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亚杰 宋燕晖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作业设计”成为教研活动的重要话题,如何做到“量少质高”“以一当十”,让学生做上合适的、恰当的作业是减负增效工作的迫切需求。灯市口小学积极探索作业设计,以作业为撬动课堂改革的支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课前,通过“预习作业”,
为学生自主学习架设思维支架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为此,学校设计了“预习作业”,在课堂教学前使用,成为连接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
“预习作业”包括温故知新、新课先知、提出问题三部分,引导学生自主温习旧知、学习架设思维支架,并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意识。学生探索“预习作业”的过程,就是他们依靠自身的知识、活动经验去理解、内化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带着收获和疑惑走进课堂,不仅可以使他们快速聚焦课堂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还便于教师准确掌握学情,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有效调整。
课中,利用“预习作业”,
落实“亮彩”课堂文化
“双减”发力的关键在学校,主阵地在课堂。通过“预习作业”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可以准确了解学情,从而调整教学设计,重点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有效利用“预习作业”,让其成为充足的课堂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分享交流的场所。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在“预习作业”中,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这就为课堂学习提供了思辨的话题。课堂上,学生争先展示,促进了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预习作业”让思考前置,为即时反馈释疑赢得时间。教师在巡视指导的时候,再次了解学生学情:或是对个别学生做单独指导,或是针对共性问题集中释疑。将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减少了学生回家后的作业量,也让作业尽可能发挥多维度的作用。
课后,拓宽作业渠道,
分层实施,落实“五育并举”
首先,课时作业,加“分层”减“统一”,有梯度。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每节课的课时作业尤为重要。学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减少统一作业,增加分层作业,如四年级数学课作业包括“基础练习-固基础”“综合运用-提能力”“拓展探究-升思维”三个板块,通过有梯度的作业,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其次,实践作业,加“融合”减“单科”,有效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内容。设计多学科融合的实践作业,减少单学科的作业,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真知。
在一年一度的“篮球,我的朋友”篮球赛季常规活动中,学校以“融合”思想,设计“篮球赛程安排”征集、“篮球赛季”征文、队徽设计、班级海报、啦啦操创编展示等实践性作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不同的视角享受篮球赛季的快乐,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在科学课上,学校推出来“植物栽培”生长作业。从播种开始,学生用图文的方式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以及自己所做的管理工作,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体验分享种植的乐趣,培养学生们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树立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可爱的正确劳动价值观。
第三,作业形式,加“创新”减“常规”,有趣味。结合学生实际,丰富作业形式,减少抄写、背诵、书面练习等传统常规作业形式,加强作业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语文教师巧用“识字扑克牌”调动学生识字兴趣。学生手握带有“偏旁”和“独体字”的扑克进行组合,在游戏中巩固了识字、体验到了乐趣。还有制作“识字银行”“识字周报”阅读卡片、练习手指操、查阅资料等动手作业,既能学到相关知识,又能让作业充满乐趣。
第四,作业评价,加“多元”减“单一”,有温度。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要减少用红笔批示“对、错、优、良、差”,减少用“√×?……”等单一符号。在对作业进行等级制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在作业中努力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和引导,为学生赢得自我认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对作业进行全批全改后,要及时反馈、精准指导,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练习巩固,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答疑、堵漏补差、扩展提高。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书写的质量、解题思路等不同方面加以鼓励,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以作业为切口,撬動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形成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理念相匹配的新型作业观,提质增效,提升育人质量,助推“双减”工作落细、落深、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