。据统计[1],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60%~70%。相关研究表明[2],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经治疗后虽然能存活,但通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针对脑卒中偏瘫,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研究者提出[3],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受限程度较为严重,单独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较小,需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帮助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降低肢体功能受限程度。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4.23±6.18)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6.26±2.01)年。

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37~70 岁,平均年龄(54.26±6.15)岁;病程 2~12 年,平均病程(6.28±2.02)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临床综合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偏瘫;相关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近期使用镇静剂、肌肉松弛剂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Automove AM800 神经功能重建仪(北京世纪康拓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尺寸:169 mm×130 mm×45 mm)治疗,接通电源后,启动后调节旋钮测定肌电基线,显示肌电数值并发出信号指令,根据重建仪的反馈信息调节肌电电压,放松下肢肌肉,系统一次性释放电刺激,每次治疗20 min,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下肢机器人Remo(南京举世数码导平议有限公司,尺寸:180 cm×80 cm×195 cm)治疗,治疗前,使用减重支持装置将患者与机器人绑定为一体,固定绑带、腿部驱动装置、脚踏板的位置。治疗时,启动机器人,根据患者下肢受损程度调节站立床高度,选择主动运动与双腿踏步2种模式,将双腿活动范围设置为0°~25°,步频设置为每分钟1~80步,开始训练。每天1次,每次15 min。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采用下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FMA)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包括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等;采用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价步行能力,包括非功能性步行、家庭性步行、社区性步行等;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包括进食、床椅转移、穿衣等;各个量表评分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越快。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FMA 评分、FAC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下肢FMA评分、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下肢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FMA评分、FAC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FMA评分、FAC评分比较(,分)

注:FMA,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AC,Holden 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FAC评分27.69±5.04 40.75±7.07 3.586<0.05 27.67±5.03 68.89±8.75a 9.206<0.05组别对照组例数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40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下肢FMA评分30.62±5.50 44.66±7.73 3.526<0.05 30.67±5.53 76.68±8.81a 10.182<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BI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呛咳等,40岁以上的男性是该病的高发群体。有研究显示[4],近30%的脑卒中幸存患者失去独立行走能力,能恢复步行能力的患者中,通常只能以偏瘫步态行走。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瘫痪肌肉的恢复程度直接影响自身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但有研究者提出[5],该治疗方案起效较慢,治疗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势,提供高强度、高效、安全的支持性训练,帮助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下肢康复机器人是结合计算机科学、康复医学、机器人等领域研发的一种自动化康复训练设备,能模拟患者的步行规律,刺激神经系统对下肢的引导作用,进而协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6]。肌电生物反馈是将控制学科、生物学科、物理学科等进行结合后研发出的一种治疗技术[7]。联合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时,可以将肌肉电刺激、自动化康复、生物反馈合三者联合,将体内辨别失败的生理功能转化为可接收的试听信号,反馈至中枢神经系统,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唤醒下肢运动细胞,从而使下肢得到适当的训练,恢复下肢运动功能和行走功能[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下肢FMA评分、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有助于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分析原因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Automove 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时,患者下肢处于主动运动状态,运动的幅度较小,再加上下肢机器人Remo治疗,则可根据患者的下肢受损程度适当提高训练强度,突破下肢伸展、舒张弧度[9]。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不仅能训练下肢功能,还能训练腰背肌、竖脊肌等,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后,通过减重支持装置将患者与机器人绑定为一体,可依次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和训练强度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而提高肢体配合度,恢复进食功能、床椅转移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提高肢体配合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有助于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提高肢体配合度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