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会娟 杨泽锋 肖睿雪 郭长城
(1.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儿童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反复作用于儿童胃粘膜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是儿童时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该病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然而幽门螺旋杆菌的胃内感染已经被证实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因[1]。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发现以来,一直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与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其主要感染人体消化道,能够穿透胃粘膜上皮细胞,并在胃上皮细胞定居,对胃上皮细胞等组织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发局部炎症[2]。标准的三联疗法是目前国际上推荐应用的治疗儿童慢性胃炎的常用方案,其效果已经被证实,然而近年研究显示[3],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且Hp复发率较高。鉴于此,本文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以中医清中和胃汤治疗,旨在分析其效果,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7例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儿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掷币法将107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男女比例28∶25;年龄6~14岁,平均(9.19±0.85)岁;病程3~6个月,平均(3.91±0.75)个月。治疗组54例,男26例,女28例;年龄7~14岁,平均(9.04±0.96)岁;病程3~5个月,平均(3.79±0.83)个月。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两组患儿均经胃镜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慢性胃炎[4],同时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3C呼气试验均为阳性,符合Hp感染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见《中医内科学》[5]胃痛之湿热中阻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患儿年龄<15岁,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炎者,存在Hp根除史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者等。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西医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44,规格:20 mg/粒)口服,1粒/次,1次/d;克拉霉素片(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10,规格:0.25 g/片)口服,每次10~20 mg·kg-1,2次/d;阿莫西林片(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20,规格:0.25 g/片)口服,每次50 mg·kg-1,2次/d。
治疗组在标准三联疗法基础上加以清中和胃汤治疗,组方:黄连6 g,栀子10 g,半夏3 g,茯苓10 g,草豆蔻6 g,陈皮10 g,炒神曲9 g,甘草10 g,水煎服。1日1剂,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5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②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依据患儿胃脘胀痛、口干口苦、纳呆恶心等证候严重程度计分,0分为证候消失,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得分越低提示患儿证候越轻。③两组患儿均于治疗结束停药4周后进行13C呼气试验,试验阴性者为Hp已根除,计算两组患儿Hp根除率。④两组患儿均于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后随访,记录两组患儿Hp复发率。⑤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安全性。
1.6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7]结合证候积分减分程度评价患儿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分率≥9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分率60%~89%;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证候积分减分率40%~59%;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减轻,证候积分减分率<39%。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3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33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4两组患儿Hp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Hp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n(%)]
2.5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Hp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与多种疾病相关,如消化道溃疡、胃炎、荨麻疹、紫癜等,其中尤其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逐渐成为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胃肠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8-9]。胃粘膜作为胃内一道天然防御屏障,它能够防御食物的理化因素及酸性胃炎对其的消化作用,然而Hp几乎是唯一能够穿透这一天然屏障的菌种,其能够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并对上皮细胞周围造成破坏,产生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从而引发慢性胃炎[10]。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联合两种抗菌药为主标准三联疗法是国际上推荐应用的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案,其效果已得到证实。然而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标准的三联疗法其Hp根除率逐年降低,超过30%的患儿Hp根除失败[11]。国内学者研究显示,采用标准三联疗法联合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2]。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范畴,在中医学理论中,虽无慢性胃炎病名记载,但早在《内经》中早有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脾常不足,脾胃功能素来虚弱,加之外邪犯胃,湿热之邪内客于胃,湿热蕴结,阻碍胃气致使胃气阻滞,不通而痛,治宜清热利湿、理气和胃。清中和胃汤中以黄连、栀子为君药,二者合用以清解脾胃湿热;以半夏、茯苓、草豆蔻为臣药,用以燥湿行气、降逆消痞,以调和脾胃气机;佐以陈皮、炒神曲,以理气运脾而调中,消食化积而和胃;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清热利湿、运脾理气、调中和胃之功效。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表明标准三联疗法单用以及联合清中和胃汤均能够减轻胃内炎症反应程度,缓解临床症状。标准三联疗法是指PPI与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其中PPI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胃粘膜上壁细胞的质子泵而发挥抑酸作用,常用的PPI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13-14]。抗生素主要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其中阿莫西林是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菌属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15]。而克拉霉素属于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主要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其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16]。标准三联疗法在以往的研究中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然而近年研究显示,标准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逐年降低,甚至超过30%的慢性胃炎患儿的Hp根除失败[17]。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束后H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标准三联疗法联合清中和胃汤治疗效果优于三联疗法单用。药理学研究显示,清中和胃汤中栀子能够显著抑制饥饿小鼠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卡他球菌等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18]。黄连对损伤的小鼠胃粘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应激性胃溃疡对胃粘膜的损伤,黄连碱、黄藤素等成分具有显著抗菌作用,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黄连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19]。草豆蔻具有促进胃动力、保护胃粘膜、抗胃溃疡等多种作用,同时还能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20]。清中和胃汤能够通过多种药理机制、多个靶点、多个层次来发挥多重作用,能够更好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本研究中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样本量少,观察疗程较短有关,期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清中和胃汤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够显著减轻胃内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高于单用三联疗法,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