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亭
摘要:為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工作思路,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有益借鉴,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使命旨归深度内化为青年教师自身的理念与行动。
关键词:课程思政;青年教师;教师发展
引言:
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机制,使高校各部门之间、校院两级主体之间、院系党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内在规则约定和制度构成一种闭环运行模式,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形成体制机制链条,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各部门、院系的工作效能,同时激发出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可持续改进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尚未理顺
有些高校还没有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有些高校虽然已经成立了教师工作部并将其作为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但是对于其具体的运行机制、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还未能理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目前各部门上下一盘棋的意识不足,工作联动性不强,没有形成合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二)考核评估机制欠科学
目前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考核,关于课堂教学、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竞赛指导等方面的指标都是可量化的,但是关于思想政治方面的要素,虽然不少高校已经涉及,但是内容宽泛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容易陷入“走过场”的泥潭。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青年教师思政要求的发展
(一)制度驱动,奖惩结合,构建他律机制,从严强化思想力、政治力、道德力建设
1. 定好制度,立下规矩,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法治思维和规矩意识培养是高校教师在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必须做的第一项功课,只有建章立制才能成为推动工作强而有力的抓手。但制度建设必须立足于实际,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传统和办法特色,结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规律,结合当下高校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视野开阔、思想多维、追求个性独立等新情况、新特点,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强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把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通过制度、规矩、方案亮在明处、落在实处。
2. 激励为主,戒惩为辅,发挥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高校在构建师德师风和教师立德树人他律机制设计上既要发挥规章制度的刚性作用,避免在教学与科研上有硬指标、硬要求,思想政治品德建设上仅是软指标、软要求。同时,在奖惩上做好平衡,既能实事求是地表扬先进,树立看齐的旗帜,发挥出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也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鞭策后进,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奋起直追。
(二)有序组织,科学设计,形成团队学习,逐步强化思想力、政治力、道德力建设
1. 出真招出实招,引导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首先,政工干部集中领学。高等学校拥有大批素质较高、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要充分利用好政工资源,发挥政工队伍业务专长,集中开展各项相关学习活动,带头学习,引导学习。其次,利用“学习强国”自学。学习强国平台栏目多样,内容丰富,充满了正能量,是新时代青年教师难得的自我学习的好帮手。最后,持续开展各项轮训。培训是促进教师树立正确思想、理解教育方针和增强角色意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教师普遍缺乏师范教育的背景下,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需要长期坚持。
2. 集体学互相学,营造团队性的学习氛围。基于当下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现实,且高校教师居住相对分散,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尤其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学习。实践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青年教师中深入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形成乐教、荣教、善教的共同愿景; 其次要针对青年教师思想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集体学习,联系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开展学习; 再次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系统,创造平等交流的空间,善于倾听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广泛集聚各方智慧; 最后要通过打造温馨舒适的物理空间以及采取必要的考勤和学时补助等措施,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团队学习,在环境的熏陶中激励成长。
3. 广覆盖多形式,逐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成效。首先,创新载体。以学校官方门户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为重要载体,整合传统的校报、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电视台、广播电台等阅览和视听平台,在全校上下营造目之能及、耳之可闻的学习、宣传、贯彻的浓厚氛围。其次,丰富形式。第一,考察研学。利用校内外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国家、地方或学校的大型发展成就展等开展考察研学,直观感受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但又与青年教师成长息息相关的奋斗历史和奋斗成果,增强青年教师的使命感。第二,寓教于乐。精心选择契合青年教师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特别是通过各种高雅文化艺术活动吸引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让青年教师在文艺熏陶中自然催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素。第三,课程思政竞赛。通过校内、校际、省际、全国竞赛,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典型并达到以参赛促教学、以参赛促学习的目的。第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相应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增强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结论:
教师、学生联动的运行和评价反馈机制,为师生搭建了更多、更灵活的沟通平台,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提振青年教师的工作信心; 学生通过灵活的交流方式更深切的体会教师的育人用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育人功效事半功倍,有助于实现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共成长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丽丽.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8):46-47.
[2]陈健苇,曾吴丹.“课程思政”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27):74-75.
[3]谢圣婷,马国华.新媒体环境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中心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研究[J].记者观察,2019(1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