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莲
摘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增强语文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校正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能够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突出语文教学特点,实现学生个性成长,在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做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应灵活选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构建系统完整的文化教学体系,优化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从而为增强传统文化教育活力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文化教材的编排现状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紧密围绕语文的学科特色进行,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时间和比例,这样才能在不同年龄段学生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从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学段安排、选文呈现方式和单元主题的关联属性发现,选取的传统文化教材主要分为传统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三大类,其中传统思想观念这一维度的传统文化篇目较多,集中在传统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类的传统文化教材,其他元素编排的传统文化教材比较少,对于传统文化教材的编排呈现片面、不平衡的特点。不仅如此,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材彼此之间缺乏呼应,尤其是在语法部分、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缺乏完整脉络,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发现一些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文化精髓。
(二)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模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在全面理解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深入掌握传统文化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但是,从很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实际来看,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主要选的是古代诗歌、散文,占所有教材篇目可以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其旨在让学生在适宜的年龄能够多读、多背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但也有悖于学生应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的教学要求,缺乏针对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做到熟读和熟记,但是对于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的了解不够深刻,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文价值,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文化和教育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家校联合营造良好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入心入脑,不能流于形式,学校和家庭都要加强重视,从基础教育抓起,内化小学生的日常言行。家庭和学校要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氛围,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条件。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优良的文化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努力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到校园环境的建设中,例如可以在校园的走廊上挂上精美的国画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孔子、老子、荀子等,在教室的墙壁上或者板报的橱窗中悬挂精选的《弟子规》和历代名家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人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注重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的餐桌礼仪和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的关键就是教师。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因此,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应自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夯实自身的思想道德基础,将素养外化于教育教学的行动中,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标。首先教师要博览群书,多阅读中华原创经典,博采众家之长,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教学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失必然使课堂教学过程僵化,更不用说课程改革了。魏书生曾说“语文学科不像别的学科那样结构清晰,语文学科的教学天地要比别的学科宽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阅读专业书籍以外,还要阅读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喜欢读的,教师都应该读到,了解作者建构与文本中的文化精华,从而获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成效。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汉字文化素养,尤其是书法水平,使学生在教学之初就能体会汉字之美,从而主动了解中华的汉字文化。最后,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要通过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得以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将积累的传统文化素养转化为个人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并通过师生活动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注重传统文化与语文人文素养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只是简单的知识渗透,还包括精神渗透,使传统文化中的学理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发挥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使学生在领悟先賢思想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思想。教师肩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承担着培养良好思想与人格的重任,而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着力传播经典的传统文化,也是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发展。将传统文化学理应用到实际教育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受到思想的熏陶、心灵的净化,通过实践学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与熏陶中形成良好的素养,摒弃不良风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唐锦秀.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
[2]韩江雪.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山海经,2018(23).
[3]余桂芬.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融入传统文化[J].知识窗(教师版),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