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民健身观念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也是体育运动充分体现其社会实用价值的具体方式。对聊城武术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聊城武术文化存在武术文化日趋单调、外来文化冲击大、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宣传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全民健身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加强学校教育、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加强政府宣传、扩大武术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和影响力等对策。本文旨在推广武术健身,明确聊城武术文化的当代责任,促进聊城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关键词:全民健身视角;武术文化;武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18
1结果与分析
1.1全民健身视角下聊城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
(1)从文化角度分析东昌府区武术传播的优势。中华武术是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孕育、发展、成长起来的,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艺术学、医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历来有“尚武崇德”“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 “如何利用武术来造福社会,值得每一个习武之人深思。”纵观所有适合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没有一个像武术运动一样重视忠孝仁义礼信廉耻,这也正是武术运动区别于其他健身方法的显著特征,而且武术运动相对于其他健身运动,对环境、场地要求较低,这也是武术运动在全民健身中容易被接纳的原因之一。
(2)从经济角度分析东昌府区武术传播的优势随着“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市场经济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武术运动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被不断向世界推广,国家和群众越来越重视武术文化的发展,虽然聊城目前对武术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研究都处在较为浅显的阶段,但这并不妨碍各种武术俱乐部、训练基地相继崛起,聊城市内武术训练馆在数量虽然不及跆拳道馆,但也在体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从健身角度分析聊城市武术传播的优势。
①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古人常说“武医不分家”,武术的健身功能能够提高人们的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提高肌肉韧性,武术运动的这一特点让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练武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但也正是这个过程使我们能够吃苦耐劳,使我们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受益无穷。
②修身养性,身心兼修。武术不只是生理上的健身养生,更是心理上的修身养性,武术既追求“天人合一”又注重“内外兼修”,最明显的便是表现为太极,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经常在大学校园中,社区公园中看到一些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身影,太极讲究“以静制动”,正确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舒缓身心,武术运动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最好运动方式。
1.2聊城市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
聊城市内习武人数以及门派种类。聊城武术协会和搏击协会的会员超过3000人,武术社体指导员超过500人,武术段位人才超过2000人,聊城市内现有二郎拳、梅花拳、象形拳等大型室外训练基地13个,现有正规室内武术俱乐部35所,现有少林武校1所,约6000余名在校生,据少林拳名家郭汝河先生曾孙、市传统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新全介绍,现在活跃在聊城的传统武术流派有少林、太极、五极、八极、通臂、螳螂、冠县查拳、少北、二郎、梅花、罗汉、佛汉、洪拳等十多个门派,从事武术练习和培训的多达数千人。以聊城市古楼街道贾家庄为例,贾家庄人数不多,只有800多人,尚武之风是贾庄村的明显特征,现在全村有200多人习武,特别是青年人,或者是练习传统武术,或者是练习自由搏击等,都与武术有关,传统武术是村民最喜欢的,以太极拳为例,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很多人都在练武术。村子里的武术种类至少有十几种,如查拳、太极拳、长拳、无极拳、形意拳、太极剑、中国摔跤等。陈玉忠说,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必须加以保护,现在已经成立了“陈玉江查拳武社”“陈金柱无极拳馆”,老一辈的传承人向下一代传授,这样薪尽火传,才能发扬光大。
2聊城武术文化传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2.1武术文化日趋单调以及缺乏宣传造成武术文化发展受阻
不管是对于孩童还是老年人,聊城内武术文化的教育普及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相对于跆拳道运动绚丽多彩的腿法、特技、跆拳舞,武术运动显得单调无味且枯燥难学,尤其是传统武术文化缺乏创新,基本功的枯燥无味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其次,政府宣传力度低是影响武术文化传播的又一因素,对于这个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很多孩子家长身上,家长的武术意识落后,认为体育活动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也导致很多爱好武术喜欢运动的孩子因为家长的强制干涉退而却步。
2.2外来文化的冲击大,市场占有率低
近年来,跆拳道项目日益兴起,虽出现时间晚,但发展速度快,不只在东昌府区,甚至整个聊城市都出现了“跆拳道项目热,武术项目冷”的局面。由于东昌府区经济并不发达,武术俱乐部、训练基地等较少,跆拳道道馆相对较多,根据调查,东昌府区内跆拳道馆数量约为武术馆的三倍不止,不論是从市场占有率、市场营收率还是训练人数来说,跆拳道项目都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其次,人们对于武术段位的划分并不了解,东昌府区内武术七段以上的人少之又少,而跆拳道黑带却比比皆是,相对于需要时间和年龄积累的武术段位制来说,更多的人喜欢跆拳道“见效快,级别划分明确”的考带制。
2.3传统武术传承尴尬,竞赛套路练习难度大
现代人重文轻武,而且从小就把大量的时间投注在文化学习上,成人后又要为生计操心,能够用于练武的时间少之又少,偏偏中国传统武术的习练最耗时间,因此想要有所建树非常艰难。而竞赛套路练习难度大也是东昌府区武术文化传播遇到的挑战之一,随着武术竞赛规则的改变,竞赛武术套路基本形成了以“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为主要评分内容的评价体系,其中,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分值基本保持在了不变的状态,而难度的分值却越来越高。此外,武术竞技套路练习难度的提高也对很多爱好武术的普通群众造成了影响,提高了群众的练习难度,再加上由于年龄的限制,武术中的“摔、打、跌、扑”动作导致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3加强聊城市武术文化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对策
3.1加强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识,确立正确发展方向
如今,武术文化传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们对武术认识程度不够且存在误区,我们必须清晰又深刻地认识到: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现阶段人们对于武术的误解大多来源功夫电影中对武术运动的夸张表现,而忽略了武术本身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一部分人练武术总想取得“一日千里”的效果,抱有太大期望从而失望,然后便造成对武术运动的误解;其次,近些年竞技武术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而传统武术健身武术却未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足够的发展,大多数武术运动员一味追求各种空翻、竞技,导致武术向体操运动靠拢,虽说竞技武术经过几十年发展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武术的文化性正逐步缺失。要想武术运动在东昌府区内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呼吁东昌府区武术协会组织相应力量,重视传统武术的发展,大力发展传统武术文化,积极研究和创编大量规范化、科学化的具有观赏价值和健身价值的传统武术套路。
3.2加强学校教育,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
根据“健康中国”概念的推广,学校将成为武术运动发展的重要基地,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武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已被国内城市的许多中小学列为常规的教育任务之一,然而在聊城市内,由于经济并不发达,学校的专业设施不够完善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武术课程的开展并不普遍,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也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其次,人才力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涉及的内容较多且较复杂,武术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需要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去发扬、去研究、去推广,因此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民族传统文化氛围的渲染,并结合实践将武术文化有效地融入体育知识的学习中。
3.3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增大市场占有率
根据在文章前半部分提出的武术文化遇到的挑战中,我们总结出武术运动受外来文化冲击大,市场占有率低,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想要在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便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跆拳道馆发展如此迅速一定有它的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取它好的一方面,与我们自身相结合,提高武术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武术运动的优势,充分发挥武术产业内各要素生产率,促进对外交流,摒弃一些自身不好的东西,增大武术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增进武术的多元发展,我们常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这个道理。
4结语
綜上所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武术文化想要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必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聊城市,武术运动与武术文化想要在众多全民健身项目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结合当代社会需要,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吸取其他健身项目的优点,加强它对东昌府区经济的推动。聊城市应该着重考虑怎样发挥它的文化优势,在不改变武术运动观赏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它的健身性,提高它的娱乐性,降低竞技武术的动作难度,并且完善武术竞赛的评分制度。针对东昌府区内武术门派众多的现象,东昌府区武术协会应加强各门派之间关系的管理,继续发展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对于武术文化进行合理的发展定位,加大武术运动推广力度,提高青少年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各类拳种的练习人数,多多开展武术文化的宣传与武术运动展演的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在新时代加入全民健身行列,呼吁更多的人重视武术的健身性和科学性。将中华武术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必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道路。
参考文献
[1]滕希望,王海鸥.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07):32-34.
[2]李姣.新时代武术运动全民健身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学术版),2019,(01):15-17.
[3]陶凌荣.“全民健身”战略下的武术价值审视与发展研究[N].民族传统体育报,2019,(07):52-54.
[4]周玉芳,王长琦,席饼嗣,等.武术大众化与全民健身的推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122-124.
[5]宋博,解乒乒.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中学武术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武术研究,2016,(04):82-84.
[6]蒋琪.“健康中国”背景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华武术研究(学术版),2018,(03):21-24.
[7]张国华,周梅.论健身武术在构建社会中的作用[J].中州体育报,2009,(03):4-7.
[8]董兰超.聊城市东昌府区城市社区武术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9]张涛.全民健身契机下武术发展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报,2011,(17):83-87.
[10]袁育明.武术融入全民健身的发展探析[J].体育世界,2019,(05):64-66.
[11]李海鹰,车九菊.从武术文化角度审视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体育世界,2018,(01):79-82.
作者简介:张志聪(1997-),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王森,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系系主任(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