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水》汉译研究

2022-02-22 22:08杨雪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

杨雪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汉译研究;《中国的水》

1.引言

研究发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水利水电科技文本的汉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于原文中大量的科技术语,不能按照字对字进行表面翻译,要借助词典或工具进行意义对等的翻译。对于原文中的名词化结构,在汉译时需要进行词性转换,一般是将原文中的名词转换为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对应的动词,将原文中的动词转化为相应的名词结构。在句法层面,需要将汉语中的主动语态转化为英文中的被动语态,尽量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将中文中的松散汉语短句转化为英文中的长句,通过衔接词进行句式建构。在篇章层面,为了实现原文本和译文的语篇对等,要保留原文本的衔接手段,在译文中以对等的方式得到体现。

2.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他一生致力于翻译圣经。翻译时,译者必须使用任何读者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共同语言,而不管文化水平如何。不久,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尤金·奈达(Eugene Nida)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最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风格产生源语言的信息”。奈达指出翻译中的对等有两种形式: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奈达认为,这种对等是源语言意义和形式的对等,而不仅仅是语义对等。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真实准确地表达源语言信息时,应考虑形式、风格等方面。

3.《中国的水》翻译难点

《中国的水》中的大量专业术语,不仅包括水利方面的专有词汇,与水利相关的其他领域的专业词汇也包括其中,因此,在翻译时,术语的处理较为棘手。无主语、长难句的翻译,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也是翻译《中国的水》的难点。

3.1术语的翻译

例1:珠江口咸潮上溯。

译文:salty tide was rising in the estuary of the Pearl River.

分析:此处专有地名“珠江口”到底是该翻译为“the Pearl mouth”还是“Zhujiangkou”,或者是the estuary of the Pearl River呢?在我看来,应当用the estuary of the Pearl River,因为如果用汉字拼音的话,会让人云里雾里,无法在第一时间想到这是哪儿,而且“珠江口”应当是指“珠江的入海口”。因此,这也体现专有名词也不能仅仅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很多名词都是缩略语,用中文形式或许能看懂,但是翻译过后就不一定了,所以还是要尽量遵从功能含义上的对等。

3.1.2 常用词的翻译

例1:中国有400多座城市缺水。

译文:More than 400 cities in China are under water shortage.

分析:“缺水”处理为名词结构“water shortage”还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lack water”呢?此处用前者更为恰当,因为英文习惯使用静态的表达,即名词性结构。此处没有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体现了词语功能上的对等。

例2:无锡市出现了供水危机。

译语:Wuxi city suffered from the crisis of water shortage.

分析:此处“出现了”肯定不能按照字面翻译成emerge, happen;而是要表达该情况的严重性,用suffer更加贴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翻译是要注重功能含义上的对等,而不是表面字意的一一对应。

关于此则材料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有一些需要经过理解才能准确翻译,但是还有一部分是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表达,具体如下:

节水压采—遏制地下水超采 curbing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per 10,000 yuan GDP

万元工业增加值 per 10,000 industrial added value

3.2 句子的翻译

汉译英中,主语不明确十分常见,译者采用了语态转换翻译法来处理这一问题。语态转换法是指将译入语的语态进行转换,即主动与被动的相互转换,英语句法的显著特点就是广泛使用被动态。

3.2.1 被动句的翻译

例1:已建城市堤防2.8万km,保护8.8万km2的城区面积。

译文:Urban embankments of 28,000 km have been built to protect the urban area of 88,000 km2.

分析:“已建”没有翻译为“we have built”这样的主动句子,而是以“堤防”为主语,采用被动语态,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选用适当的翻译方式,英文习惯使用被动语态,而中文则恰恰相反,汉译英之时就不能行云流水般地按照顺序从前往后翻,不能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统一与对等而忽视了英语的表达习惯,丧失原文的表达功能。

4. 结语

《中国的水》的整个翻译过程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语句两个层面分析了翻译《中国的水》的过程中遇到的問题,并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证明了功能对等理论对英语科技语篇的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 略论科技英语的词义特点 [J]. 外语学刊,1981, (03): 40.

[2] 冯庆华主编. 实用翻译教程[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 黄林娟,刘芹.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科技英语长句汉译为例[J]. 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2013(8).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
近十年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综述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财经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英语翻译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