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凤 张世华
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提升学校教师综合素养,推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依托六安市人民路学校东校和六安市清水河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互联网+’条件下的教科研共同体研修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工作实际,同时结合本校的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实际开展情况,积极探索具体化的教师团队建设之路。
“共同体”是相对“社会”而言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它强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精神、愿景、归属感、认同感和紧密关系。
目前清水河学校有一校十区——初中部、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七所幼儿园,学校由一把手、教科研中心负责具体落实,组建了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各校区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基础,结合校区实际情况,组建5到8名教师为一个学习小组的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设组长1名,组长人选由学校根据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条件评选产生的校园名师或各个级别骨干教师担任。学科组人数较少则直接组建成一个成长发展共同体,由该组的学科组长担任组长。根据上述划分方法,初中部共分为33个学习小组,语文组7个,数学组9个,英语组6个,体育组2个,政治组、历史组、地理组、物理组、化学组、生物组、信息组、音乐组、美术组各1个;第一小学共分为23个学习小组,语文组10个,数学组9个,英语组、音乐组、美术组、体育组各1个;第二小学共分为14个学习小组,语文组5个,数学组5个,英语组、音乐组、美术组、体育组各1个;幼儿园根据各园区实际情况,由幼教中心具体落实。
每个“共同体”由组长主持工作,依据学习“共同体”的整体要求,结合本“共同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带领团队组织开展活动。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所在校区及年级组、工作职责及特长包保一个“共同体”,参与并指导组长负责该“共同体”的各项工作。
这样,通过设计一系列多元化的教研活动,创建良好的互助学习型、协作研究型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让教师在共同体中通过教研活动,精准定位教师成长需求,激活教师的成长内驱力,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与发展,从而形成一支“团结合作、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教师合作实体。
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是以教研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有共同愿景的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一个群体。组建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可以将校内、外资源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人与团队相结合设定共同目标愿景。
首先要确立共同体的目标:夯实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激发教师自身发展内驱力,以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与发展。打造教师智慧资源共享化平台,提升教师团队化发展。积极实践“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探索教师团队建设新的管理模式。就教师的个人情况来看,每名教师都希望能在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学行为、教学技能、个人综合素养等方面能有所收获和进步。这样的目标,才可以让教师们积极参与到“共同体”开展的活动中去,才可以让教师们不断地在差距中获得学习的动力,才可以让教师们的心不断地向教研靠拢。共同体为教师发展创造了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培养了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教师成长的自主性、自觉性及其客观要求,为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等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资料。
其次要有与目标相匹配的研修内容——“6+N”模式。学校各校区根据本校区的实际情况,由教导处牵头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围绕“6+N”模式开展工作。“6”是指六项常规工作:教师阅读、教材与课标学习、集体备课、日常业务管理、其他常规教研活动、学生学情及心理个案分析。“N”是指特色项目,比如赛课、论文、课题、辅导学生等。
最后,围绕学校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方案中“6+N”模式的内容,各个学习小组全体教师积极讨论制订本组的研修内容,列出本小组的任务清单,并报教导处核准通过。学校开会研究通过了各个学习小组的研修任务清单,就由各组组长带领老师积极开展本组的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里的每个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共同工作愿景,坚持走“学科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道路,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追求卓越、臻于至善,力求使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大而持续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启迪力”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毕生目标。
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必须充分发挥校园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扶”引领与示范作用,以营造互帮互学、共同推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和发展环境,促进团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实现共同发展。
确立了“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和研修的具体内容后,学习小组的组长作为团队的组织者和主要负责人,积极组织组内成员学习和开展活动。学校为了教师在学习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记录起来更方便,刊印了《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个人研修笔记》和《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小组研修记录》。共同体的研修形式以两种形式为主:一种是集体集中合作研修,一种是个人自主独立研修。共同体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平台推进网络教研,制订学期甚至年度计划,以学科结合“6+N”内容开展学习研修活动。
结合年级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要求,以教材解读作为起点,先尝试研究一个单元,组织全组教师积极观看网络直播课,聆听专家对教材的解读,做好记录的同时,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其次进行集体备课的课前研讨,选择关键课,确立主备人,教师个人先自备,再研讨,“磨”教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形成教案。最后是听评课活动,通过主备人的公开课展示,听课教师积极发言,寻找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重新修改教案,其他成员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从理论到课堂实践的探索,打造出务实的精品课堂,实现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增强团队的合作能力。依托教师集体备课,开展协同备课,教师在线听评课,通过直播课堂、录播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教研,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从而全方位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课堂的研究更具生命力,基于课堂实际问题的研究便是真正的研究。本校2020年结题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研究》的开展是为了探索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文化自信;2021年结题的市级课题《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及策略研究》的开展便是基于探究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德育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策略,落实学科育人目标。这些基于课堂教学本身的课题研究,才能真正激发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渴望,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目前学校形成了“科科有课题,人人做课题”的氛围。同时,学校还从校级课题入手,开展扎实有效的校级课题研究,形成了省、市、校多级课题联动。现已有省级、市级多个课题顺利结题,又成功申报了省级、市级多个课题。
阅读工程是学校重点打造的一项工程。关于教师阅读,不仅要重视教师的自主阅读,还要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首先是阅读书目的选择,作为教师,学科课程标准和所授的教材是需要重点研读的,另外是本学科的专业类书籍和学校读书办推荐的必读书目,学习小组选择相同的书目也便于交流。其次交流分享的形式,每月一次自主撰写的教学随笔,阅读时的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一次的读书交流会,结合平时的教学,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构建网络读书平台,通过彼此分享读书心得,促进教师在这一网络平台上同读专业发展书籍,网络分享心得,从而营造教师集体读书的氛围。通过阅读和分享,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实现了从阅读到写作的探寻,同时实现了团队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团队是最好的组织学习的单位。团队学习可以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也能够满足个人多层次多角度的需求,包括研讨交流、思维碰撞、人与人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而这一切是个人学习无法获得的。
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指学习组织成员间在教师合作教学中的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从而形成合力,不仅可以使成员有效地克服在个人教学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团体研修推动并达成共同目标。这种团队合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更是团队发展的有力保证。
教师的成长发展不仅需要不断学习、交流、反思,还需要一个展示平台。凭借互联网,为教师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多元化的教科研共同体活动,推动学校全体教师均衡、整体、和谐、互动式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活动体系。学校每学期期末组织各共同体述职,展示各共同体的研修成果,重点展示优秀共同体的研修成果。这不仅仅是给教师打造的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为学习小组不断创新、自我超越,实现教师有效学习的钥匙。同时借助“N”项目的开展,通过深度读书形成好文章、研究学生、课标知识接力集体备课建设成精品课堂、根据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打造卓越团队。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力也有限,但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把有效力量和能力加以融合,那么所展现发挥出来的才是团队有效力量,才是最佳力量,才能体现出团队协作的价值,一个优秀团队的成员都是把团队整体意识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好的团队内部具有一种无形向心力和凝聚力,时刻激励着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团队而努力,成员之间进一步彼此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协作,建立合作团队来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配合,从而增加团队的应变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去创造卓越实现共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和团队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有团队规范作为保障,用团队规范去约束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管理规范是教研常规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有了制度的保障和督促才更有利于共同体快速发展。
团队规范要发挥其效能,离不开良好的集体氛围。同时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创新: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共同体每月至少一次的交流活动,主要结合共同体制订的研修内容,及时了解成员的研修动向和开展相应的活动,建立信息获取和反馈机制,力争把研修内容落实到位。二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监督制度,依据制度、规定等对各校区的共同体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工作成效实施考评。三要建立科学严谨的激励机制,根据学校和个人团队建设情况和考评结果给予表彰奖励或教育提醒。四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要加强共同体的软硬件的建设,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的教研条件,全面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总之,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既要有共同体牵头人的牵头,更要有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和积极参与,同时还要在运行中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使之有统一的教育思想和行动,最终实现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校成立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校党总支委员、校委会成员、各年级组长、各学科组长组成。各学科组对各学科“共同体”活动进行适时指导,搭建交流平台,协调、推进“共同体”学习、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的有序、深入开展;各部门为各“共同体”提供物质支持,包保领导强化对活动过程的指导、督查;教导处坚持倡导鼓励的评价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好的做法要及时研讨、提炼、推广,并对优秀“共同体”加以表彰奖励,大力推进教师团队建设。共同体实施垂直化领导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指导、激励共同体成员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群体更乐于接受和吸收指导者观点,同时也使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全体教师深切体会到,采取这种教师组建团队学习的方式,教师间进行分享、合作、交流、互动,既能倾听同行的心声,借鉴同行的经验,又能获得启发,拓展了思路,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学校这种“为教而研,以研促教,打造教师成长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充分发挥了教师团队建设的作用,促使学校走上以教研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