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网络剧的悬疑创作倾向*
——以爱奇艺“迷雾剧场”为例

2022-02-23 06:16王艳云蒲桂南
关键词:悬疑剧迷雾剧场

王艳云,蒲桂南

(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72)

2020年6月,一部名为《隐秘的角落》的网络剧爆红出圈,将爱奇艺“迷雾剧场”推向观众视野。一时间,关于这部作品的经典台词、原著作者以及演员等词条频上热搜,该剧以短小精悍的剧作结构和深刻的社会学探讨意义赢得了观众和业界一致认可。随后爱奇艺“迷雾剧场”凭借前期良好的口碑效应和后续剧作的高质量,成功树立起现实题材悬疑类型创作的标杆。市场上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数量虽多,但类型构成上略显单一,多是都市情感剧和青春校园剧中夹杂着现实讨论的模式,并且存在焦点模糊或是探讨深度不足等问题。而近年来“迷雾剧场”推出的现实题材作品却广受观众好评,基于此,分析悬疑类型的文本特征以及它与现实主义内容结合的优势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其经验对于今后现实主义影视创作也是值得借鉴的。

本文将以“迷雾剧场”五部剧作(《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在劫难逃》《非常目击》《沉默的真相》)的影像文本和剧场化的商业营销为分析案例,肯定现实题材悬疑类网络剧的创作可能性和市场发展空间,剖析它们是如何利用悬疑的样式来书写现实主义的艺术文本,借此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人性的探讨,以及对融媒时代背景下文艺作品现实表达的启示。

一、类型转向:从都市青春热潮中突围的悬疑推理剧

影视传播技术的迅速进步,让电视剧的创作与观看模式均发生了变化。首先,影像、屏幕、观众三者间的关系被彻底改写,电视剧的观看不再只限于电视机前,而是可以打破传统观影模式的时空限制,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进行。其次,各个流媒体视频APP的普及和庞大的流量数据显示了网络剧市场这块“蛋糕”的发展潜力,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大巨头的用户数量超过网民数的一半,随时随地都可观看的消费模式成为网络剧源源不断生产的动力。同时,这种技术带来屏幕的“小微化”观剧方式,意味着观众审美趣味的分流化,从而为网剧的多样化创作提供了丰富空间。

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作为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和支持的创作方向,既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时代追求,也是人们在娱乐泛化的互联网时代的精神需求,借助影视化的传播载体,逐渐形成对当下社会现实剖析和个体情感关照的多元影像表达系统。一般来说,现实题材指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变革中选择人物、事件,涉及的时代跨度较长,主要落脚点在于真实地描摹人们的生活状态。目前这类电视剧在上星平台的正剧发展中比较成熟,如社会正剧《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都市情感剧《都挺好》《三十而已》《我的前半生》、家庭成长剧《小欢喜》《少年派》《以家人之名》等,均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此外,网络剧中也不乏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依托网络视频平台观众聚集与类型分流的优势,现实题材作品在这个圈层中充满了类型耦合和多元审美表意的可能。近年来,口碑和市场表现皆优异的作品中,既有《最好的我们》《忽而今夏》青春校园剧和《欢乐颂》等都市情感剧,也有《无证之罪》《如果蜗牛有爱情》《沉默的真相》为代表的悬疑推理剧,还有《全职高手》《陪你到世界之巅》为代表的电竞网剧等,它们既有和上星剧作重合的传统类型,又有突围崛起的小众类型。

在融媒语境下,媒介与受众的交互性增强,观众的选择权增大,再加上流媒体平台网络剧数量较大,一部网络剧如何快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强烈的审美期待,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腾讯视频电视剧副总监孙宏志总结了平台观众的追剧规律——“生死7分钟,黄金前三集”。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表中显示:“在第一集弃剧的用户中35%是发生在前7分钟,与此同时40%的用户会在前三集弃剧。”因此,在这种快节奏的消费需求下,选择何种类型的创作方式,如何开展有效的叙事在故事开篇迅速抓住观众,对一部网络剧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1]。

现实题材悬疑剧的出圈既有天生的优势,也有着时代的助推。长期的观影积累,使得观众早已熟知现实题材表达的常用类型——青春校园片和都市情感剧中比较温情唯美的叙事模式,因而迫切渴求新的观影体验,此时由网络土壤中茁壮成长的悬疑推理类作品在各平台接连上线,以其强烈的类型叙事和影像风格迅速占据市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结构,强逻辑、强推理论证过程,让观众在抽丝剥茧中不断回味,这是悬疑剧独特的优势。而倍速观看、注水剧的出现,让短剧集成为当下市场的新生态和新模式,悬疑题材则成为短内容的最佳适配对象。

作为强情节、快节奏的典型类型,悬疑类电视剧在开篇设计中常常利用一个强情节事件,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样的类型特征可以将流媒体的媒介特性与观众的新型观看习惯完美结合起来。如《隐秘的角落》的开篇,创作者仅用两分半钟的时间就引出了张东升陪同岳父岳母一起爬山并将两人残忍推下悬崖的场景,在最短时间内展示了后续剧情中最具冲击力的画面,但因观众此时尚不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在为这一段突然的情节惊愕的同时,也对故事中人物的动机、行为产生强烈的解谜欲望。这样精巧的设计同样出现在《摩天大楼》《白色月光》等同类作品中,成功激起了观众的兴趣,受众对该题材的热情也被拉到了一个新高,不仅为之后的观影流量埋下伏笔,也让悬疑剧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首先,从2015年开始出现的《心理罪》《无证之罪》《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法医秦明》等作品,再到2020年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为首的“迷雾剧场”系列悬疑剧,已成为网络剧市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由图1可知,近年来悬疑网络剧的创作数量有明显突破。目前,各大视频平台都较为注重现实悬疑剧的创作,爱奇艺有“奇悬疑剧场”承接“迷雾剧场”,优酷剧集首页主推悬疑剧场的相关剧目,其他平台虽然没有这样的剧场化策划,但是自制剧中的优质悬疑剧也不在少数。表1为2015-2020年各大视频平台现实题材悬疑类网络剧代表作品目录,由此可知这类作品良好的发展势头。

图1 2015-2020年现实题材网络剧主要类型数量情况

表1 2015-2020年各大视频平台现实题材悬疑网络剧代表作品

其次,文本的流变表现出其制作水平的逐渐成熟。早期悬疑推理剧外壳中常嵌套传统都市情感元素或职场生活的软性表达,现在更注重推理的逻辑性、影像语言的合理性以及对故事背后社会现实问题的揭露和探讨。悬疑片追求悬念、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类型特色为当下大批年轻观众所热衷,从探案推理的“反面”去阐释现实题材的内涵,逐渐成为网络剧市场的创作潮流。

二、悬疑网络剧范式革命:爱奇艺“迷雾剧场”

2020年是悬疑网剧“大年”,根据此前已公布的视频网站片单,“腾爱优”三大视频网站已播出悬疑网剧达20多部。在播出的作品中,以爱奇艺“迷雾剧场”的五部作品为代表,它们分属五个题材,呈现了五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在悬疑推理的大框架中各自展开支线进行创作。逻辑严谨的推理、多元化人物塑造和电影化的影像质感,让“迷雾剧场”成为2020年当之无愧的网剧之首。此外,在艺术创作外引发的社会问题探讨和人性本质挖掘,都属近年来难得的佳作和传播范式文本。

《十日游戏》是“迷雾剧场”的首发作品,它改编自东野圭吾的《绑架游戏》,在推理基础上添加感情线,打造了一个浪漫感人的爱情型悬疑剧。紧接着改编自紫金陈小说《坏小孩》的《隐秘的角落》上映,该剧围绕家庭教育、儿童成长等社会问题,讲述朱朝阳、普普、严良三人与张东升之间的斗智斗勇,它迅速引发舆论热议,豆瓣评分也一路飙升,成为“迷雾剧场”的第一个高潮。随后,《在劫难逃》和《非常目击》分别使用超时空穿梭元素和沉郁灰暗的作者化气质影像,讲述了两个跨时空的推理故事,但由于推理逻辑不清和部分剧情被删减,使得这两部作品的口碑略有下降。随后,同样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长夜难眠》的《沉默的真相》,作为本季的收官之作,将“迷雾剧场”的价值定位提到了一个新维度,该剧在12集的有限时间里展现了严密的推理过程和对触及社会法制政务系统弊病的深刻反思,不仅是一部艺术佳作,也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像。

在内容创作层面,“迷雾剧场”站在悬疑大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了爱情、家庭、跨时间追凶等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剧场内容矩阵。除了风格特征明显的悬疑剧集整合,“迷雾剧场”还具备统一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底色。通过对现实主义的挖掘和深耕,触发观众对社会议题、人生追求等问题的深层思考,巧妙达成了现实主义旨归下人文关切与戏剧表达之间的平衡。如《隐秘的角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原生家庭的探讨,《沉默的真相》中主人公对司法正义的执着追求等,都是剧场现实关照和人文关怀的具象呈现。“差异化风格+统一内核”的内容范式,为推动国产悬疑网剧创作升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范本。

(一)以悬疑样式来表达现实的影像文本

悬疑剧首要满足的属性是逻辑推理,“迷雾剧场”的五部剧目均偏向于社会派推理模式。社会派的精神在于“社会批判,描写人性”,在保留严密推理的基础上,重视挖掘案情发生的动机,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前述五部作品均采用既定的时代背景中和合理的物质信息条件下的社会性犯罪案件为主线剧情,在每个故事中穿插差异化的类型设计,可能是场景,也可能是情节的推进方式,或是视听语言风格等,但不管如何变化,都会有一个恒定的基本准则,即主要人物是心思缜密、具备一定侦查能力,能够推动故事发展从而发现真相的人。在此基础上,再赋予人物以家庭、工作等多重环境要素,配以特定的影像风格设计,使得人物形象饱满、有血有肉,所思所想皆有迹可循,从而激发观众的观影欲望。

首先,在推理的完成和逻辑线的推动上,五部作品均采用侦探片的模式,以一个侦探或类侦探式的角色切入到故事线中,该角色或是案件的参与者,或是游离于案件之外的第三者。如《十日游戏》中朱亚文扮演的于海、《非常目击》里的警察江流和山峰、《在劫难逃》中王千源饰演的警察张海峰、《沉默的真相》中检察官江阳和警察严良等,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进入到故事中,小心求证大胆推测,从而带领观众站在人物的内视角去一同探索和思考案件的原貌。相对而言,《沉默的真相》的推理更严谨。侯贵平、江阳与严良分别站在2000年、2003年和2010年三个不同时间维度展开调查,三条故事线环环相扣,组合起来就是完整的犯罪过程。而且在推理的过程中采用了阶段式推进方式,主角利用一段时间内的现有信息和获取的证据进行缜密分析,从中获得突破口、得出结论,进而发现更多的无法解释的谜团,再带着疑问开展下一阶段的搜查任务。这种叙事方式有助于悬念的制造和推理过程的稳扎稳打,观众可以随着情节的推进与主角一块思考和分析案件的走向。这种创作方式对观众来说是新颖的、有吸引力的,观众不再是简单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有助于引发理性与情感的双重共鸣。

其次,“迷雾剧场”同系列作品除了曲折离奇的推理环节之外,还有多元化的人物造型。人是一切事件的主导者,可喜的是,这五个故事并没有将人的善恶进行简单的形式表达,而是进行了非常扎实的背景建设,包括人物身份、情感经历、生活环境等。如《十日游戏》中于海为保护心爱的人甘愿“自首”;《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因心理压抑而杀人;《沉默的真相》中江阳在侯贵平案中几番挣扎,树立了一个只为守护司法公正、程序正义的人民英雄形象,无论是他的莽撞冲动,还是受挫后的愤愤不平,亦或是岁月摧残后的情绪崩溃和赴死前的大义凛然,都通过演员的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进行了生动刻画。

尤其在人物塑造中细节处理非常到位。江阳在前期的挫折和困境中,依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抱定揭示真相的决心。但长期的身心折磨和牢狱生活,让他出狱后整个人的气场大变,变得小心翼翼、缺乏自信且颓废,这些变化主要通过他的脸部形态、衣着服饰和身体动作等展现。人物形象瞬间升华的情节是,出狱后他和旧友吃饭时“钱包丢了”,这个和他从前的遭遇相比不值一提的小插曲却成为压垮江阳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寻找真相的艰难都没有使他掉一滴眼泪,但这个时刻所有压力和情绪决堤而出。“痛哭”这一情节让江阳的个人形象瞬间丰满起来,他不是圣人,不会永远强大,而是一个有感情、会受伤的普通人。多年的斗争,让江阳牺牲了青春、前程、家庭甚至生命而换来了正义,这样的设计让这一角色身上有近乎神性的光辉。

最后,“迷雾剧场”运用各具特色的影像美学、与故事基调一致的背景音乐以及流畅的转场剪辑技巧呈现电影化的精品影像质感。五部作品出自不同导演之手,在画面基调上也各有千秋。《十日游戏》添加了浪漫爱情元素,影像的光影色彩采用了赛博朋克式的美学风格,在红蓝相间的灯光中营造男女主人公的暧昧气氛;《非常目击》故事情节较沉重,画面多是阴郁凌厉的灰蓝色系,奠定了扑朔迷离的情节发展基调,带有明显的作者化影像气质;《在劫难逃》在张海峰多次时空穿梭的情节中运用强烈的白色光晕,将软科幻的元素嵌套在画面表达中;《隐秘的角落》则采用整体偏黄的色调,对比度和锐化度较高,现实主义气质脱颖而出;《沉默的真相》采用黄调和灰蓝调区别三条故事线,给叙事的交叉蒙太奇画出了明显的分界线。另外,《隐秘的角落》中的11首片尾曲,配合不同的结尾情节,为影片增添了阴沉的视听体验。五部作品均采用故事线穿插手法,但在转场剪辑上做得最巧妙的是《沉默的真相》。2000年的侯贵平线的下课铃声响起,声音还在持续,但画面一转就变成了2003年的警察在修铃;2003年江阳与马老师的谈话透过窗户的长镜头将画面内容切到了侯贵平骑摩托车回来,还有第四集的三线并行和第五集的江阳和严良的隔空对视。这些转场都不是纯粹的炫技,而是服从故事的讲述,尽量将主角的可见可闻的场景按照严密的叙事逻辑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病态人性背后的现实挖掘

融媒环境的普及为视频观看提供了便利,扩大了影视剧的传播范围,使其辐射到身份多元的观众群体。但在这个快速膨胀的消费市场,观众多样也意味着观影心理和欣赏水平的参差,无法整合出一种标准化且通用的叙事策略,尤其是在千篇一律的影视剧视觉疲劳后,观众对于创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越发追求新颖的故事模式。为此,悬疑剧集基于观众心理,注重“迎合时代下的个性心理诉求,深入挖掘犯罪心理带来的动机多样化”。创作者除了将故事本身讲述清楚外,还将凝视的目光投向独立的社会个体,着重探寻那些身处社会边缘的犯罪人的生存状态,心理变态背后的个人、家庭悲剧及社会隐疾,以此揭示犯罪根源、反思社会问题[2]。“迷雾剧场”的创作范式也是同理,对“黑暗”“变态”“创伤”的呈现是悬疑涉案剧的核心,剧中的犯罪人有些因童年的创伤性经历而变得性格扭曲,如《非常目击》中的谢希伟;有些因心理压抑而精神变态,如《隐秘的角落》中的张东升;也有只是为了守护所爱之人而走上“不归路”,如《在劫难逃》中的赵彬彬。强烈的现实关照和对人性的深度表现,正是现实题材悬疑剧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所在。

纵观五部剧目反映的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原生家庭伤害、利欲熏心和社会正义的缺失三个方面。

从社会学角度看,《隐秘的角落》是比较明显的把原生家庭的残缺所带来的伤害作为主要表现主题,剧中朱朝阳、严良、普普的经历虽不具有复刻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勾起人们对自身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关系、学校规训有关的童年记忆,且张朝阳和张东升的形象互为镜像,究其心理变化的根源就是家庭。尤其是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主角性格塑造和转变的每个节点都带有明显的家庭参与痕迹,将主角不可抗拒与无力挣扎表达得淋漓尽致,人性的善与恶交织叙事,充满张力,犹如一记又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心上[3]。其他几部作品在主要人物的身份描述中可以窥探不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如,《非常目击》中谢希伟幼年时被亲生父母卖掉,又遭受养父母非人待遇,精神逐渐变得异常。他怀着对完整家庭的执念,将受害人一一对应自己曾经的家庭成员,杀人的过程也象征着把“家人”一个一个送往团聚的仪式。这场悲剧最终毁掉了5个家庭,而源头就是少年心灵的创伤。《十日游戏》中沈芸的原生家庭关系剧中虽然没有花太多笔墨展示,但是其在整个故事的进展中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故事的发生和结果。《在劫难逃》里的赵彬彬与孙晓萌虽然不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是童年时期两人同甘共苦、相互扶持,对彼此来说都是胜似亲人般的存在,平日温文尔雅、待人谦和的赵彬彬,暗地里却为了保护同伴屡屡杀人犯罪。以上种种细节都表现出家庭成长环境对主人公未来发展的影响,也是故事发生的潜在原因。

由家庭到社会,犯罪不仅由生活细节所起,也因受权势金钱欲望侵蚀而生,这样的主题直击人心和社会现实,也是在犯罪类影视作品中使用率最高的故事设计,情节多采用常见的社会背景事件,利于观众快速进入剧情且产生共鸣。《十日游戏》中绑架案的初衷是于海想要从沈芸父亲手中得到投资去还高利贷。《沉默的真相》中权力背后的恶势力为谋求私利而犯罪,不断阻碍江阳查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动摇了国家公检法机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不仅在国家管理、社会发展层面造成重大影响,还由个体的案件发展成威胁大多数人民利益安全的恶劣事件。

哪里有犯罪的出现,哪里就会有正义的执行。这五部影片并不是第一时间就顺利抓捕犯罪嫌疑人,多是采用几经曲折才得以破案的模式。《隐秘的角落》中的张东升没有在开篇的时候就被发现是凶手,之后张朝阳等人发现其犯罪行为后也没有选择立即报警,并且张东升还在双方的博弈中屡次杀人,虽然每一个情节都讲述了犯罪原因,但最终还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沉默的真相》中江阳在揭露真相的过程中不断遭遇司法部门内鬼的压制。代表正义的警察却是罪犯的同伙,追求正义的人却被污蔑为罪犯,这种身份的错位结构设置是对“公正”二字真实性的质疑,更凸显了像江阳这样坚持正义、善恶分明的人的高贵品质。有人只手遮天让这个世界看不到光明,有人却以命燃灯给黑暗的角落一点微弱的希望,江阳和他的同伴们让观众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如光一般存在的人在坚守正义,而歌颂这种宝贵精神则成为当代现实悬疑剧的价值追求和愿景表达。

三、创新营销:“剧场化”搭建和品牌化推广

在优质的内容文本基础上,观众口碑和收视率的检验证明“迷雾剧场”第一季的厂牌化策略效果显著。复盘爱奇艺背后的创新营销模式,可以看到剧场策划的破圈联动和集约化宣传,成功将“迷雾剧场”打造成为2020年国内流媒体平台的现象级作品。

“先有剧场再有剧”,这是爱奇艺的制作手法。2015年,“剧场化”运营模式开始在视频网站兴起,其间经过多次尝试;5年后,一些视频网站的“剧场”从有到无,而另一些则经历了从内容制作到战略统筹的全方位升级。“剧场化”2.0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各大视频网站内容之争的体现,背后也隐藏着网剧市场的风云变化以及营销模式的革新。如今视频平台剧场化日益突出,从内容制作到广告招商都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剧场化从以往主打“类价值观”为主的版权剧分类,到现在的“标签化”运营,均是基于垂直生态和会员服务的双重考虑,平台的运作模式已发生变化,招商策略也从单剧为主变为“剧场化”的打包。网剧精品化、规模化、艺术化等已成为各大视频平台的探索方向,剧场化运营正以全新的方式促进优质内容生产闭环的形成,这是对平台品牌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推动意义的探索,也是中国网剧市场走向成熟的反映[4]。

细分受众群体是剧场化的基本要素。“迷雾剧场”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品制作初期,爱奇艺通过对平台用户观影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年轻”“个性”“悬疑”几个关键词,由此将打造品牌化的实验放在了悬疑类网络剧。爱奇艺于2015年开始试水此类作品,《无证之罪》为当时的代表作,它依靠短剧集的制作方式和新颖的创作内容收获了观众基础,遗憾的是后几部作品并未泛起太大水花,所以“奇悬疑剧场”没能出圈。2020年,“迷雾剧场”已拥有成熟的策划和营销手段,认识到与其单个作品进行市场角逐,不如将同类作品打包成一个集合体参与竞争。这样一来,既可以集宣传策划、拍摄制作和演员流量等优势于一体,在流媒体平台形成长期栏目化的节目设计,又可以采用统一制片、统一排播、统一宣发的方式,从项目之初就参与到类型决策和质量监督当中,有力保证作品的一致风格和上乘的制作质量。

第一季“迷雾剧场”于2020年5月发布首款概念海报,正式将悬疑剧厂牌推向大众,随后公布正式片单,包括《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在劫难逃》《沉默的真相》《非常目击》《致命愿望》在内的六部悬疑类短剧,目前已上映前五部。在传播方式和路径上,爱奇艺采用了多部高口碑剧集密集式上线的排播方式,让“迷雾剧场”快速形成“精品悬疑厂牌”的印记。随着五部精品悬疑短剧集的规模化释放,“迷雾剧场”在短时间内成功聚合了大量悬疑爱好用户,长期霸占骨朵、艺恩等权威数据榜单,相关的剧情内容成为网络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引发全媒体破圈宣发。“我还有机会吗?”“带你去爬山”“普普给你唱小白船”等词条频繁登上热搜,并且有大量观众自发推广剧情,相关的文案一时间席卷社交朋友圈并成为一股潮流,无形之间打造出了一股联动宣传的自来水军。剧场整体口碑在同一时间的网络剧中非常突出,在豆瓣取得了均分8.1的优异成绩,成功实现了1+1+1+1+1>5的传播效果,树立起“迷雾剧场”精品悬疑短剧集的特色品牌。

根据爱奇艺平台公布的片单,第二季“迷雾剧场”中《致命愿望》《谁是凶手》《淘金》已进入排播宣传阶段。虽然没有在短时间内将第一季和第二季连续播放,冲击流量高峰,但是第一季的策划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市场效果,不论是剧作内容故事,还是演员的演技水平,或是平台方的精心策划,都是“迷雾剧场”成功的重要因素。得益于此,爱奇艺剧场化项目已成功占据了市场份额,拥有了坚实的观众基础。第二季的影视剧会在内容整合完毕后集约化上线,而第一季的成功将会发挥其长尾效应,为作品树立良好的市场信心,成为后续作品宣发的重要筹码。这种成功的营销模式纷纷被其他平台效仿,优酷也开始打造“悬疑剧场”,但市场反应平平,究其原因,还是要注重概念设定的新颖度和高效的推广手段。

四、融媒时代现实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反思

融媒时代意味着传播方式的全面整合。视频网站是“融媒体”概念平台化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其特殊的媒介属性和传播观念,赋予影视剧创作更广泛的类型选择和美学形态。在现实题材上,网剧圈层应保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和市场深耕,在类型化的创作模式下,结合“现实”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实现多样化的现实表达和传播路径探索。

首先,要注重网络化生产的特殊模式,坚持“类型化”+“精品化”的共融互生。现实题材影视剧承载了观众群体对社会现实真实的感知与人性的反思,所以在传统的制作方式中多采取保守的类型模式去描绘社会群体的遭遇性体验,传递共通性的审美观念[5]。当前,国产剧的“戏剧性耗散”,并非指戏剧性的消失,而是指戏剧性审美价值的大幅缺失和严重的内容同质化现象。当作品的戏剧性表现呈“外强中干”“劣多于优”时,纵使行业整体的内容供给能力再充足,也难以抵御深描不足所带来的根基失稳[6]。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构建衍生出一种新型的“网感”生产范式,这种快节奏、短小精湛的制片形式打破了卫视平台惯有的冗长缓慢的叙事模式,带给观众新奇的体验感,在故事的快速推进中让观者更易得到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并且可以有选择地同时观看多部作品。这种消费模式既是市场的扩充,也是对制片方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抓人眼球的,如何运用有效的宣传方式激起观众的观影欲望,都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获取经验和数据。目前各大平台的自制剧类型化和精品化特征明显,秘诀在于选择精巧新颖的故事本体,利用不同的类型化创作方式提升作品的趣味性和可看性。虽然如此,但这种商业操作不能滥竽充数,类型不是万金油,坚持“内容为王”“品质至上”的标准才是长远之计。更重要的是故事表达的思想内涵,尤其是现实题材作品,应与当下社会接轨,品质上把好关。

其次,关于“现实”二字的讨论也要与时俱进。“现实”意味着当下,但这个“当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丰富其内涵。在全民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中,现实的探讨不应仅围绕实体社会中存在的现象,还要关注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发达资源丰富,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新型的社会问题: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诈骗、信息泄露……并且这些来自虚拟世界的危险正在慢慢渗入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中,但是普通大众对新型网络犯罪并不了解,警惕性也不足。创作者要利用影视剧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形式,采用合适的类型对这一部分社会问题进行影像化表达,让虚拟现实的构建和影视化剧作通过网络剧搭起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展示融媒时代的媒介升级与现实表达的“破壁”与“对话”。

最后,在现实题材的影视化创作中,尤其是以揭露社会黑暗面为目的的作品,要注重把控“揭露”的度。原因如下:其一,创作者为了追求真实感,会将案件阐述变得简约化、程序化、可操作化,便于观众充分理解犯罪过程,为此要警惕这种直观清晰的“现实揭露”成为“犯罪教科书”;其二,在特殊行业的解密过程中有可能会触及国家安全,如何用一种直观清晰的又不产生实际威胁的方式来讲述,也是创作者需要斟酌的。另外,这种度还包括结局设计中展现出何种程度的犯罪审判,如果按照起承转合的固有模式将犯罪嫌疑人顺利抓捕归案,情节的新颖度或视觉观感上就需要更加精巧的设计。若是并未明示犯罪行为受到的应有惩罚,“放松”了影像故事中的判罚程度,势必会对社会舆论产生影响,设立一个留有余地又不违背社会公正的结局就很有必要了。

融媒时代赋予了现实题材影视剧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和传播路径,或类型耦合,或视觉画面,或叙事角度,力求以多方合力的姿态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影视剧作品。虽然目前市场上仍有叙事不严谨、“伪现实”的悬浮剧存在等现象,但总体发展态势是向前的,影视剧生产者们需要进一步破除固有类型的公式化创作,以媒介升级为契机,不断深化类型生产的创新力度和社会问题探讨的深刻程度,通过持续的类型实验,提升题材的艺术表现可能性,提高电影、电视剧的文化感染力,从源头改善精品化不足、良莠不齐的市场现状,将现实题材影视剧打造成为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悬疑剧迷雾剧场
中美悬疑剧女性身份与小镇地域性的构建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浅谈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剧的创新发展
《迷雾》;《石皮晓》;《emoti on-沉》;《emotion-向》
追踪迷雾怪人
从电视到网络我国悬疑剧发展新策略
迷雾美英
开心剧场
论《日出》的剧场性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