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志鸿
摘 要:语言和文化之间不可割裂,高校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发挥重要影响,而本国文化却逐渐体现出失语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教师文化素养不足,缺少文化输出意识,加之英语教材、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估等方面,本国文化融入不足,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对此,应积极分析高校英语教育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和成因,继而探索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本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2-00-03
目前我国对英语教育高度重视,高校英语教学地位不断上升,且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取得良好教学成效。但是,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本国文化输出,却体现出诸多问题,大学生本国文化失语现象十分普遍。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强化本国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增强高校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知和掌握,继而提高本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实现高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文化失语概述
(一)文化失语背景
伴随教育全球化发展,英语是语言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在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知识与技能时,需要借助语言力量完成,因此,我国对英语教学高度重视,自义务阶段教育开始,就针对英语教学作出明确规定。目前我国高校开展英语教学,主要以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高校对英语教学重视度不断提高,但针对本土文化融入却重视不足,导致本土文化无法在对外交流中加以传播,形成本土文化失语现象。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性,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会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但在此过程中,对本国文化的深入解读和有效输出,却并未得到应有重视,难以在对外国际交流过程中实现本土文化传播。在本国文化失语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下,使得我国大学生对本土文化认可度逐渐降低,无法在日后的对外交流与发展中,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二)文化失语定义
20世纪90年代,西方文学思想不断涌入我国。文学评论家们针对这一现象,以及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展开批判浪潮。在此背景下,本国文化失语应运而生。然而究竟如何理解本国文化失语。从丛教授曾在论文中这样定义:“文化失语指的是,当前国内很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变成了单向被动的交际者,即在跨文化交流中被动地提供交际对方所需信息,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英美文化知识,没有意识和能力适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和弘扬本族优秀文化传统[1]。”由此可见,关于文化失语可以理解为与他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并未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一味接受他人所输出的文化内容。
(三)研究文化失语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我国对外贸易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这对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高校英语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以及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需正确认知英语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强化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日后就业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所以,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改变本国文化失语现象,引导当代大学生对本土文化树立自信心,使其在日后对外交流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积极传播和弘扬本国文化,实现文化的对外输出,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
(一)本国文化失语现状
本国文化失语,指的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无法运用标准的英语语言将本国文化清晰描述出来,继而对文化交流产生消极影响。学生无法运用英语语言将中国文化相关内容自如表达,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學生出现语言交际方面的障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而对本国文化的重视度有所不足,继而在英语表达过程中能够清晰流利阐述英美文化,对本国文化输出体现出表达能力薄弱的情况。高校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深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教师注重为学生传授单词和语法知识,却忽视本国文化的融入,以及学生本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有效训练。例如,针对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高校大学生普遍兴趣较高,且能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描述,但面对中国传统节日在英语表达时,却出现用词不准确的问题。
(二)本国文化失语原因
第一,政策导向因素影响。目前针对高校英语教学政策,仅较为笼统地提出教学相关要求,针对教学实施细则却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高校英语教学实施需加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力度,着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我国当代大学生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的英语表达能力。虽然这一政策对高校英语教学起到方向指引作用,对解决高校英语教学中本国文化失语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针对高校英语课程实际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指导细则,导致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仍然面临着举步维艰的情况。除此之外,高等教育部门并未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输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和教材体系,导致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虽高度注重本国文化输出,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本国文化失语现象。
第二,师生缺少文化输出意识。英语是目前世界上运用较为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言,在各类主流报刊和书籍中,也主要以英语语言为主导。我国是英语学习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对英语语言交流具有较高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本国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在文化传播方面面临多种挑战,在英语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英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促进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为主导,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英语文章的创作背景,继而解读文章的内涵和主旨。高校英语教师并未正确认知,具备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对学生形成文化包容意识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中本国文化输出较少,英语教师缺少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三,教材本国文化内容匮乏。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语言开展交际,而文化正是交际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从最初由国内专家组织编写教材,到逐步引入欧美国家出版物,均是为降低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消极影响,避免学生在英语表达时体现出中式英语。这样的英语教材,虽然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但本国文化占比相对较低,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时很难接触本国文化内容。教材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缺少本国文化的融入,使学生无法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在高校英语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以大学英语必修课为主,并且英语学时不断缩减,本国文化输出时间相对有限,无法使学生系统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影响了本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第四,教学方法与评估缺少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高校英语教师并未转变传统教学思想[2],加之自身文化素养相对匮乏,仍然采用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围绕书本内容为学生讲解西方文化,并未有意识地融入本国文化知识。并且在高校英语考核评价过程中,考核的主要内容为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及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写作。并未针对本国文化进行考核评价,难以了解学生文化知识掌握与表达的真实现状,继而造成大学生出现本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三、高校英语教育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的解决对策
(一)推动政策方针具体化
面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高等教育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重新出台相应政策,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细则,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科学指引,实现课程教学中本国文化融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根据高等教育部门的政策和文件指示,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授课对象,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英语教学规划。需明确高校英语教学目标,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应取得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目标的推动下,有助于提升高校师生对本国文化学习的重视度,继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从接受文化转变为双向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且在设置高校英语教学目标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作出明确的文化输出要求。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要求其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词汇,树立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本国文化输出意识。针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其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详细介绍和表达。总而言之,通过完善的政策指导,能够使高校英语教育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二)强化师生文化自信
英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推动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从教师着手转变其教学思想与观念,增强其本国文化意识。在培育高校英语教师本国文化意识的过程中,需使其正确看待本国与他国文化,不能对本国文化盲目自大,同时也不能产生惧外心理,而是基于文化交流和互动角度,促进语言的交流与学习。高校英语教师所承担的使命是运用英语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本国文化。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在接受英美文化的同时,注重中国优秀文化的输出,体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发展历史,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主要以西方文化为主导,大多数人对英美文化均采取仰视态度,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本国文化。对此在高校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为解决本国文化失语现象,在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树立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应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使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继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秉持正确的文化交际态度,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形成语言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培育教师文化素养
作为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增强文化自信心,同时要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伴随中国文化的快速崛起,使其逐渐走向世界发展舞台。但由于其他国家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度不足,面对具有如此悠久历史,且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恐慌感。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培育工作,使其具备输出本国文化的能力。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借助丰富多样的互联网教育资源,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的形式,充分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在互联网平台中,有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慕课和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自主观看学习,系统化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增强自身人文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本国文化输出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专题培訓,通过组织研修学习、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英语教师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分享中,掌握英语教学本国文化输出的可行性方法,继而提高自身素养[3]。
(四)重构教材与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是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目前所运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其中每个单元均增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相比以往教材体系有所进步,但仍然无法满足传统文化教学要求。对此,在高校英语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应尝试通过多种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元素,使教师有更多选择空间。结合高校学生专业差异性,采用针对性英语教材,以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提高课堂教学中本国文化输出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构建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不仅要重构高校英语教材体系,针对课程设置同样应改进和优化。在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开设大学英语必修课。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选修课程,设置学时为一学期,每周两课时,学生完成选修课即可获得学分。在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拓宽本国文化教学内容范畴,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选修课掌握英语知识,同时能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自身运用英语语言,传播中国本国文化的能力[4]。
(五)优化教学与评估手段
随着我国各高校对英语课时不断缩减,本国文化空间和时间相对有限,对此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拓宽教学路径,引入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不足的弊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以多种多样形式输出。高校英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收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类节目或广播。同時,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超星学习通、QQ群的学习软件,为学生推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表达的慕课与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学习。这种本国文化输出形式,不仅无须占用课堂时间且满足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学习需求,实现寓教于乐,提高本国文化输出效果。除此之外,高校英语教师也可以组织课外活动,例如,英语戏剧表演、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演讲、知识竞赛、朗诵等,以丰富多样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生本国文化输出与表达能力。为有效解决高校英语教育中本国文化失语现象,需要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增设中国文化相关试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英语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充分了解学生中国文化的学习态度以及英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本国文化失语问题逐渐加重,需要英语教师予以极高的重视度,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弘扬本国文化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作为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心,并重构教材与课程体系、优化教学与评估手段,构建有利于本国文化输出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本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解决本国文化失语现象,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薛蕾.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失语”现象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2):87-88.
[2]潘鑫.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缺失的成因与对策[J].校园英语,2020(42):34-35.
[3]明桂花,崔东琦.浅谈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以及茶文化的渗透[J].福建茶叶,2021,43(3):281-282.
[4]王艳芳.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的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5):161-162.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