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均离不开教材的辅助与支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改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学材再建构最大化利用并细化教材资源,辅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获取更多技巧,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学材再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学材再建构顾名思义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建构,对原有的教材资源加以整理与优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使其将知识有机串联成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初中数学教师可借助学材再建构来构建高效课堂,辅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数学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技能,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更多帮助。
一、及时转变教材观念,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一般都习惯于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流程然后进行授课。而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教材不再是传统的唯一教学内容,纯粹的只是知识结构和教学的基本载体,以及学生进行学习的线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及时转变教材观念,通过学材再建构优化教学方法与模式,满足初中生的具体发展需求,助推他们全面发展。
比如,在开展“有理数与无理数”教学时,教师设计导语:大家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与小数等数,其实分数和小数是同一类数,所有整数都能够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形式,指出像这种能写出分数形式■(m、n是整数,n≠0)的数就是有理数。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使他们了解有理数的范围。接着,教师设疑:那么大家想一想,在小学时期学过的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也是有理数吗?引导学生联想到这两种数也可以转化成分数,说明其也是有理数,让他们将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有理数进行分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理数?引导学生结合有理数的定义反过来思考,促使他们自主得出无理数的概念。
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材观念,除利用现有的教材内容以外,还引入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由旧及新的设计教学,辅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科学整合教材资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以固有的教材资源为主线,特别关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前提科学整合教材资源,由此实现学材再建构。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根据实际状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出现的顺序,转变以往的呈现方式或者适当的改变,合理调整教学顺序与方法,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确保学材再建构后教材资源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与水平,使其准确、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平行线”教学实践中,教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和性质,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疑激思的方式导入新课: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时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假如第一个弯向左拐30°,为保持与高速公路的方向一样,那么第二个弯需要朝哪个方向?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直尺、三角板画出一组平行线,同第三条直线相交标出各个角,讲述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的概念,让他们借助量角器测量各个角,使其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先帮助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再讲述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使其更加容易的理解平行线知识,让他们的学习效果更佳,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合理拓展教材资源,增长学生数学见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学材再建构,教师就不能只局限于固有的教材内容之中,而是要合理的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与延伸,由此引出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准确的了解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技能。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当以原有知识为基础适当引入一些新内容,目的是更为准确、全面的体现出教材资源,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其数学见识得以有效增长,增强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
教师合理拓展教材内容,带领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并非直接按照教材给出的概念进行讲解,而是通过课外题目引导他们自主得出答案,使其记忆的更为深刻。
四、引入生活教学素材,推动教材资源融合
正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生活所服务,而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力倡导教学活动要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为其提供更多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学材再建构时,应当引入一些同教材内容有关的生活化素材,将生活现象带到课堂上,推动教材资源的融合,同时激起学生的生活感知,使其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讲授“丰富的图形世界”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體课件中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建筑物图片,引入生活化素材,由学生从中找出几何体,使其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他们初步认识各种常见的几何体。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几何体,使其对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与圆锥等常见几何体建立感性认识。随后教师继续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建筑物图片,使其从建筑物的局部抽象性的找出棱锥、棱柱等几何体,,并找一找身边的几何体。
教师借助生活化素材进行学材再建构,推动教材资源的相融合,使其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让他们在比较中学会观察物体之间的不同特征。
五、深挖隐性教材资源,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为通过学材再建构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对教材资源进行加工优化时,除整合、串联知识,调整顺序,拓展或延伸以外,还要注重对现有教材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善于将一些隐性教材资源发掘出来,最大化的发挥出教材的作用。
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教师谈话导入:大家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假如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分别是6厘米与8厘米,你们知道第三边的边长吗?第三边的长度范围是什么?如果已知这两边的夹角,那么第三边的长是多少?假如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如何求第三边?学生根据固有知识与个人认知自由讨论,让他们意识到本节课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接着,教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把探求边长之间的关系转化成探求面积之间的关系,使其联系实际并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勾股定理,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他们了解到数与形是有机统一的。
教师一边讲授显性的勾股定理知识,一边融入隐性的数形结合思想,实现对教材资源的再建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改善他们的学习质量。
六、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材再建构不仅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相比要显得更加主动,能够为其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再建构学材,围绕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对已学到的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使其以旧知识为依托学习新知识,让他们在整合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认识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习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点,如:三角形的定义,边、角和顶点的特征,按边分类与按角分类的依据与类别,以及角和线段等相关知识,并让他们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使其能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性的找出几何图形,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几何图形世界中。接着,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张屋顶框架图,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不同的三角形并讨论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点,使其总结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与边和角的表示方法,让他们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要素与特性。之后,教师为各个小组提供四根小棒,由学生从这四根小棒中任意选择三根摆成三角形,统计能否摆成三角形的情况,使其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测量任意三角形三边长度,探索、比较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关系,并结合几何画板验证,让他们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师鼓励学生以课本中的内容为根据,对学材内容进行自主再建构,使其由旧及新的学习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完善又牢固的数学知识体系。
七、师生共同建构学材,增强互动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往往比较缺乏互动性,课堂氛围显得较为沉闷,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比较缺乏,这些因素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初中数学教师可采用师生共同再建构学材的方式,极力发挥出自身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与学生一起再建构学材,双方通过合作探讨对知识要点展开研究,分别提出各自的看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其彼此交流想法,学会取长补短,增强互动教学的效果。
在展开“从问题到方程”教学时,教师先拿出一架天平与1克、2克、5克的砝码各3个,讲述:现在要称出8克的食盐,你们有哪些方法?利用再建构的感性学材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其交流各自的称法,讨论其中的规律,让他们发现不论哪种称法,天平都满足一个相等关系。接着,教师给出问题:买5瓶饮料和4只面包,一共花费15.8元,其中每瓶饮料是2.2元,那么每只面包的价格是多少?要求学生先利用算式解法,列出式子(15.8-5×2.2)÷4,再提示他们采用方程解法,设每只面包的价格是x元,则列出方程式5×2.2+4x=15.8,使其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一些,让学生发现用方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简单,使他们感受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之后,教师继续提供问题:某篮球队参加比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该队一共参加12场比赛,共得20分,那么该队获胜多少场?由学生共同讨论与交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让他们列方程解决。
教师围绕所授内容构建一些直观化的学材与问题,引领学生构建一些有关方程与等式的知识,通过师生配合一起构建高效课堂,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八、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意识到学材再建构的积极作用与教育价值,对教材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运用,挖掘,拓展与延伸,让教材极力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改善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建构。
【参考文献】
[1]何真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0(52):37-38.
[2]范月琴.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讀写算,202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