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丹洲
(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商洛 726000)
商薯19是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6年从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引进的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茎蔓粗,长短及分枝中等,结薯早且集中,易收获,薯块多而匀,表皮光洁,商品率高,产量高,口味甜面,一经引进,深受当地群众观迎。为了确定商薯19在当地的最佳扦插密度,通过对商薯19生长势、平均单块薯重、大中小薯率、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效益下的扦插密度,以期为商洛市商薯19的推广提供依据。
试验于2019年5月18日至10月16日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河道地进行,地势较平坦,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撂荒。该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中温二类区,海拔670 m,年降水量780 mm,年均气温13.5℃,无霜期210 d[1]。
甘薯品种商薯19幼苗。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个密度水平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密度等级分别为3 500株/667 m2、4 000株/667 m2、4 500株/667 m2、5 000株/667 m2、5 500株/667 m2。每个小区行宽4 m,行长8 m,小区面积32 m2,每个小区种植8行,行距0.5 m,株距见表1,单垄单行栽培。
表1 商薯19不同密度下的株距
1.3.2 经济性状调查 每个处理分别取5株调查植株生长情况,调查指标包括:主蔓长、分枝数,调查工具为卷尺。品种性状调查:收获时,每个小区取5株(五点取样法)进行考种,调查指标包括:大薯率(大于250 g)、中薯率(100~250 g)、小薯率(小于100 g)、单株结薯重量、单株结薯个数、平均单块薯量及口感。其中口感为10人品尝蒸煮后熟薯的评定结果。产量测定:全区收获,分小区称重计产。
表2 不同密度甘薯产量汇总
表4 Q新复极差检验结果
不同扦插密度下植株生长势调查结果如表5所列:主蔓长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从3 500株/667 m2的145.15 cm下降到5 500株/667 m2的128.29 cm,平均下降了3.372 cm;分枝数随着密度增大逐渐增多;大薯率随着密度增大逐渐减小,中、小薯率随着密度增大逐渐增大。总体表现为3 500株/667 m2长势较强。
由表5可知:单株结薯重量、平均单块薯重均随着密度增大逐渐减少;单株结薯个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口感各处理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甜且较粉、质地细腻、适口性好。
表5 不同密度处理主要经济性状与品质性状
产量调查结果如表2所列,不同扦插密度下商薯19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密度4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达到3 075.69 kg,密度4 000株/667 m2产量居第二位。新复极差测验结果列于表4,其中密度4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与密度4 000株/667 m2产量差异较显著,与其他3个处理产量差异显著;5 000株/667 m2产量与3 500株/667 m2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其它3个处理产量差异显著;5 500株/667 m2产量最低,与其它4个处理产量差异显著。
表6 不同密度商薯19商品率和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随着扦插密度增大,各处理商品率大致呈下降趋势,其中4 500株/667 m2处理的商品率最高为94.59%;商品薯以市场价3.0元/kg计算,薯苗以0.2元/株计算,整地、用工、肥料等费用按1 200元/667 m2计,扣除成本后,4 500株/667 m2处理的效益最好,达到6 627.9元/667 m2;其次是4 000株/667 m2,效益为6 290.83元/667 m2;3 500株/667 m2和5 000株/667 m2两个处理的产量相近,但是由于5 000株667 m2处理的薯苗成本较高,其效益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商薯19在商洛市川道河滩地最佳扦插密度为4 500株/667 m2左右,在该密度下商品薯率达94.59%,平均单块薯重213 g,产量和效益均达到最大,群众在大田生产时可以参考。吕树立,孙凤岭等[3]认为商薯19的最佳扦插密度为4 000株/667 m2,与笔者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其栽培方式有关(单垄双行),或者因试验地区环境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