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璇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江西赣州 341000)
肺癌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由吸烟、环境污染等引起,病变期间患者多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及胸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临床多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该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手术治疗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需加强护理干预才能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1]。常规护理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缺乏个体化、专业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分呼吸功能锻炼仪是一种新型的理疗辅助仪器,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分呼吸功能锻炼仪对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分呼吸功能锻炼仪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5~86岁,平均(73.54±2.51)岁;其中Ⅰ期11例,Ⅱ期30例,Ⅲa期19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5~87例,平均(73.62±2.42)岁;其中Ⅰ期12例,Ⅱ期32例,Ⅲa期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3]中肺癌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相关流程,并分析其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根据评估结果开展心理护理,并列举治疗成功案例,提高其治疗自信心。(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对手术台进行消毒,并在手术台上放置保温毯及软垫,保温毯温度调至38 ℃,鼓励和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协助其选择舒适体位,配合麻醉;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6 ℃,湿度调至20%左右;将手术所需输注液和血包放于保温箱;护理人员监测和记录患者手术期间的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3)术后护理:通过雾化吸入方式帮助患者顺利排痰,并适当调整卧床角度,提高舒适度;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做好营养规划,尽量多食用易消化、热量高及低脂肪的食物,后期可逐渐添加果蔬,确保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同时,指导患者开展有氧耐力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四肢联动,以双手抱胸再向前伸展,往复10次,双下肢屈曲后伸展,往复10次,10次为1组,10 min/组,2组/d,建立患者的运动耐力;训练期间,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若患者无明显气促、下肢疲倦等症状,可开展爬楼梯训练,陪同患者上下楼梯,30 min/次,1次/d。(4)强化腹式呼吸训练:将沙袋(初始2~5 kg,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累积增加1 kg)放于患者腹部,以增强其腹压,告知患者正确呼吸方式,即吸气时对抗腹压向上隆起,呼气时缓慢下降,反复进行,5 min/次,根据其耐受程度逐渐增加锻炼次数及腹压。(5)缩唇呼吸训练:告知患者在呼气时聚拢嘴唇形成吹口哨形状,将气体完全呼出体外,15~20 min/次。以上训练均4次/d,训练期间需加强鼓励患者,并协助其完成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器(无锡市天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1型,注册证编号:苏械注准20152261218)引导护理干预:患者取半卧或坐位,将仪器放置在与心脏持平的位置,让患者在呼气后含住仪器软管,随后指导其进行正确深呼吸,通过深呼吸方式使仪器内球体升至最高点,反复进行该动作,直至所有球体均升至最高点,并保持一定的时间,20 min/次,4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1周。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1)肺功能:采用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生产的FGC-A型肺功能仪检测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e of one second,FEV1/FVC)。(2)运动耐力:于地面画一条30 m直线,让患者往返行走6 min,测量其步行距离,距离越长,表示患者的运动耐力越好[4]。
干预前,两组FEV1、FVC及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1、FVC及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肺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空气污染及饮食等因素相关。肺癌根治术是治疗该病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属于创伤性疗法,治疗后需加强护理干预,才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以往临床常通过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行走锻炼及康复训练等,虽能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但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较难掌握康复训练的内容,护理效果有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分呼吸功能锻炼仪对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开展护理指导,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分析其原因为,常规护理干预中开展了强化腹式呼吸训练及缩唇呼吸训练,前者可通过用力呼吸的方式增强其肺内容量,进一步提升呼吸肌疲劳耐受能力,有助于加快残留气体的排出,达到增强患者腹部活动度的目的[7],后者通过缩唇呼气的方式锻炼患者呼吸肌功能,可提高其呼吸肌耐力,对促进肺扩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8];此外,围手术期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在增强患者运动耐力方面效果十分显著;呼吸功能锻炼仪可通过内置球体观察患者的空气吸入量及呼吸效果,可直观地了解训练效果[5];呼吸功能锻炼仪主要通过呼吸功能锻炼使患者的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进而使胸廓前后上下径有效收缩,达到增加机体肺容量的目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6]。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分呼吸功能锻炼仪对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开展引导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升其运动耐力。
综上所述,针对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采用分呼吸功能锻炼仪引导护理,在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方面均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