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交往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在区域活动中突出幼儿的自主性。美术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也指出要在艺术活动中给幼儿提供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多种机会,指出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与成人不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直接感知与艺术体验。这就需要重构师幼关系,使幼儿能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积极创造、主动探索,且能利用多元材料与表现方式落实个人创意,从而有序地提升幼儿的艺术鉴赏与表现力,使幼儿能养成良好的审美品位。
第一,师幼互动形式单一,沟通效益不佳。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通常会统一布置美术实践任务,幼儿需根据教师的指导与提示使用美术材料、设计美术造型,自主展现艺术形象。在这种状态下,幼儿的想象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难以在美术活动中表达个人创意,甚至于会过早衍生出“机械重复”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导致幼儿失去创作欲望。
第二,师幼互动效果不佳,难以帮助幼儿落实美术创意。目前来说,有的教师会过度干预幼儿的美术创作与想象行为,有的教师则存在放任幼儿不管的现实问题,而这两种互动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素质发展,无法全面突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主性,还有可能导致幼儿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
在现阶段的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单一、效益低下,直接影响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美、创造美、感知美的体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对此,教师必须要在美术活动中优化师幼互动形式。
第一,可以全面解放幼儿,使幼儿敢想敢做,自主利用美术材料还原个人创意,优化幼儿的素质成长。美术活动本就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艺术活动,幼儿不仅可从个性化、艺术化的角度去品评一幅画、一件美工作品,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与创意自主设计美术美工作品,灵活迁移美工表现技法,生动还原个人创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科学干预可以帮助幼儿落实创意,而过多指导则会压制幼儿的天性与创造才能。新型的师幼互动主张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师的活动指导都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展开的。这就便于优化幼儿的素质发展,有利于全面解放幼儿,使幼儿能敢想敢做,积极落实个人创意。
第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幼儿能够从小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心理品质,且有利于促使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指南》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切实尊重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在新型的师幼互动模式下,幼儿可以自行选择美术材料、表现技术,按照个人想象去设计美术造型、搭配各类色彩,凡事都可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可潜移默化地优化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其从小养成善于思考、主动表达与乐于创新的积极心理品质。由此,则可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有助于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益与质量,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素养。美术是引导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形式之一,但是如果一直压制幼儿的天性、思维积极性,则会影响着幼儿审美感知与创新素养的发展。但是,在新型的师幼互动模式下,幼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经历去欣赏美术作品,也可自行创造美的事物,平等地与教师、幼儿分享美的经验与体会,分享美的感悟与体验,而这就有利于提高美术区域活动的效益与质量,也将顺利地培养幼儿的审美素养。
综上,在美术区域活动中重构师幼关系,以和谐、平等、民主的互动形式去优化师幼交往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既可有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幼儿能主动展开美的创作与实践,也可促使教师掌握科学保教的一般方法,最终将实现教学相长。具体来说,教师则可在美术活动中优化师幼互动,全面解放幼儿,也要通过科学的教师指导帮助幼儿落实美术创意。
优化师幼互动的基本前提便是要全面解放幼儿,使幼儿能够大胆想象、积极创造,在美术活动中展现自身对色彩、造型的感知与表现力,使幼儿能始终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美术区域活动中。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解放幼儿,突出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行为。
1. 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索
幼儿的自主探索是指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根据个人想象、经历去设计美术造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而每一个幼儿都有权利选择多元化的美术材料、设计多样化的美术造型,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感知。在此阶段,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充分展现个人喜好与个性。
比如在“秋天的颜色”区域活动中,幼儿便可自主将两种或者多种颜料混合起来,自行制作能展现秋天景色的色彩,然后利用自制颜料去描摹秋天中的各类景物,如田野、森林、大树、果实等。因为每个幼儿对秋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所以笔者鼓励幼儿在班级内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如有的幼儿表示秋天是金色的,因为各类花草树木都开始变黄;有的幼儿表示秋天是红彤彤的,因为秋天会收获很多果实,果实代表着幸福,幸福是红色的;有的幼儿则认为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因为麦子是金黄的、果实是鲜艳的、落叶是黄色的、大树也变成了光秃秃的棕色……
在交流中,幼儿认真分享了自己对秋天的色彩感知,然后便可自行使用水彩、油画棒等美术工具去描绘秋天的色彩,自行还原秋天的景象。这也就能很好地解放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而每一个幼儿都可以自主构图、大胆使用色彩。
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幼儿,关注幼儿的个性,不管幼儿的想象多么奇异、新鲜,都要支持幼儿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还原自己的创意,弱化美术表现技巧的标准性要求,关注幼儿的审美创造与个性化表达,使幼儿能成长为懂创新、会创新的人,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
2. 关注幼儿的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同样也是解放师幼互动形式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往往会面临着和同伴合作的任务,需与同伴共同完成艺术创造任务。而且,在同伴交往活动中,幼儿也往往能受到同伴的启发,产生更加丰富、多元的美术创意,非常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设计同伴交往环节,使幼儿不仅能积极分享美术创意,还能合作落实艺术实践计划,切实提高美术区域活动效率。
比如在“泥塑之糖葫芦”美术区域活动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幼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糖葫芦,认真学习泥塑制作手法,通过揉、捏等技巧制作糖葫芦。在小组内部,幼儿可以积极讨论糖葫芦的造型,寻找共同的喜好,积极与同伴讨论泥塑制作工艺的操作要点,通过和谐的讨论与互助活动掌握泥塑的技巧。接下来,幼儿便可自行制作泥塑糖葫芦,且能使用礼貌用语请求其他幼儿帮助自己,以便切实落实美术创意。在这一合作活动中,有的小组是通过组内成员的和谐分工去制作同一个泥塑糖葫芦的;有的小组则通过合作交流熟练掌握了泥塑制作工艺之后,便各自制作泥塑糖葫芦,但是会在小组内积极分享个人创意与想法,互帮互助。这两种合作方式都有利于优化幼儿的艺术感知与想象能力,便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使幼儿自主按照小组创意参与泥塑实践活动。另外,各小组也要在活动结束后自行整理泥塑材料、美术工具,清理活动区域,从小养成良好的清理习惯。这样一来,幼儿则可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在同伴交往环节,幼儿之间有可能会因为不同观点而发生激烈争执,对此,教师不必忙于消除同伴矛盾,而是要观察同伴之间的争执是否有利于生成更多的创意,使幼儿在激烈的思维碰撞活动中实现自主表达,从而切实优化幼儿的素质发展。
3. 支持幼儿的个人创意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可能会产生个性化的创作欲望,这也体现着幼儿的艺术修养。在新型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全面突出幼儿的自主性,也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所以如果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产生了个性化的想法,那么教师也应根据幼儿需求去整合美术素材,使幼儿能顺利落实个人创意。
比如在“装饰铅笔”区域活动中,幼儿便需利用各种线条、图案去装饰铅笔的外壳,利用水彩、油画棒等常见的美术材料将铅笔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在这一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产生了个性化的想法,即想要用小刀雕刻铅笔的外形,因为他们并不喜欢铅笔原来的形状。对此,笔者则准备了护手工具,告诉幼儿在雕刻铅笔时要注意安全,满足了幼儿的个人创意。但是,因为用小刀雕刻铅笔的“危险系数”较大,所以在幼儿用刀雕刻铅笔时,笔者会一直从旁观察,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全力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
另外,还有几个幼儿想要使用一些装饰品装饰铅笔,虽然装饰思路有些烦琐,且会影响铅笔的功能,但是看到幼儿跃跃欲试的神色,笔者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即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铅笔。这样一来,便可进一步发散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主动进行美术创作,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素养,使幼儿能从小养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好习惯。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渗透解放教育理念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也要支持幼儿积极说、大胆想、主动做,使幼儿能积极参与美术创造与表现活动,感受艺术的美。
重构师幼关系、优化师幼互动的核心是要突出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能在科学干预与指导下实现素质发展。为此,教师也应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构建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且可通过以下方式指导幼儿。
1. 教师要善于提问追问,优化幼儿的思维与创意
提问追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干预技巧,教师通过提问追问活动引导幼儿讲述观察所得、个人想法、创新实践思路等,使幼儿能积极分享美术创意与灵感,便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利于优化幼儿的专注力与行动力。为此,教师则应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设计高水平的问题,善用提问追问技巧实现和谐互动。在此方面,教师应通过以下方式优化提问追问效果。
首先,设计开放式的问题,使幼儿能够全面分享艺术观察与体验过程,保护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提问引导优化幼儿的艺术感知经验。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切忌设计片面、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因为这种低水平的提问并不能激发出幼儿的交流欲望,难以帮助幼儿感知美、体验美。开放式问题则是指答案不固定的问题,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的感受与想法回应教师,所以此类问题更能保护幼儿的交流欲望、发散幼儿的创作思维,所以教师要使用开放式问题去引导幼儿说出美术创意的生成、落实过程,切实优化幼儿的活动体验。比如在“我爱国旗”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便可利用各类美工材料制作国旗。在活动初期,笔者便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国旗的样子吗?国旗上面有什么?”由此,幼儿则可认真观察国旗的形状与造型,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国旗的造型与色彩,然后笔者会由此追问:“你会用什么东西制作国旗的样子呢?”根据观察结论,幼儿便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作为制作国旗的素材,积极设计国旗、还原国旗的形状。在幼儿动手的过程中,笔者也会通过“你在做什么?这个星星要贴到哪里?”等问题串引导幼儿主动说出自己制作国旗的具体过程,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美工实践经验。
其次,根据幼儿的表达设计生成性问题,善于追问,切实丰富师幼交流内容,也要有效保护幼儿的表达欲望。目前,很多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都无法顺利激发出幼儿的表达欲望,导致提问追问活动变成了机械的问答,影响了师幼互动效益。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则应善于使用生成性问题进行追问,使幼儿能根据问题提示全面分享个人构思、创作过程,丰富幼儿的表达与交流,提高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比如在“好朋友的脸”区域活动中,幼儿则可利用橡皮泥,通过搓、压、围合等技巧塑造好朋友的脸部,画出五官。在这一区域活动中,笔者也会根据幼儿的实践行为设计生成性问题,比如“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或者她长什么样子?”等,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同伴交往经验,分享与好友相处的故事。根据幼儿的表述,笔者也会追问幼儿好友的性格特点、形象等,引导幼儿主动说出自己对好友的喜爱与珍惜之情。
最后,鼓励幼儿进行提问追问,保护幼儿的质疑与创新意识。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也有可能会产生疑问,主动提问追问。对此,教师则应鼓励幼儿质疑问难,进一步活跃幼儿的思维。比如在“好朋友的脸”区域活动中,部分幼儿也会主动提问,比如有的幼儿会主动向笔者请教搓、压、围合等实践技巧的操作要点,有的幼儿会询问如何塑造人物的脸部特征,有的幼儿则会询问其他同伴的塑造对象。面对幼儿的提问,笔者会认真回复,也支持幼儿之间相互提问、积极交流。
2. 教师要善于提供帮助,帮助幼儿落实创意
客观来讲,幼儿的成长经历比较单纯,且美术感知、表现、创造能力的发育水平都比较低下,在美术区域活动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有可能无法落实个人创意。对此,教师则应面向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帮助幼儿落实个人创意,切实丰富幼儿的美术感知与创造经验。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首先,根据幼儿的美术创意整理丰富的美工材料,优化区域环境,使幼儿能够积极地进行美术实践。比如在“添画圆形”区域活动中,幼儿可在圆形基础上添加各类物体的形状,将圆形变成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在活动初期,笔者准备了圆形的道具、水彩颜料、画笔等,鼓励幼儿将圆形变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在活动进展中,有的幼儿指出想要利用剪刀将自己画出的造型剪下来,据此制作艺术造型。对此,笔者则准备了儿童剪刀、胶水等手工道具,使幼儿能落实个人想法。由此,幼儿不仅可在添画过程中制作各类有趣的东西,还能积极练习剪贴技巧,更易于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通过幼儿的美工创意,帮助幼儿掌握美术表现技巧,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幼儿能顺利落到实处。比如在“我为好朋友画像”区域活动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遇到了一个问题:难以准确回想起好朋友的五官,只能大致说出好朋友的轮廓。对此,笔者则鼓励幼儿在班级内观察身边的同伴,两两一组,为彼此画像。再者,有的幼儿在画像时无法自主构图、还原五官,所以笔者便在活动区内巡视指导,一对一指导幼儿学习画像技巧。
最后,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注意安全教育,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笔者设计了明确的安全规则,幼儿不可肆意打闹,在手持剪刀或者其他尖锐物品时要保证与同伴之间的距离,且不能泼洒各类颜料,尽量不要用手接触眼睛、鼻子等五官。在较为完善的安全规则管理下,幼儿也能尽早树立安全意识,这也就非常有利于促使幼儿实现艺术表达。
3. 教师要善于观察评价,赏识幼儿的创新表现
观察是每一位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教学能力之一,在优化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善于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进行动态观察,积极总结幼儿的有效表现与创造行为,且要通过必要的赏识教育去激励幼儿,使幼儿能产生丰富的联想,优化幼儿的情绪体验。
比如在“漂亮的房子”区域活动中,幼儿便要自行设计房子的造型,且可根据个人喜好装饰房子。在幼儿进行美工创作的过程中,笔者则会在活动区内进行观察与巡视,通过文字记录、手机拍摄记录的方式记录幼儿的精彩表现,且会实时地赏识幼儿的实践行为。比如,有的幼儿在制作房子时表现出了良好的逻辑思维,会按照个人想法有序地通过绘画、折纸、剪贴等方式制作房子的模型,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装饰品进行装点,而且每完成一个重要步骤便会主动整理各类材料。对此,笔者则表扬了幼儿善于整理、逻辑思维较好、行动力较高等个人特点,也鼓励幼儿与周围的同伴分享自己制作房子、装饰房子的实践经验。再如,有的幼儿在装饰自己设计的房子时展现出了多元化的审美,不仅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装饰房子,还很善于分享与交流,也能采取其他幼儿装饰房子的思路,善于处理他人意见。对此,笔者则在区域活动中赏识了幼儿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交际能力,也表扬了幼儿具有开放、多元审美观念的个人特长,希望幼儿能继续分享、吸纳多元化的美术创意。另外,针对幼儿在本轮美术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个人关键能力,笔者也会及时进行赏识评价,使幼儿能在赏识活动中变得自信自强,切实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与表现经验。
4. 教师要善于总结拓展,发散幼儿的美术创意
虽然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但是各类美术表现技巧却是相通的,幼儿也应在多元化的区域活动中自主迁移各类美工技巧。对此,教师则应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发挥总结、拓展的主导作用,帮助幼儿总结美术表现技巧的操作方法,使幼儿能够尽早形成良好的美术实践能力。
比如在剪贴画区域活动中,幼儿便要学习使用剪刀裁剪物品的外形,通过黏合、贴等技巧将单独的造型粘在一起。在这一区域活动中,笔者会在活动总结环节引导幼儿说出制作剪贴画的过程,根据幼儿的表述提炼相应的实践技巧,演示贴、剪、粘、卷等实践技巧,帮助幼儿从具体印象过渡到抽象经验,也希望幼儿能够尽早内化相应的剪贴技巧,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重构师幼互动形式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实现科学保教、提升保教质量的基本要求。为此,教师则可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全面解放幼儿,支持幼儿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鼓励幼儿能够落实个人创意,在幼儿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追问、赏识教育、总结提炼等活动启迪幼儿,帮助幼儿落实个人美工创意,使幼儿能积累有效的美术实践与创作经验,切实优化幼儿的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