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生武,麻文建
(1.卢氏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河南 卢氏 472200;2.卢氏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毒是畜禽在饲养过程中,因饲料变质或者有毒物质被误食等原因导致毒性物质进入机体后,侵害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并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发机能性或器官性的病理变化过程。近年来,由于农作物喷洒农药后残留,牧草返青季节放牧,农副产品饲料调制不当等原因,畜禽中毒现象频发,笔者根据日常临床中毒病例的防治经验,总结出畜禽中毒后的一些常规诊断与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1.1.1 可视黏膜
畜禽血液瘀积,常见可视黏膜发绀,呈紫色。
1.1.2 体温
中毒的家畜,常出现体温低于常温,如发现此症状,就要考虑可能是中毒病,再深入检查中毒的病因与毒物的种类。
1.1.3 神经系统
如感觉迟钝、失神、嗜睡、昏迷或者兴奋不安,惊恐、狂躁、痉挛或惊厥,后肢或全身麻痹,瞳孔散大或缩小,虚脱等。
1.1.4 循环系统
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脉搏微弱,后期心脏衰弱,心肌麻痹,随着心脏机能的变化而发生可视黏膜充血及发绀等。
1.1.5 消化系统
如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流涎、口唇痉挛(蓖麻中毒),磨牙(食盐中毒),牙关紧闭(番木鳖中毒),口腔炎(酸碱中毒),咽喉麻痹(霉菌及颠茄中毒),出现呕吐、疝痛、便秘、臌气、腹泻、便血、黄疸等。
1.1.6 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或困难,肺气肿、肺水肿(黑斑病甘薯中毒)等。
1.1.7 泌尿系统
血尿(松节油中毒),褐色或绿色尿(石炭酸中毒),糖尿(氯仿中毒),尿量减少,尿淋漓、尿闭等。有的尿有特殊气味,孕畜常有流产(麦角中毒)。
1.1.8 局部刺激
出现潮红、肿胀或被腐蚀等。有些毒物刺激黏膜或皮肤,形成不同颜色的痂皮(硝酸——黄色;硫酸——黑色;盐酸——灰白色;醋酸——白色)。
向饲养人员详细询问发病经过,饲喂时间、饲料种类、来源和调制方法。
如果家畜突然发病或者死亡,特别是刚饲喂后,就在同槽或同栏发生,而且平时食欲最旺盛的病情一般较严重,就应考虑中毒的可能性,应与急性传染病区别开。
了解畜舍附近有无毒物贮存(如杀虫药、灭鼠药及农药等),畜舍消毒、杀虫的情况,附近有无化工厂以及水源污染等情况。
了解周边有无疫病流行,人畜往来情况,以及有无新从外地引进畜禽等,以考虑是否为急性传染病。
1.3.1 剖检诊断
对怀疑为中毒死亡的畜禽,必须迅速进行尸体剖检,中毒死亡的家畜一般都有病变存在。剖检时应注意呕吐物和胃肠内容物是否含有毒物质的残片、茎叶和种子等。如为刺激性毒物,则胃肠消化道的黏膜多有炎症或腐蚀性变化,如充血、肿胀、出血、黏膜脱落、溃疡或穿孔等,其他器官的脂肪变性,混浊肿胀,肾脏和膀胱发炎,急性脑水肿、脊髓水肿,各种脏器出血等。血液的颜色也有变化,如亚硝酸盐中毒时发棕紫色(酱油样颜色)等。但也有些毒物中毒没有明显病变,如麻醉剂中毒等。
1.3.2 化学诊断
对于重金属如砷、汞、铜、铅等中毒及其他无机物中毒特别重要,一般用胃肠内容物、血液、尿、肠、肾、脾、脑等以及可疑饲料和饮水做化验。如需外出检查时,要做好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由于毒物测定的难易和含量的多少差异很大,因此应尽量多取病料。胃及肠的内容物和脏器组织要分开。如怀疑为饲料中毒,应连饲料一起送检。所采集的病料应装在清洁的玻璃瓶内,用石蜡封口,忌用金属容器。表1 为适合中毒分析的病料:
表1 适合中毒分析的病料
一旦发现中毒症状,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疗法、对症疗法和全身疗法。
2.1.1 排出毒物解毒法
2.1.1.1 催吐 常用口服催吐药物为吐根末1~3 g,酒石酸锑钾1~2 g,或硫酸铜0.5~1 g,如无催吐剂时,用胶皮管或木棒轻拭咽喉部黏膜,也可引起呕吐。
2.1.1.2 洗胃 中毒初期,可用胃管灌服温水洗胃,同时使用适当的解毒剂或吸附剂。但对腐蚀性药物中毒不宜洗胃,以免引起胃穿孔。
2.1.1.3 泻下 对急性中毒最好用峻泻剂,一般用盐类泻剂,如硫酸钠、硫酸镁等,不能用油类泻剂,因为许多毒物能溶解于油,反而会增加毒物的吸收,但升汞中毒时则不能用盐类泻剂。
2.1.1.4 灌肠 对小家畜有较好效果,常用于中毒时间较长的患畜,可用清水或肥皂水灌肠,同时使用适当的解毒剂或吸附剂效果更好。
2.1.1.5 利尿 使毒物迅速从尿液中排出。常用的利尿剂有苯甲酸咖啡因、利尿素、醋酸钾、乌洛托品等,也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等。
2.1.1.6 放血 中毒初期,病畜情况尚好,可剪尾尖、耳尖或从静脉放血,放血较多时,应同时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
2.1.1.7 发汗 常用发汗剂解除汞、碘的中毒,心脏机能良好时,也可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
2.1.1.8 瘤胃或嗉囊切开术 禽嗉囊切开后,用高锰酸钾冲洗;牛瘤胃切开后将胃容物取出2/3,用小苏打冲洗。如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或重金属、有机磷中毒的初期,病畜情况较好时可进行瘤胃切开术。
2.1.2 化学解毒法
应用化学药品使中毒家畜体内的毒物分解、化合、氧化或沉淀,变成无害或毒力减轻,常用解毒药如表2。
表2 常用解毒药
2.1.3 生理解毒法
如阿托品可解毛果芸香碱及扁豆碱中毒;溴化钾、水合氯醛可解番木鳖中毒;咖啡因可解酒精中毒及一般麻醉药中毒。
2.1.4 物理解毒法
2.1.4.1 粘浆剂使毒物包埋,防止吸收和损伤消化道黏膜。主要用淀粉、阿拉伯树胶、鸡蛋清、牛奶、豆浆等内服。
2.1.4.2 吸附剂
可使毒物吸附、防止吸收。在给吸附剂以后最好给予泻剂,使吸附的毒物迅速排出。吸附剂主要是药用炭、白陶土等。
对中毒症状严重的,必须同时针对畜禽的临床症状,采取对症治疗。
心脏衰弱,应用咖啡因、樟脑油等皮下注射。体温下降时,施行身体温包,或用樟脑酒精涂擦四肢。病畜兴奋不安、狂躁,可用溴化物;痉挛时可用水合氯醛灌肠。剧烈疝痛时,可皮下注射安乃近等镇痛剂。脑充血,可用冷敷或放血。
常用葡萄糖或复方氯化钠溶液大量静脉注射,一方面稀释毒物,加速排出,一方面可调整全身机能,特别是肝脏的生理解毒机能。
畜禽中毒往往是群发或地方性发生,一旦发生即能造成严重的损失,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既可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畜禽中毒降低生产性能,还可以防止畜产品中的毒物残留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有关中毒防范知识,预防中毒事件发生。调查草地有毒植物的分布、不在有毒草的地区放牧,确需放牧的用人工清除毒草。施用农药地区应划出范围,禁止家畜在该地区放牧,加强农药、鼠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品管理,以防畜禽误食。做好饲料的日常保管和饲喂调制,防止发霉腐败或产生有毒物质。在畜禽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剂量不宜过大或过于频繁,以免引起中毒,特别是生物碱制品、驱虫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