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佳
摘要:劳动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实践中将起到促进幼儿劳动观念成长、劳动能力成长的关键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当思索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如何体现劳动教育中的趣味性、活泼性,而更好的吸引幼儿参与活动,让其接受完整的、系统的劳动教育锻炼。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渗透在家庭教育中的劳动、不经意间的劳动游戏等都是非常好的方式,幼儿教师可以从这几点切入引导,更好的融合幼儿个性与特点展开劳动教育。本文就结合劳动教育开展策略进行解析,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引言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能够照顾到幼儿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参与程度。尤其在劳动教育中,幼儿正是形成正确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关键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关键。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重视劳动教育,用劳动培育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各方面主观能动性。幼儿能够在自主参与、自我探索过程中收获,而在相应的劳动任务下感受,有所进步和成长。切不可将劳动作为惩罚措施开展,而激发幼儿逆反心理。
一、教育活动中渗透
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成长,出其不意的劳动细节更是能够改变幼儿的潜意识,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观念。生活中,幼儿教师当渗透劳动教育,让幼儿在自己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所收获,逐渐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性。幼儿在语言学习、艺术绘画、游戏互动等过程中更自主了、更独立了,能够认识到劳动的正确性,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完成相关任务与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在任何细节处渗透劳动教育,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卫生活动等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以五一劳动节为背景开展“我爱劳动”活动,让每一位幼儿在这一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加深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同时能够从各方面见证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这一天,幼儿教师需要布置园内任务,让幼儿自主的参与到喜爱的、熟悉的劳动环节中,包括喂养园内小动物、照顾园内植物、园内各区域卫生等等。由于劳动内容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更能够突出劳动有效性和深刻性,更多幼儿认识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也只有刻苦认真的劳动才能够创造出非凡的价值。幼儿身心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育活动的魅力不容小觑。
二、游戏活动中渗透
喜爱游戏化活动是每一位幼儿的天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幼儿兴趣,让他们自主、积极的参与劳动,达到边玩边学的良好教育效果。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当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以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游戏活动来渗透劳动教育。针对小班幼儿的探索游戏能够吸引他们自主研发,针对中班幼儿的创造游戏能够激发他们思考能力,针对大班幼儿的合作游戏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幼儿教师也当考虑现实 情况推进劳动教育,更多基于幼儿感兴趣、想探索的游戏渗透劳动内容,激发幼儿好奇心,锻炼幼儿学习能力。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类游戏活动,让幼儿去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去亲身体验不同的劳动内容,而后有所启发与思考。当然,还能够利用各区域中的材料进行装扮,更加还原了不同劳动环境、劳动形式、劳动装扮等等,仿佛真正参与劳动活动。厨房场景、园林场景都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幼儿教师也需要提前布置、提前准备相关教育内容,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此外,还应当重视幼儿安全问题,尽可能全程监督其进行游戏劳动,而不是放任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通过细节性的观察,幼儿教师也能够发现大家不同的喜好点,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三、家庭德育中渗透
家庭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是非常好的办法,由家长引导幼儿进行家务活动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有参与性了。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家庭实际情况与家长沟通,而家长也当积极参与到家庭德育活動中,通过劳动来构建幼儿思想品德,激发其家庭归属感与责任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更多认识和思考。如此,方能够利用有限的家庭资源进行思想教育,更多幼儿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更加成熟了,也能够在相应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所表现、进步成长。
例如,幼儿园教师当在家庭沟通群中了解详细信息,与家长建立统一的、便利的联系,而后进行针对性家庭德育引导,传递更加专业、标准的幼儿教育经验。家长能够出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实施德育,让幼儿浇花、扫地、煮饭等等,都能够让其适当参与到家务活动中。劳动情感教育也在渗透中明确了,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劳动,幼儿将更加自主而积极,在劳动情感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劳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教师应当耐心、细心的进行引导,给予幼儿呵护与关爱,给予幼儿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法引导,让他们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从而在新的教育理念、方法下健康成长。劳动教育也将体现出重要育人价值,培育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姜晨阳.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问题的相关探讨[J].家长,2021(28):125-126.
[2]邱霞姿.幼儿园生活中劳动养成教育的融入与实施策略探究[J].教师,2021(2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