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2022-02-23 01:31钱浩
当代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钱浩

(辽阳市中心医院骨三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一般由直接或间接外力导致,患者易出现髋内翻,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影响患者髋部功能[1]。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手术效果较好,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均为常用术式,考虑患者年龄偏大多选择内固定手术,但患者术后易发生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情况,患者术后无法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并发症较多,预后并不理想[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手术器械不断更新,髋关节置换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展现出一定优势,患者术后能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关于该术式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争议[3-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1 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1.35±5.26)岁;左侧18例,右侧17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 例,跌倒11例,高处坠落6 例;骨折AO 分型:A1型15例,A2型12例,A3型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1.59±5.47)岁;左侧19例,右侧16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跌倒10例,高处坠落5例;骨折AO分型:A1型16例,A2型11例,A3型8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新鲜骨折;符合手术指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手术前长期卧床;多发性骨折;伴有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垫高髋部,于股骨大粗隆顶部做一纵向切口,长度以15 cm为宜,钝性分离皮肤及其皮下组织,使股骨大粗隆、股外侧肌暴露。复位、牵引骨折处后,使用穿刺针在股骨大粗隆下2.5 cm 处穿刺,至股骨颈中部停止,对穿入部位扩孔。最后骨折部位使用钢板固定,并拧紧螺丝帽,冲洗术区,进行缝合,结束手术。观察组行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侧髋部外侧做一切口,长度以20 cm 为宜,呈弧形,显露关节囊。切开关节囊,暴露骨折部位及股骨颈,在股骨小转子上方1 cm 处截骨,取出股骨头,清理残留的坏死组织,然后将髋臼周围组织切除,复位骨折块,重建大小粗隆,并固定。扩大股骨髓腔,试装复位模型,核对假体安装的稳定度与松紧度,植入合适的假体,并向股骨髓腔注入骨水泥,常规放置引流,缝合手术切口,结束手术。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负重时间。②术后6 个月,使用Harris 评分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总分≥90分为优,表示髋关节恢复正常;总分80~89 分为良,表示髋关节无疼痛,但屈曲功能受限;总分70~79 分为可,患者伴有疼痛且有轻微跛行;总分<70分为差,患者疼痛、跛行均较明显[5]。优良率=优率+良率。③比较两组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髋部畸形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手术时间(min)84.39±6.14 68.12±4.79 12.360 0.000术中出血量(ml)361.45±43.78 196.12±31.54 18.127 0.000术后下地行走时间(d)38.15±7.22 7.89±2.04 23.861 0.000负重时间(d)69.82±9.96 18.45±5.16 27.093 0.000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常伴有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较差,易发生意外摔倒、碰撞,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老龄化加剧,该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不稳定性骨折,伴有较为严重的粉碎,临床复位存在一定难度,且稳定性相对较差,患者无法及时进行功能锻炼,部分患者预后欠佳[6]。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包括手术、保守等多种方法,保守治疗易导致肢体缩短畸形、髋内翻等,且需长期卧床休养,增加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对于满足手术指征的患者临床主张进行手术治疗[7]。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方法,能有效复位骨折端,促进患者恢复,但内固定手术会造成较大损伤,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无法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导致预后较差,因此,寻找安全性高、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相比,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分析原因为,随着医学技术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已获得临床认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重建骨矩,使股骨干与股骨颈连接位置的承受能力增强,术后能缩短卧床时间,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加快患者承重恢复速度,减少长期卧床导致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9-10]。虽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优势突出,但为确保手术安全性,应严格遵照手术适应证,术前结合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伤前活动情况、身体素质等进行评估,选择最佳手术方式,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优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能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