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静蔚,邓淑红,周小婷,张红霞
(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改革开放后,随着内外部市场化相互力量的共同驱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从过去粗犷式的发展阶段进入到“新常态”下的细分式过渡阶段,经济建设实现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农业是“自然”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综合体,农业要素禀赋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会造成农业产业差异化的分布格局。因此,坚持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率的战略方针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最正确的选择。当前中国大部分县、市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的发展已步入城乡产业融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整体的农业经济效率在不断提升,其中市场化的改革功不可没。市场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其外部性的扩散效应对三大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就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表证某一地区的市场活力,经济资源的利用率也会越高。由此可见,探究市场化能否促进中国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增长是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稳健发展的[1,2]。
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环境建设与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矛盾。由于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低、科技渗透率不高等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高、生态化生产模式退化等农业污染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农产品的增收又与化肥原料的投入使用密切相关,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出现相当程度的安全隐患。此现象下,各地区间农业发展出现差距,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也制约着中国农业整体的持续增长。可见,环境管制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刚好与“波特假说”相一致,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带来“创新效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证实了某一地区的经济绩效是与环境规制的执行力相关联的[3]。那么,农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更要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路径。
综上表明,市场化是驱动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经济动能,而环境管制就是提升其效能的环境动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4-6]。在遵循一定环境规制的前提下,基于不同程度的市场化阶段,其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势必会有影响。因此,本研究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市场化、环境规制是如何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探讨。并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两者的交互项,既丰富了研究的视角,又可以分析出不同市场化水平约束下的环境规制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是否会出现其他变化。在采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出省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出动态面板GMM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能够通过此次研究,对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建议,持续推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考虑传统上的静态模型可能会引发内生性的问题;同时,又考虑到农业经济效率变量本身具有惯性,易受上期结果影响。因此,本研究借助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进行相关系数参数的最优估计。动态GMM的估计一般又分为两类,差分GMM估计中,面板数据随时间向前推进,不可回避地会引发更多工具变量。而系统GMM是在差分GMM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有效地克服了模型内出现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研究将选择系统GMM估计方法。
首先,将被解释变量t f p i,t-1引入模型;其次,为了进一步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需检验出市场化、环境规制是否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构建模型(1)具体如下。
最后,为研究出不同市场化水平约束下的环境规制影响农业生产效率是否会出现其他变化,引入了市场化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具体模型(2)如下。
式中,t fp表示各省的农业生产效率;er表示环境规制;mar k et表示市场化水平;其余则为控制变量,包括高等教育水平ed u、科技投入水平tec、城镇化水平ur b;ε为随机扰动项,μ为不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个体效应;β为系数值。
1.2.1 被解释变量 考虑到本研究模型中涉及非期望产出,基于SBM模型是无法有效处理的。因此选取农业生产效率t f p作为被解释变量[7],采用EBM模型进行tfp值的测算。Q是所需的最佳效率值,当Q=1时就代表了决策单位的强有效。m、s代表投入、产出量;θ为径向的规划参数;λ是本研究选取的决策单位的线性组合相关系数;ωi是投入指标的重要程度,si为第i个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ε为权重;k为第k个DMU的投入产出值。具体如下:
具体使用模型(3)、(4)当中所运用的投入及产出指标如下。
1)投入指标的选取。劳动力投入指标:用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数量总和进行衡量;资本投入指标:选择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机设备总动力等作为衡量指标;土地投入指标:以各省、各期的耕地和水产养殖面积和进行衡量;水资源投入指标:以各省、各期的农业用水消耗总量进行衡量;能源投入指标:以各省、各期的农业用电消耗总量进行衡量。
2)产出指标的选取。期望产出:以采用各省、各期农业GDP总量作为衡量结果,同时对其做了平减;非期望产出:采用农业排污量和碳排放量进行替代来作为变量处理。
1.2.2 解释变量
1)环境规制Er。选取环境规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由于经济赶超的决策者是政府,因此以政府治污的强度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一指标的意义,即正式环境规制=各省当年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全国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2)市场化水平Mar k et。一般来说,市场化水平越高,资源配置的效用率就较高,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生产的效率也会越高。这里借鉴樊纲等[8]的测算Mar k et指数的方法来计算2008—2018年各省的市场化水平。
采用了研究方法所需的两步GMM方法进行主要实证显示结果的分析。这里使用了农业生产效率L.tfp作为工具变量,因此,需要检验是否存在过度识别的问题。通过sargan检验以及模型之中的AR(1)、AR(2)序列相关显示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对于工具变量的选择和使用是有效的。这说明原模型当中的随机干扰项存在着AR(1)相关,但不存在AR(2)相关。因此,本研究将L.tfp作为工具变量的设计是完全合理的,并且很好地回避和解决了设定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等问题。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结果显示,模型(1)中er和market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环境规制和市场化水平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发挥着正效应。这一点与之前提出的观点一致。具体来说,当各区域所处市场环境的整合程度越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就会拥有越强的正外部性,这样就能充分带动区域内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壁垒的消失,农业经济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学习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培育方式等与发达地区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对农业资源运用的利用率,以促进本地农业生产率提高。
表1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建设具有统一且竞争有序的区域性大市场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就能更好地保障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对于环境规制的结果也与传统研究的结论保持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必要的环境规制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农业生产环境是公共品且污染极具外部特性,想要单纯依靠市场的内在机制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太可能,且实施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成效不对等,只会以更大的经济代价作为牺牲。因此,强有力的环境规制就成为弥补和把控这一切失灵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各地区运用农业资源的投放量来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这种生产方式是与地区农业的整体发展紧密相关的。
模型(2)中加入了两者的交互项,环境规制出现了负效应,说明环境规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存在倒“U”的关系。由此论证了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的初始阶段,中国总体的生态承载能力较强,农药等化学排放的污染量不大,农民为保证自家高额收成,会自觉遵循环境规制的相关条例,这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但随着农业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环境的承载力出现转折,农民为提升自身农作物产量会肆意乱用农药等化学剂量,由此也带来了高额的环境污染处罚金,生产投入的金额出现制约,此时农业生产效率不增反而下降。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更加说明了在一定环境规制约束下,需要提高市场化的发展水平来打破地区壁垒,通过学习农业生产效率较高地区的生产技术或农作物耕种方式等来改善自身的农业资源生产方式,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对于其他控制变量的结果,首先,城镇化率显著为正,这表明土地是影响农业经济潜在增速的重要资源要素。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要素对提升整个农业土地的使用效率至关重要。在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大背景下,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可以有效增加对土地使用的价值,尤其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可以借助发展多个城市群来培育更多的核心城市,减轻一定程度上的土地价值失衡,有助于提高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助力效果。其次,科技投入水平显著为负,说明随着中国对外市场的开放,虽然会带来的技术、人才等的交流,能有效地提高本地农业市场各企业的生产水平,带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也得认识到,技术的革新具有滞后性,无法一蹴而就,加上各地区农业结构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必然存在差距,导致技术革新具有区域的时效性,即使在环境规制的共同配合下,其技术的溢出效果会提高,但技术的创新成本大于创新弥补,也是不利于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最后,对于受教育程度的结果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说明当前农村整体的教育水平落后,应加强对农民文化和素质的提升。
根据本研究的结论,从市场化、环境规制的角度为提高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于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学会依靠市场的力量,不断促进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经济生产和农贸交易的有效联结。确保各地区拥有的实际农业生产要素可以在更大空间范围上分布和流通,不断消除各地方农业主对于地方市场的保护意识,打破农业市场的分割状态,建立一个资源竞争有序且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方便农业发展落后地区在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也能得到邻域地区的经济、技术、人才等的互助。与此同时,各地区还需根据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必要的环境规制条例,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规范操作进行制度约束,保证生产效率的稳健增长,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力量来保证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