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对脑梗死患者开展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2-02-23 01:30李海霞
当代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上肢脑梗死康复

李海霞

(山东菏泽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菏泽 274000)

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临床证明脑梗死一般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缺血、缺氧等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表现。临床研究认为,脑梗死的出现与免疫因素、血液疾病、感染因素、动脉硬化症、心源性脑血栓、肿瘤、先天发育异常、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相关[1],临床表现为头晕、大小便失禁、呕吐、恶心、头痛、眩晕、肢体无力及肢体偏瘫等。多数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还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现象,尤其是手功能障碍表现,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加重了家庭的生活压力,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55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27)与治疗组(n=28)。常规组男14 例,女 13 例;年龄 46~78 岁,平均(60.63±3.45)岁。治疗组男15例,女13 例;年龄45~79 岁,平均(60.65±3.41)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施上肢作业功能训练治疗时应给予1 个月的康复治疗,具体康复方式包括定时翻身训练、床上良姿位摆放、电动起立床、床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物理因子、床边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运动再学习训练、步行训练等干预方案。常规组实施传统的坐位下上肢作业功能训练治疗,坐在床上进行上肢的功能训练治疗。

治疗组实施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选择多功能康复站立台辅助混着实施站立训练,利用能随时调节高度的训练桌,让患者结合自己的训练需求开展相应的干预:首先指导患者开展肩胛胸壁关节的诱发干预,对患者的肩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手指关节等进行训练,指导患者利用健侧带动患手开展越过中线触摸健侧耳朵、前屈上举及向后伸触摸后背等操作;其次开展上肢功能的活动干预,指导患者通过手抓握玻璃球,并将手缓慢放置在嘴边、肩部和头顶等部位,或利用手部实施梳头的动作,腕部开展捏橡皮泥、拧毛巾、滚筒、捡积木、开瓶盖、折纸及木钉作业等操作,每天进行上肢作业功能训练的时间为0.5 h,连续训练5 d后休息2 d。最后针对患者的训练情况及康复情况为患者实施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训练,指导患者每天训练扣衣服扣子、洗脸、吃饭、洗澡及打扫卫生等生活能力的训练,减轻家属的负担,加速患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活动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优良率。①活动功能评分[3]:利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的活动能力呈正比。②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F-M量表进行评分,总分6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上肢运动能力越强。③平衡功能评分[4]: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分,总分5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平衡能力越好。④治疗优良标准:治疗1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后生活能完全自理,上肢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无并发症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活动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平衡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活动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activity function scores,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s,and balance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1 两组活动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activity function scores,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s,and balance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常规组(n=27)治疗组(n=28)t值P值活动功能评分治疗前30.12±7.96 30.20±7.87 0.04 0.97治疗后45.46±6.79 55.41±9.33 4.51 0.00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前20.15±6.39 20.33±6.26 0.11 0.92治疗后26.93±5.20 30.55±5.79 2.44 0.02平衡功能评分治疗前20.11±5.74 20.36±5.62 0.16 0.87治疗后31.52±7.78 42.15±9.30 4.59 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优良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优良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 and treatment excellen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目前临床中脑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及基础性疾病的增加等因素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多数会出现肢体偏瘫的现象,多数患者下肢活动主要以简单的步行及负重等为主,而上肢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功能丧失表现[5],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上肢的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主要是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功能、手部功能等进行训练的方式科学的设计作业治疗时间、方案等治疗计划,旨在缩短患者的上肢依赖照顾时间,提高患者上肢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预后[6]。传统的坐位上下肢功能训练方式上肢、下肢及躯干等处于被分别处理的状态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下肢功能及躯干功能对于上肢功能的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主要针对患者实施上肢、肩胛骨、躯干等的联合运动,可促进上肢的移动、手运动的速率等[7],提高上肢活动过程中全身的协调性,还能提高下肢及躯干的固定稳定性,保证上肢活动的顺利开展。适当的站立姿势能锻炼患者的颈部、躯干及下肢,扩大患者稳定的极限范围,提升患者重心转移速度和控制能力,纠正患者不良姿势,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活动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治疗优良率等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说明脑梗死患者实施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开展站立桌辅助上肢作业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上肢脑梗死康复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