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班牙到希腊、土耳其

2022-02-21 06:34赖某深
世界文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康有为游记土耳其

赖某深

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西方的挑战,开始有先行者将眼光看向了西方那些遥远的国度,开始用审视的眼光看向西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奔赴西方试图探索富国强兵之道。继岳麓书社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收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考察西方的著作之后,本刊特设立专栏,陆续推出系列文章,以纪念这些早期走向世界、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不遗余力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驱。

汗漫客来赋远游,今宵除夕渡非欧。

两洲连跨三邦土,半日飞行一叶舟。

千载英雄争地角,九年飘泊望神州。

明朝五十应知命,空念君亲摩白头。

这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元旦康有为自西班牙乘船渡直布罗陀海峡前往摩纳哥游览时写的一首感怀诗。康有为次女康同璧所编《康南海先生年谱续编》说这是康有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除夕所写,有误,康有为西班牙游记作了更正,原因是船中没有日历,康有为误以为写诗那天是除夕,所以诗中应作“今宵元旦渡非欧”。汗漫,形容漫游之远。唐代陈陶《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 明代张煌言《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蹒跚。”旧历元旦,年近五十,康有为还在欧洲与非洲漂泊。自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流亡海外,至此已有九个年头,但他人在异国他乡,心却记念祖国。这正是康有为异国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

岳麓书社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之《康有为西班牙等国游记》,收入《满的加罗(摩纳哥)游记》《西班牙游记》《葡萄牙游记》《瑞士游记》《补奥游记》《匈牙利游记》《欧东阿连五国游记》《希腊游记》,共八种,作于1907年—1908年,少数曾刊于《不忍》杂志,大部分系根据上海博物馆藏手稿整理。和其他游记一样,康有为最为关注的是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纷争、名胜古迹。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希腊是中国人接触较多的历史古国,晚清出使日记中有多人写到,但对于其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少有人像康有为考察得那么仔细,记述那么详尽。至于摩纳哥、奥地利、匈牙利、塞耳维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马其顿,则在康有为之前很少有中国人到过那些国家,更别提像康有为那样写出详尽而全面的游记了,这正是康有为这部游记的价值所在。

《满的加罗游记》写摩纳哥地理环境“其国土背挂崇山,面临大海,形势极似香港,楼阁皆抗山占壑为之,乃无尺寸平原”,“满的加罗南临地中海,碧浪紫澜,万里卷波,风景佳胜”。满的加罗虽然不过是弹丸之地,却非常繁华,堪称“宫室第一……服饰第一,饮食第一,戏乐第一,女亦第一”。之所以如此,是欧洲贵族将满的加罗视为销金窟,在此纵情享乐,“故满的加罗,以其极小国而得成为极乐国”。

《西班牙游记》记从法国南部进入西班牙,望见比利牛斯山,峰峦竞秀,应接不暇:“汽车(此指火车,下同)终日穿山行,岩壑百重,峰峦万簇,争奇竞秀,青绿未了,山秀嫩已极。岭颠皆种葡萄,连畦接云,望皆碧绿。”但是火车中设施简陋,极为寒冷,并且治安秩序差,有的乘客“如盗如丐,恶臭蒸熏”,巡警数人,持枪巡视。后来得知西班牙、葡萄牙盗贼猖獗,常抢劫火车中乘客财物,故车中常有警察持枪执勤,有时警察甚至被盗贼所杀。不禁感慨:

吾行遍欧美数巡,未闻有劫盗事,不意来班而闻此,班与诸欧比邻,政治皆同,民权立宪无异,而民贫多劫盗,行李多警,人视之畏途乃若此也。

他不理解的是两国政治制度与欧美无异,为何盗贼特别猖狂,根本原因是民众贫穷。进而想到:“他日吾国汽车遍地时,未知尚有盗贼否?或亦处处须巡警随车耶?若班、葡者,不可不引以为戒也。”

来到首都马德里,印象却不佳:“街道狭而污”,“客店皆褊小”,坐马车出行,乞丐“随车行乞”。仕女服饰打扮远不如巴黎、伦敦,透着一股“土气”。唯一值得称道的是饮食:“惟烹调颇美,能合数味为之,甚似中国。”

在王宫旁边的博物院,康有为仔细考察了西班牙的兵器发展史:

大概所陈列,彼十五纪多弓弩,十六纪多甲,十七纪多枪,可考其兵器进化之序也……彼十七纪以前,殆无日离甲冑劍戟弓弩之世也。其以精枪横行,仅三百馀年耳。

反观中国,明崇祯时炮、清康熙时枪已甚精,“但无竞争之国,偃武修文,销锋为器,故不事此,因以不进也”,“吾国文治之至而遂衰也,欧人争乱之极而遂进也”,竞争导致进步,何独兵器为然?

在西班牙博物院,康有为见到的珍品美不胜收:有“十三纪至十六纪之古书万册,皆金花边者。有十三纪之可兰经(指《古兰经》),有十五纪以列沙伯所读之经,锦匣”,以上都是手写本,“盖近世刻印本书皆不收焉”。还有“十六纪之天文图,度仅有经纬,甚粗。十四纪之班战图,亦甚粗。班古王各像,葡国炮垒图,印度炮垒图,皆珍品也”。

其中最珍贵的是与哥伦布有关的历史文物:

有哥伦布手笔一,存其寻美洲笔记第一卷至第二卷,其第三、四卷则失矣。此为世间瑰宝,与海军博物院之哥伦布寻美洲地图并为双璧矣。

在海军博物院,珍藏着哥伦布寻美洲船型和其手画地图:

第一是哥伦布寻美洲之船型也。船似中国,大眼鸡平头,四帆,凡七船,船灯犹存,恍然如见哥伦布指挥西向之象焉……其手画地图,横长五尺,深二尺许,方针盘线极多。所画人马红绿袍,城郭塔宇无数,多平方者。其画美洲全形,墨西哥海湾形已甚似,此最奇矣。

在西班牙怎么游览?康有为的体会是,“西班牙无可游也”,值得游玩的是名胜古迹,“故夫观班者,新无可见,惟考古迹”。康有为的游览路线是:“先访陀厘度(托雷多),次寻迦怜拿大(格拉纳达),而先便道过诃度(科尔多瓦)焉,终访筛非(塞维利亚),而以便道游摩洛哥国、直布罗陀峡。”这一路线,沿途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既能领略西班牙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又能欣赏摩洛哥人的风情,还能一睹天险直布罗陀海峡的雄伟。

《葡萄牙游记》开篇就谈到葡萄牙盗贼多,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交界处“盗贼易匿,故纵横尤甚,多劫杀汽车之事。虽派兵常驻车中,而停站上下太多,终不能防也”。首都里斯本“临海依山,形势颇胜,数山突兀,高下环络,颇类罗马”。在里斯本,康有为游览了议院、动物园、植物园、武库。在游多连度噫士L拉寺时,看到许多有功于全球之名人石像:“花士哥奸玛,寻印度者;彼得亚花利士迦巴打,寻巴西者;迦士多路,以水军攻印度者”,不禁感慨:“葡虽海隅弹丸国,而印度远东乃其交通,巴西数万里为其开辟,欧人与我通商,遂为第一最先之国,奄有南美洲,实为泱泱大国”,进而联想到“假无科伦布(哥伦布)及诸公,吾其能游大地而睹新世界哉?故览诸像甚拳拳焉”。葡萄牙,这个大西洋岸边的古国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特别是在15、16世纪之交地理大发现的高潮时期,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和海上实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第一流强国。葡萄牙航海家们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曾经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走向衰落。其辉煌和衰落,值得我们深思。

在游览“散落哥祆祠”时,康有为见庙前开赌票的人非常拥挤,“乃知澳门赌风,固有自来”,首善之区,赌博尚且堂而皇之,何况是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澳门!“而广东盗赌二风之盛,实为全中国所无”,广东赌风就是从澳门传过去的,这些赌徒“赌败则为盗,故人日多而盗日炽”。广东赌风盛行,与张之洞开征赌税亦有关系,“及张之洞督粤,乃公然开赌而收其税,中国之以赌政府名者,数千年来无之,张之洞遂真得葡人赌衣钵之正传矣”,“不意中国百物未维新,而开赌先维新也”。讥讽之情,溢于言表。

《瑞士游记》赞美瑞士:“瑞士非国也,欧洲之大公园也;非欧洲之大公园也,实全地球之绝胜乐土也”。

《补奥游记》引人注目的是提出在長江以南建立新的国都:“吾国若全开铁路,宅新京于大江以南,东自上海至苏州,北界长江,而南襟杭、湖,大野数百里引太湖为池囿,可使数十年间新京居人至四千万,比今英、法、德、奥、日本全国之人数,令全地人游者震骇之,吾别有《宅新京记》详之。”

《匈牙利游记》说首都标得卑士(布达佩斯)“有东巴黎之名”,“为欧洲行乐之地焉”,“其浴室有女浴,亦男女同浴,与日本同,全欧只有匈京耳”。匈牙利人“精于音乐,其琵琶最有名”,还说“琵琶入中国自隋之郑译使,此为吾北部音乐,匈牙利本自匈奴迁来,然则此乐自吾北部入欧至明也”,即是说琵琶是从中国北方传入匈牙利的。

《欧东阿连五国游记》写的是东南欧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罗马尼亚、土耳其五国。塞尔维亚首都“名悲罗吉辣(贝尔格莱德),以其地之山名也”,“其都即建于悲罗吉辣冈颠”,康有为游遍各国,未见到像塞尔维亚这样将首都建在山巅上的。其议院与其他各国不同,“行一院制,无上院”。塞尔维亚“以兵立国,常兵四万五千,战时兵三十五万,几居其国民五之一”。语言“纯为斯拉夫语,亦略假用突厥语”。塞尔维亚“民社会甚平等,无高卑等级,无贵族,以真农民之国也”。

布加利亚(保加利亚)“本为突厥属郡”,至1877年,方摆脱突厥统治,建立国家。“布加利亚未立国前,外人不甚知其名”,直到“千七百六十二年前,亚梳士山之遁僧名啤治者,曾著《布加利亚国史》。后俄人名滑匿连者,旅行巴根半岛(巴尔干半岛),著《新旧布加利亚》一书。布加利亚国史,自此二本之外无之”。

门的内哥国(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山中,在保加利亚西南。因其“国小而险远,故独未至”,但康有为记录了所了解的马其顿情况:“所见其人,独较高大肥白,似瑞典、德人”,“其人性多忠义,尚勇敢,故各国甚倚重之,多延为兵。其妇女多力,能举臼,且能任战,上下山石如飞”,“闻其山水幽胜,岩瀑奇妙,冬夏皆雪,避暑甚佳,亦不亚瑞士”。

罗马尼亚游记首先介绍国名由来及历史:“罗马尼亚人种,自东罗马来。尼者人种之名,盖突厥灭君士但丁那部,故东罗马人北徙居此,故语言风俗多传故国之旧,而文明程度亦比塞、布与突、希为特高”。在罗马尼亚游历时,康有为获悉光绪帝病重,“为之大忧,飞电北京问讯”,并口占恭祝万寿诗。

《突厥(土耳其)游记》前有小序,劈头就阐明了康有为的改革主张:先找出病症,对症下药,并且有的可改,有的则不能改:

病家不能医方,徒愤激于病剧而妄用刀割,未有不伤死。乱国之人,不学治术,徒愤激于旧弊而妄行革变,未有不危亡其国者也。

所谓立宪:

不过以法治国、上下同受治于法律而已,非荡然无纪纲、可人人平等自由也。

改革一定要从本国的历史、风俗、国情出发,循序渐进:

旧制行之数千年,实人心国命所寄,纪纲法度虽有积弊,只可去太去甚,以渐行之,如尽去之,人心国命无所寄,则荡然而大乱耳!

他认为土耳其立宪失败的原因是该国青年党之徒,长期受法国思想的熏陶,只知破坏而没有实际政治经验,“徒艳炫欧美之俗,而未细审历史、风俗之宜”。立宪之后,一朝废除旧有的法律、制度二百余个,固然非常痛快,但旧制尽去,新的制度未及时建立,国人难免手足无措。青年党掌权之后,压制比君主专制时更甚,局势严重不堪设想:

突以大乱无宁,生民涂炭,国人既厌恶之,而旧制不可得复,新政又不能施,争乱,召仇敌不怠,只有待亡而已。

封建的中国与土耳其政治制度相同,人民文明程度亦相当,康有为担心实行立宪也会导致天下大乱,甚至有亡国的危险。这段文字写于1908年。康有为政治观点以保守著称,其思想是真理与谬误并存,看看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现实,不能不叹服康有为的先见之明。

土耳其本来是封建专制国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廿九日,忽下诏“复行立宪法”,康有为正好这天来到君士坦丁堡,亲眼看到了土耳其革命,看到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呼情景。他介绍土耳其本来在光绪四年被俄战败后,宰相阿士文曾行立宪。但后来被“突主”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废除。此时却是“民噪三日,立宪即定”。先是军官呢诗宾“登山而盟,誓请立宪”,“突主怒,派卫兵八千人讨之”,“则此八千人同时兵变”;后调卫兵二万人往讨,“已而卫兵二万人,同时电奏,请行立宪、开国会”;又调精兵二十万征之,“皆同时电奏行立宪开国会”,“突主乃彷徨大恐,召诸大将而问其故,皆叩头曰:万国皆行立宪,惟突厥立而后废,故民积怨。今者全国兵心尽变,臣等不知死所,臣等无他术,惟陛下鉴于法路易十六、英查理第一之祸,决自圣心。”“突主无语”,又召诸大臣、宦官首领、妃嫔问之,回答与诸大将如出一辙。“突主无语垂泪,乃援笔自作诏书,宣立国会”,于是“立宪之事,三日而成,国会之开,三日而举,自大地万国,无如是之速且易者”。差不多与此同时,清朝也掀起了立宪运动。其大背景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败,“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于是,不数月间,立宪之议遍于全国。因为日本于明治十五年(1882年)曾派员赴欧洲考察宪政。清廷遂于1905年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廷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预备立宪”由此而来。1908年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为根本目的,这激起了人民的义愤,也让立宪派大失所望。晚清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满汉之间、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其直接后果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土耳其立憲与清末立宪有无关系,或相互影响?两国立宪背景和失败的根本原因何在?似乎还少有人进行比较研究。

康有为写突厥(土耳其)首都君士但丁那部(指君士坦丁堡。如今已迁至安卡拉)“遍大地中控扼两海(指黑海、地中海)之口,绾彀两洲(指欧洲、亚洲)之地,以为都会者,亦惟此一都”,“就一城论雄伟,亦当为大地冠焉”,“突京形胜风景,皆甲全球”。但是“突京之污秽破坏,实为全欧所无”:粪便随意弃于门外路上,到处都有野狗,行乞者众多,道路坑洼不平。

在土耳其首都,有英、俄、德、法、意、奥六大国公使馆,由于土耳其积贫积弱,“六公使在突,有非常大权,尊严异常”,联想到清朝遭受西方列强欺压,康有为“望此公馆,回首燕京,真所谓同病相怜者矣!”

康有为还注意到,土耳其与清朝有一相同之处,就是宫中皆用阉人,不同的是土耳其不用本国人,而用非洲黑人充当,康有为评价说这种做法“不残同种,犹胜我国”。对于这种丑陋现象,康有为斥责为“国耻”“怪异不祥之事”。

土耳其有多腐败?“官及辩护士贪甚,官得贿廿五镑,即杀人者亦放之。其外国人有罪不敢问,大罪拘之,则领事来争领去,即讯得实,仅放逐还本国。所见狱卒,乃用奥人,而不敢用本国人”。

《希腊游记》开头就说:“希腊为欧洲文明之祖,向慕之久,欲游数矣”,但到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七日才成行。他认为“大地文明之国,惟吾中华、印度、巴比伦、亚述、波斯、埃及与希腊矣”。而希腊之文明,又“以雅典为盛,国会、议院、立宪、民权之制,雅典实为大地之先河”,“即吾中国最为数千年独立文明国,而今者立宪、国会、议院之制,石室、公园、浴场、戏馆、刻像、音乐之事,不能不用欧制,即亦不能不溯远祖于雅典”。但是康有为认为共和、民权、民主并非适用于所有国家,“共和民权,只易行于小国,故卢梭谓共和政宜行于二万人之国”,“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万国而统一之,泱泱大陆,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道路不通,纪纲不立,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成多国久矣”,在康有为看来,共和也好,民主也罢,只可行之于小国,大国行之,不仅不能使国家强盛,反而会导致国力衰落,甚至会引发内乱或分裂!

游记的最后,康有为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然则古文明国地至大,人至多,传至古,文字、种类、宫室一切皆不少变,而能保存者,横览大地,惟有我耳。”在《游希腊毕感赋》中他呼吁:“陆国我最大,愿起神州魂”。

康有为写这些游记的目的,在《意大利游记》自序中说得很明白,是想通过对西方的实地考察,为中国寻找解决问题的药方,而他就是尝遍百草的神农。因此这些游记虽名为游记,实则是政论,从中可看出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的政治思想。而康有为当年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中国历史、前途命运的思考,“不可不读中国书,不可不游外国地”的研究方法,“陆国我最大,愿起神州魂”的殷切期望,依然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猜你喜欢
康有为游记土耳其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我也叫“土耳其”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八分说”论略
康有为书学评价及相关问题
超市游记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