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华
摘要:教育的发展与人才要求的提升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目前国内现行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可操作性较弱,标准模糊、方式单一,因此现行标准的认可度与实用度也较低,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才跟不上育人需求,教育质量受到影响,为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认定标准的界定,这样才能将双师型教师的水平进行严格限制。本文主要论述“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双师型;认定标准
“双高计划”是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提高就业水平,为培养专业化人才而提出的一种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方案,是高水平高职学校的专业建设计划。其结果旨在能够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并进行技术技能的创新,从而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以及促进产业升级,因此“双师型”教师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学界并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虽然自1990年双师型教师提出开始,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一些流派,如“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双融合论”等等,但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知仍不够统一,这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过程的不够严谨,其认定的准确性和说服力都明显不足,很大原因可能在于目前学界已存在的评价机制不够动态,未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上,教育培训行业有很多要求的标准和规定被广泛执行。而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两条规定缺一不可。同时,“双师型”教师,也并非仅凭两个证书就可以考核和认定,判断标准取决于学历证书是否与所申请的教师课程职位相符,例如部分地区面试财务会计教师职位需要具有中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并有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的专业知识。部分高校教师虽然取得了会计师资格,具有教师的职业资格,但不能评定为“双师型”教师。这是由于他们的两证和“双师型”教师资格证的判定具有非常大的出入,而且不是高职学生的要求,不符合高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认定标准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如今,在我国,我们在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取得些许成果。然而,高职院校在招聘的全过程中过分重视教师的学历和人文素质,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重视程度严重忽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区别,他们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具体的专业技能和师资队伍的高实践素质。因此大部分的岗位以劳动力投入为主。提高“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一方面可以为高职院校招聘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师,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如果能进一步完善 “双师型”教师资格评价标准,可以促进高职教师结构的平衡,进而增加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也可以为高职教师营造紧迫感,提升高职教师的竞争力。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一方面,健全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可以从现行规章制度的政策出发,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一理念鼓励教师掌握当代教育的特殊工具,与时俱进。高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非常看重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拓展,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高职学生。另一方面,按照“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评价标准的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师德,塑造教师重视学生、爱学生、荣辱与共的观念,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意志力、工作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能够塑造合理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以自己为榜样,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
高職人才培养的最终服务宗旨是根据公司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关键专业技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更快更好地融入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做出贡献,进行绩效考核,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趋势,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深度,还可以使其更好地结合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技能的竞争力,在不断学习和培训的基础上,提高他们对未来技术专业的预测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创造自己的未来,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标准,能够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进一步学习奉献精神等优良美德,自力更生、诚实友善,增强自身的承受能力,进而在未来更加灵活、积极地融入真实的办公环境中。
三、现行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标准模糊
现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评价标准是教师具有教学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这类标准的核查非常模糊,很多情况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方面存在困惑。
一方面,我国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缺乏重视,导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成功实例缺乏,即使有,高职院校也没有高度重视,开展进一步的宣传计划,这使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认定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严格区分“双师型”教师和“两证教师”,存在评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由于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教学自然环境、文化教育水平和教育模式有很大差异,在政府机构新政策出台后,高职院校仍有自主制定专题活动的自由空间。这促使不同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层面,不同省份的社会发展认可度不尽相同。这一方面会使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在不同地区的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种鲜明的资格证书落差对比,会极大地降低一些高标准条件地区教师的考证积极性,并且产生不公平感,从而降低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人才队伍质量。而且过高的职称认定标准将继续促使一些有潜力的教师因基础知识的一些短板而被淘汰,这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塑造非常不利。
(二)评价标准僵化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标准尚未建立。现行的文化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标准,只是明确规定了高职专任“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标准和规范并不适用于一些兼职的教师。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划分不同,“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评价标准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划分,比如现行标准的奖励标准,教师只需要有研究成果即可获得奖励,甚至可以作为未来晋升的优先考虑,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只有具备理工科专业技能的教师才有创造发明和科研成果的专利权,具有文史特色的教师很难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对文史教师来说是不合理的。原有的评价规范显然不适合高职多学科、多类型教师,使用统一的原始规范来评价教师的绩效,将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的整体选拔水平,很难选拔有能力、有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创新理论规范,并针对奖励做出合理的明确规定。
四、完善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办法
(一)建立 “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要建立队伍的选拔考核标准。教师首先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以达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其次,针对高职院校未来学生的具体情况,重视教师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重视教师企业工作经历的多元化,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评审规范
既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又有更多的科学研究,也有实际操作检测。同时,有关文化教育行政部門要针对不同情况,在学历评估、职业资格证书、社会经历等方面提出多样化要求,确保统一与差异紧密结合。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指定具体的明确规定。对于各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根据全国各地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对突出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突出基础理论水平评价,并发布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标准。对于另一类实践性专业技能扎实的教师,应放宽基础知识水平,针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制定注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考试实践技能的指标值。结合高职院校各学科具体发展趋势和公司未来需求,统一协调“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标准,并继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升级标准和规范,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与认定标准,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的特征与情况进行一些校本元素的融合,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认定的可操作性,通过对高校工作人员以及双师型教师申报者的访谈,笔者得出,由于双师型教师针对性培养人才的“功能”逐渐深刻,他们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力军,并且日后地位的提升也将会更加明显,不仅具备教师的能力,如授课、理论教学,还应具备教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还应服务社会,该访谈结果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因此笔者将“双高计划”视阈下“双师型”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为图1所示的评价体系。
(二)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基本建设理念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努力营造高职院校争做“双师型”教师的氛围,促进师资互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和技术素质水平,让教师为自己作为“双师型”教师的真实身份而自豪。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塑造,按照与公司合作的方式,按时派教师到公司学习培训,或通过出国留学、提前录取、在职考研等方式,深入提升教师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提高教师实践专业技能,使教师能够自主创新教学方法和持续学习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将资源投入到综合实践课程的全过程中。根据高校对一定数量教师的培养和高度重视,教师也可以从侧面提高勤奋观念并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按照考核评价勤奋努力,最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
(三)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
首先,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标准中,尽可能保证公平合理,评价标准应适用于大多数教师。同时,实际操作要保持公开,符合条件的教师要立即开展资格考核,并向学校教师公示公告,接受学校教职工和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这种方法能让教师们意识到,他们只需要非常勤奋就能获得收益,进而鼓励一大批教师以适当的、积极的方法前进,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团队素质。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给予不同的奖励。现行政策应给予“双师型”教师名誉奖励,加强“双师型”教师宣传计划,增强高职教师申请“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将继续为学生创造榜样,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五、结语
现阶段,“双师型”教师资格评价标准在标准明确性、保障性、统一性和协调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健全程度来支撑。有关部门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不断统一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规范,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双师型”教师奖励和持续宣传计划,在提升教师主动性的同时,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对实用技能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瓶颈与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49-54.
[2]徐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1(28):99-101.
[3]张艺,刘莹.职业院校“双师型”外语教师培养问题的调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43(05):150-153.
[4]林思克,徐梦漪.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研究[J].大学,2021(34):137-139.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教高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成果
课题名称:“双高计划”视阈下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与培养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ZJGD20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