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煦
喜获丰收 从黄淮海平原到西北旱作区,从东北黑土地到南方丘陵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里,广袤乡村大地上,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
乡村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振兴基础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和人才、环境治理等是其中的突出短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021年11月下旬开始,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始陆续与各地乡村振兴局领导举行座谈会,研究谋划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举措。
从与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大区域的相关省级乡村振兴局领导举行的三次座谈会看,2022年,关于乡村振兴,东部地区的重点有三:一是在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加强试点示范。二是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谱新篇、上台阶,在“三抓三促”上下功夫。三是加大倾斜支持力度,重点推动对口合作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就业增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稳得住。中部地区的重点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三个着力点。西部地区的重点是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衔接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强化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
在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时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指出,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的重要作用和乡村振兴未来工作的重点是,持续跟踪脱贫地区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实现情况,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管,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王正谱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依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此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从黄淮海平原到西北旱作区,从东北黑土地到南方丘陵区,乡村产业拔节成长,农村改革蹄疾步稳,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里,广袤乡村大地上,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
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表示,我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安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功不可没。当前,“三农”压舱石作用越来越凸显,要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中央提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伴随各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农民增收形势总体向好,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日前,唐仁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
唐仁健说,越是环境复杂,风险挑战增多,越是要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提供坚实支撑。
第一,粮食生产要稳面积提产能。他说,2022年要以超常超强的力度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第二,产业发展要稳基础提效益。要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第三,乡村建设要稳步伐提质量。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即将印发,2022年乡村建设将全面推开,扎实稳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任务,提高建设质量和管护水平。
第四,农民增收要稳势头提后劲。2022年外出务工形势可能更加严峻,要多措并举,通过产业带动、创业拉动、改革驱动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杜绝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
2021年12月13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会议强调,要紧密结合实际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系统总结2021年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分析困难问题和风险挑战,认真谋划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发展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乡村振兴,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会议明确,要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需求,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树立“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稳定增收,推进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改善农村面貌。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指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万元,其中工资收入占比46%,经营净收入占比29%,转移净收入占比22%,财产净收入占比3%。
张红宇表示,整体来看,要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创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制度环境、完善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等,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认为,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用一个更大的框架把“三农”问题统一起来,把农村作为存在的实体去考量。要做好乡村振兴,他认为,需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因地制宜,发挥各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第二要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目前,国内很多农村地区道路设施还不健全,这些都需要政府来提供服务。政府做一些事情,老百姓再做一些事情,共同把农村的公共产品提供起来。第三要关注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发挥基层民主,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农村文化建设也要做起来。这样才是全面的鄉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