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巧玉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创设具有综合性、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任务,比如在课堂上巧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借助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利用多种途径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努力营造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任务,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根据诗文特征,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巧妙根据诗文特征来创设任务情境尤其重要。只有在情境中,知识才能被有效理解和学习。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中的“情境”主要指“问题情境”,即学生需要调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情境,这种问题情境不仅仅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更需要学生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完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春夜喜雨》这首古诗时,笔者为学生设计如下学习任务:其一,在杜甫眼中,这春雨不仅是一场“喜”雨,还是一场什么样的雨?从哪些字眼或者诗句,能感受到这是一场“好雨”。其二,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知时节”“润万物”就是好雨呢。其三,漆黑的夜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同时也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前三句诗都是作者亲眼所见,那最后一句是作者所“想”,这场春雨过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句诗让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了?第一个任务对学生理解整首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中体会杜甫认为的春雨好在哪里,理解杜甫为什么将它称之为“喜雨”。第二个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感受春雨及时到来,及时帮助农民播种的好处。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场景,理解春雨滋润万物,春雨下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的样子。第三个任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所描写的春雨中,感受诗人那份喜悦和美好的愿景。
教师把小学生古诗文教学设计成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并且围绕重要的学习主题来编排学习任务,这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新样态。这样的学习任务群,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品质、实现高效赋能,收获“群效应”。
二、搭建学习支架,遵循设计原理
任务型教学不仅仅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堂的教学,更提倡师生能在有效的情境中交流互动,由此真正地落实“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小学生古诗文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设计学习任务的基本原则。这三性让学生在学习时有对诗词意境的代入感,有对诗词知识的延伸感和充实感,促使他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古诗文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如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笔者创设情境性问题:请细心观察教材上的插图,现在我们就来到春雨中,小雨淅淅沥沥地打在我們的身上,春雨中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当学生回答出“视觉”中所见的美景时,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春天里还有哪些美好的景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力一下子被激发,回答出春天里还有含苞欲放的花、抽出新芽的大树、游动的鱼儿、歌唱的鸟儿等。笔者继续创设情境:在这一场绵绵细雨中,我们听不到雨声,但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声音,再发挥想象,你能听到什么声音?此时,学生回答道:渔船撒网的声音、花开的声音、清脆的鸟鸣声……调动完“视觉”和“听觉”,笔者不满足于此,继续创设情境:春雨带来的气味也是独一无二的,当春雨淅淅沥沥地落在地上时,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气味呢?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回答春雨中有泥土的清新气息、有花儿的甜甜芳香、有湖水的咸味儿。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让他们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细无声”,以此来加强学习任务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古诗文语用拓展不仅体现在诗句创编上,还可以借助其他文章作为语用支架的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春雨喜雨》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欣赏朱自清的《春》片段,让学生交流朱自清是如何把春雨写生动的,学生发现此文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与感官描写,在放飞想象中完成了对春的描写……笔者趁机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学习了《春夜喜雨》这首诗,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放飞我们的想象。请大家放飞自己的想象,写下平时生活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雨中美景。
上述教学中,笔者紧紧围绕古诗文语用设计了两个与之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两个任务从仿写词到仿写句,再到仿写段落,环环相扣,形成有梯度的任务链。同时,笔者根据学生学情,结合《春夜喜雨》的本质特征,巧妙合理地安排和构建策略型、知识型等不同特色的学习支架。学习支架的使用,有效实现学习层次的优化,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支架的辅助,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将一些学习任务直接提供给学生时,对于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可以较快较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通过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内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薄弱的同学一起进行任务的探究,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例如,在学习《春夜喜雨》之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男女比例等多种因素来将他们划分为多个小组。为了学习任务能顺利开展,应该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水平尽量均衡,通过小组内的强弱帮扶,让学习在小组内真实发生。接下来,教师可将《春夜喜雨》这首诗的教学分解成几个活动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教师先帮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查背景资料、画节奏诵读等,再引导学生借助这些方法,在小组活动中落实“诵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情”的古诗学习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二:教师通过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春,那时杜甫刚刚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获得安稳的生活)和一则对比资料(《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杜甫写《春夜喜雨》的前一年,京畿一带有严重灾荒),引导学生来感悟“喜雨”喜在哪里。两则资料的补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基础薄弱学生在学优生的启示下,就能顺利明白春雨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杜甫因为百姓能有粮食吃而喜,百姓能安定生活而喜。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应该设计具有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作用的学习任务,并依托多样化、情景化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承载和实现。学生在综合性、多元化的语言实践任务中,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小学古诗文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