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同长城的数字动画纪录片创作研究

2022-02-22 01:07:20金海峰李颖贾瑞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文化传播

金海峰 李颖 贾瑞雪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大同长城;文化传播;数字动画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36-0110-04

长城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汗水,从古直至,长城对中华文化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千百年来的风霜雨雪以及淡薄的保护意识之下,缺乏修缮、完善,长城早已没有了昔日风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继承和传扬长城文化势在必行。新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日趋完善,借助一台计算机,就可以颠覆人们传统的视觉感受。数字动画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产生的一种全新技术,是新媒体时代下动画技术的一次技术革新[1]。以大同长城为背景,利用数字化技术,从数字动画纪录片的优势分析,结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实现方式,进行一次数字动画纪录片创作的亲身实践,并为之后的数字动画纪录片创作提供参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的数字动画纪录片的设计,更容易传播与保护,更符合时代潮流,也更能直观生动地了解并掌握优秀的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1 大同长城传播价值分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的伴随者和见证者,更是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一大奇迹。古往今来,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并非穷兵黩武,对外扩张,而是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的大问题。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整个长城地图,大同长城在整个中国长城中举足轻重,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如果将横亘中华大地的长城比作一条巨龙,那大同长城则是这条巨龙灵活的颈和强健的胸[2]。但是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大同长城明代时期的风貌如今已难以察觉,多个堡口也因军事战乱消失殆尽。若只是将现有遗迹用纪实摄影的方式记录,对大同长城文化的宣传具有局限性。依据史料记载,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并加以传播,则能更好地传承大同长城历史文化。在文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同长城的数字化传播,符合新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形式,使大同长城文化与时代特色相结合,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2 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技术的兴起,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数字动画纪录片是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纪录片的前期以及后期的创作上,是对传统纪录片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可以实现利用镜头无法捕捉的画面,向观者进行一种全新的展示。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数字动画纪录片使用的视觉表现形式是非叙述性、非具象化的,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数字技术的手段。数字动画纪录片运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加以辅助完成,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纪录形式,使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更加立体、直观。

例如央视纪录片《帝陵》,在传统拍摄基础之上,使用定格动画,加之以三维技术手段实现对秦汉丧葬制度的精致解读,是我国首部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是对传统纪录片的突破[3]。

传统纪录片主要靠摄像机实地拍摄完成,但是对于一些尚不存在、无法复原的古代遗迹、文化遗产等主题的纪录片来说,则显得有些困难。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最大可能还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事物,把晦涩难懂的文字记载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像,可以让观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朝代的古风古貌。另外,传统纪录片表现形式不免枯燥乏味,动画的呈现是视觉上的一次享受。

由于数字技术视觉表达效果更好,它不仅仅只为纪录片的创作增添色彩,更可以运用到各种形式的创作中[4]。数字技术的兴起与不断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更提供了多种创作的思路。这种技术,不断成为人类文化生活的新媒介。对于大众来说,枯燥的文言文记载可能无法吸引他们对于历史的关注,虚拟化的视觉体验更容易激发探索欲望,迫于传统文化传播需要,实践出一种更加符合当代大众文化的方式十分必要。

数字动画纪录片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借助于互联网媒体进行传播,相较于传统的纪录片,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5]。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的数字动画纪录片的设计,更符合时代潮流,也更能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为纪录片的发展贡献力量。

3 数字动画纪录片优势分析

数字动画自兴起到不断完善,它的优势逐渐得以体现。以下从弥补文献资料的晦涩难懂、丰富纪录片镜头内容和复原历史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数字动画纪录片的优势所在。

3.1 弥补文献资料的晦涩难懂

纪录片的核心要素是真实,需要以实际的素材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6]。在进行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时,首先依据的资料就是各种史实记载。但是过去的文字记载,几乎除了部分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很少有大众主动去阅读文献历史资料去了解过去大同长城的历史。纪录片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和传播工具,承担着大众媒介的使命。因此,它更应该承担起这种责任,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在纪实的基礎上,将文献资料整理成大众较为容易理解的文字,辅之以生动翔实的镜头内容,这样的纪录片更能传播广泛,发挥其真正价值。

3.2 丰富纪录片镜头内容与其他形式的影视作品相比较,纪录片更加强调在相同的时长镜头内传达更多内容,并且能够让观者清晰理解其内容。例如数字动画纪录片中地图动画的运用。为了表现大同长城各个堡口的相继开放,并标明它们之间的地理关系,因此绘制了一幅明代长城的版图,在地图动画中将各个堡口的位置进行标注,每到一个堡口,所在区域就会重点显示,并出现堡口的名字。这种大范围的视角进行取景的镜头在传统纪录片中无法实现,即便是使用航拍技术,也无法实现在地理位置上如此大的跨度。因此,用地图动画可以很好地来变现这种全景式的镜头。这种方法,为观众带来一种最直观的视角,对各个堡口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一定的总体把握。传统的纪录片在拍摄同类型的镜头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请演员来演绎,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消耗。相比之下,壁画动画不仅在时间精力上都有所节省,并且,壁画具有古风气息,更能表现出历史纪录片的美感。

3.3 复原历史文化

文化遗址在历史长河中面临的破坏都是不可逆的。例如云冈石窟的部分佛像经历了风吹日晒变得残缺,古画名画纸张不易保存、时间久褪色现象。各种保护措施只能让其保存得更为长久,而不可能将其完全修复。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数字化的扫描、计算机软件等方式,可以对其进行重建,进行数字化的呈现与保护。

4 数字动画纪录片创作实践

本文立足于明代时期大同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结合如今新时代背景进行数字动画纪录片的创作,实现对大同长城时代意义的传播:

第一步,查阅史实资料,了解明代大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大同明长城修建的缘由,明白大同明长城对于当时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并为大同长城赋予新时代的意义,让观者更加了解大同长城这段历史。

第二步,通过数字化制作和传播的方式,结合归纳总结的历史资料,并通过综合整理确定数字动画纪录片的内容。

第三步,运用计算机数字技术,通过不同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制作,不断完善,完成数字动画纪录片的数字化创作。

4.1 剧本创作

通过网上资料查询,纸质书籍查询,最终得到大同长城的历史背景资料。大同长城历史文化丰厚,1570年(隆庆四年)底,以把汉那吉降明事件为契机,明朝与蒙古土默特部结束了敌对状态,达成了“隆庆和议”[7]。隆庆和议的一个结果,就是明蒙交界地区重开马市,在明蒙双边关系不断演变的影响下,明蒙互市贸易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使大同马市经历了关闭、恢复、再关闭的曲折历程。此次创作以此为契机,在对资料的分析总结上进行数字动画纪录片的创作。

4.2 分镜头制作

分镜头脚本是导演对整个画面表现的把握,分镜头脚本主要内容包括摄像机方向和角度,景别的选择,人物的站位等画面中需要出现的物品。这是一种最实用的脚本,它在文字脚本创作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理论和蒙太奇技巧对剧本进行再次加工。当分镜头脚本制作好时,整个影片的大致构成就已经完成,之后就可以确定需要出现的各种素材,方便后续的制作。

4.3 色调及风格确定

动画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画面的美感。画面的美感由很多因素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色彩与色调,色调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画面的整体基调。色调分为两种,分别是暖色调和冷色调,如果在短片各种镜头的变换中色调不统一,则会造成画面混乱和较大的跳跃性。

此次创作是历史题材的数字动画,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追求画面的美感。对于历史这种过去存在的事物,总给人一种时代感,其次还因为短片总体以叙事为主,并且带有古代风格,因此此次创作选择暖色调。色调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在短片的创作过程中,视觉风格可以分为写意和写实,写实即指画面追求逼真、生动性,令观众产生形象的真实和内容的真实。而写意是指画面追求超越现实,创造出具有魔幻性质的画面。风格服务于主题,根据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

4.4 素材制作

4.4.1人物素材制作

此纪录片的主题是明代长城,自然所追溯到的年代就是明朝,因此在人物的制作上必须能够体现出来明朝服饰的特点。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体系,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在绘制人物时需格外注意。

此外,同一场景的不同画面中,涉及人物的各种角度时,则应该分别为有一个人物绘制不同角度的画面。以短片所需要的人物素材进行绘制。如图2所示。

4.4.2道具素材制作

一个场景不只是由人物构成,为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需要为场景绘制合适的道具。影片中涉及马市、隆庆和议等内容,会出现一些特定样式的素材,例如布帛、瓷器、明旗等。以上这些素材,都依据明代当时的服饰特征和文献的记录进行制作,不仅验证纪录片需要以现实为基础这一特点,并且在传承大同长城文化的同时,也对明朝的其他文化方面有了解。

4.4.3长城背景素材制作

在画面中,当人物、道具都已经具备时,还要考虑背景的绘制。在绘制背景素材时,也不能跳脱出明代这个年代限制,并且要根据文献记录的内容进行处理。

此次创作的主题为长城,自然画面中离不开长城,根据史实记载,大同明长城修建于嘉靖年间,墙体多由石块、黄土堆砌而成,所以并不华丽,在绘制时要以实际为参考。

4.4.4地图素材制作

数字动画历史类的纪录片中地图动画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展示出一种大范围进行取景的视角,而且也实现了在地理位置上如此大的跨度。

因此,用地图动画来阐述这种全景式的镜头最合适不过。这种方法,为观众带来一种最直观的视角,也能使要表达的地理范围跨度大这一观点更为清楚。

4.5 字幕制作

在整部数字动画纪录片中,字幕的制作不仅仅是旁白字幕,还包括场景中的字幕。首先,旁白配的字幕没有具体要求,字体的大小要适中,不影响整个画面内容即可,所以中文选择35号,英文选择30号;其次,字体的选择也很重要。新宋体是一种等高等宽的方块形字体,不仅美观,而且在排版时更为舒适。因此在旁白的字体选择上确定选择新宋体。

4.6 配音配乐

背景音樂,也称伴乐,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背景衬托的音乐,一般是指无人声的,可以用来烘托氛围,能够增强情感的表达,达到一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作为一个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是视听结合,画面和声音中任一部分的缺失都会导致作品的不完整。本片的主题是对大同长城历史文化的科普,形式是数字动画,因此采用了比较具有历史年代感的背景音乐。

4.7 素材合成

根据分镜头将构成一个画面的各种人物素材、道具素材、背景素材等合并在一起,通过AE进行动画制作,将其渲染导出,这样一个画面的前期制作就完成。将完成好的各个分镜头根据分镜头脚本在PR中进行剪辑,并加入合适的字幕和配音配乐,最后对画面进行色调确定,不断调整完成整个制作。合成的一个分镜头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通过分析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优势及传播价值,并且通过大同长城数字动画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以生动翔实的画面代替枯燥无味的史实记载,达到宣传大同长城,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此外,也是新时代下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完成纪录片的一次实践,为纪录片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技术文化传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VR虚拟现实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5:00:49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0:35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43:03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34:14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4:36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