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我国游泳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2022-02-20 01:20
运动精品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游泳技能

马 勤

生命教育融入我国游泳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马 勤

(南京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在大力推动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以游泳为促进健康手段的锻炼方法,对于更好地推动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普及和推广具有现实意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生命教育融入我国游泳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游泳课程教学存在现实困境,主要包括政策体系不健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政策内容较为笼统;课程体系建设缺失,学校涉及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模式陈旧且单一;协同推进合力不足,缺乏“家校社俱”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生命教育体系。研究提出: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推动游泳项目建设生命教育体系化课程;推动生命教育课程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实施面向生命健康的游泳课程教学;强化协同治理,构建“家校社俱”参与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系;坚持多层次、一体化发展,完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游泳培训体系。

生命安全教育;游泳教学;课程标准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程教育,它覆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贯穿人的生存与生活,其目标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生命,懂得珍惜生命,学会积极地生存、健康地生活与发展。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指人的生理教育与心理教育方面的健康安全,还包括在危急形势下,人们面对危急的心理素质、身体表现以及个人的生命安全防范和国防教育的部分内容。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个体懂得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积极地对待生活,独立健康地生存发展。生命和教育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游泳课程与生命教育的开展有着密切关系,游泳作为一项高危却深受大众喜爱的运动,在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至关重要。在当前大力推动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之中渗透以游泳为促进健康手段的锻炼方法,对于更好地推动生命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普及和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1 生命教育融入游泳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1 生命教育融入游泳教学的现实意义

游泳课程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一般体现在救人与自救的课程教授上。随着游泳项目在我国学校中不断推广,游泳教学过程的运动技术学习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游泳又是一项具有安全隐患的运动项目,如何在教会学生游泳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提升生命安全意识,利用游泳技能水中自救甚至水中救人,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有文献研究提出,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据媒体报道,每年暑假期间,时常有青少年溺水事件,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与青少年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1],在游泳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生命教育的主旨是保护生命,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对于强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生命安全教育中所讲的安全,不仅指人的生理教育与心理教育方面的健康安全,也指在危急时刻下,人们面对危急的心理素质,包括国防安全教育的部分内容以及个人的人身安全防范知识与能力;除了学生生活和方式健康行为规范,还反映出对青少年与国家安全发展的紧密关系健康以及对生活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等内容。从多元发展的角度审视生命安全教育,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所对应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按照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类型分类,可分为生存技能、逃生技能、安全活动和运动安全等四种类型[2];依据安全问题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教育、运动风险教育、生活安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四种类型;依据教育的学习类型分类,可分为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两种类型。

生命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毋庸置疑,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生命教育就是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重视生命,认真思考如何与自己、他人、自然和谐相处。生命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教育历程,涵盖了生老病死方方面面。在游泳教学中,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才会更好地保护生命、尊重他人、敬畏自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生活,更好地珍惜生活。通过实施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选择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从学习理论知识、学习生存技能、学会社会生存,更好地去战胜挫折、不断发展。此外,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珍爱生命,更重要的是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可以培育“生命自觉”,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自我生命发展的承担者、安排者、实践者和决定者,从而追求幸福生活,激发生命活力,最终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2 生命教育融入游泳教学的理论逻辑

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在于帮助学生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游泳作为以水为媒介的运动项目,游泳教学的本质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游泳运动水平,在游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争先的精神,推动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因此,游泳项目在锻炼学生生命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之中,生命哲学问题存在于诸多项目的教学实践中,而面向生命健康的游泳课程教学具有深层次的价值体系,生命安全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游泳教学有助于激发其本身的教育属性,使学生掌握游泳的技巧与自救方法的同时有助于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的意识教育,提高学生“防溺”的重要性,强化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以达到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目的。

游泳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游泳的技术,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统一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游泳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完善学生的人格,增强道德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生命安全教育与游泳教学互为表里,彼此相承,两者都源远流长,伴随着人的原始社会产生,生命安全教育与游泳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以身体锻炼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认知能力,掌握与应用游泳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提高对社会适应性。

2 生命教育融入游泳教学的现实困境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政策内容较为笼统

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在我国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虽有部分零散内容存在于各种法规中,但其归属不一,约束范围较小,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与评价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虽然颁布实施了一些针对健康促进的政策,但涉及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的文件中对于执行者的规定较为笼统,并未明文规定具体的执行者,导致执行过程存在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3]。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强调技能教学和体能训练,缺乏对生命教育的认知而对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范畴及其地位、是否需要实现生命安全教育以及如何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认知模糊不清。同时,相关政策内容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重要认识,导致相关各政策的执行效果差强人意,呈现出得过且过、形式主义的现象,造成了政策的落实不够具体。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围绕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生命与课程教育、生命教育现实问题等相关课题对生命课程教育的知识构成和具体内容开展论证,但总体上对高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相对浅显且数量较少,相关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同时,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缺乏丰富理论与实证支撑,主要是缺少专业化教材,导致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如何结合游泳项目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理念等没有很好的涉及,对学校、教师等相关主体认识生命安全教育与游泳项目教育的融合不足。

2.2 课程体系建设缺失,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开展模式创新性、多样性不足

体育活动和生命安全教育和是相互贯通、互为促进的关系。自1999年开始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在普及不同运动项目开展、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发展形势的不均衡仍然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旧存在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深,忽视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这一现象,缺少较为合理的联结方式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运动技能教学方式的不科学对学生的身心与个性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4]。目前,综合类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升学考试仍是主要评价指标,导致生命安全教育边缘化发展,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缺失生命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安排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学校体育健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个巨大的挑战。此外,没有明确官方规定在体育课时长有限的情况中,如何合理安排生命安全教育这对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安排有较大难度。同时存在青少年学生不具有对溺水自救的相关安全知识以及自救和救援他人的能力以及应对此类问题的心理素质。

重大生命安全事故的突发偶然性特征导致生命安全宣传具有“时效性”。当前,我国体育教师由于职前阶段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接触有限,缺乏持续性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中对于教师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资源比较匮乏,同时教师本身对于相关方面经验的积累也较少,部分学校即便开设了生命安全教育课,但由于教学人员对生命安全研究不够深入,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只能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在教学中难以理论结合实际,缺乏生动的案例分析,实战的真实环境难以模拟,知识与技能之间得不到转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生命安全教育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3 协同推进合力不足,缺乏“家校社俱”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生命教育体系

图1 “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

生命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游泳培训俱乐部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都承担着重要的义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因此在家庭是实施生命教育的第一站。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家庭在实施生命教育方面比较薄弱,部分家长将生命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健康教育和个性培养,还未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认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推动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一些社会组织对生命教育的完整性缺乏正确认识,多将体测当作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使得生命教育流于表面,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游泳俱乐部虽承担的是学生游泳技能的培养和提升,但在训练过程中也承担着孩子生命安全的保障责任,因此,家庭、社会、学校和游泳俱乐部的协作生命安全教育至关重要[5]。然而,在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校社俱并没有形成合力,而是各自为营,缺乏协作,缺乏对生命教育体系内容的完善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生命安全缺乏家校社俱的协同教育作用。

3 生命教育融入游泳教学的实现途径

3.1 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推动游泳项目建设生命教育体系化课程

造成我国生命安全教育滞后的重要因素是缺乏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因此,在游泳课程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是完善体系的重要一步,要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纳入到游泳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以技能教育为主,理论知识、安全教育等为辅的课程体系,使其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在课程体系方面,可以通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实践练习、生命安全教育讲座、专门化的教材等一系列的措施,完善课程体系构建[6]。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化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理论支撑和基础,以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材为纲领,教师通过制定相关合理的教学计划,推动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展。从生命安全教育的多元角度出发,其次,要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学习的效果,这是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7]。为提升游泳教学环境的安全性,首先强化游泳场馆的配套设施的系统化、标准化、全面化是必要的,如具有官网机构出具认定合格证书的救生设备、急救医疗设备、安全标志以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其次,课前教师要带领学生熟悉场地,讲解注意事项以及提出纪律要求,避免因场地不熟悉出现特别状况。第三,对水质作出严格检验,保障水质合格达标,避免因水质造成疾病传播。第四是成立专门的保障团队。组建有场地管理员、救生员、医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保障团队,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解决。

3.2 推动生命教育课程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实施面向生命健康的游泳课程教学

健康永远是生命当中永恒的话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精神的守护者、传承人,各类学校要坚持“生命至上 安全第一”“守护好生命安全”的原则,提高游泳课堂中规避安全风险的意识。要把讲解安全知识、生命意识和风险规避知识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并将其放在首要位置[8]。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游泳课安全教学管理,标准课堂行为,避免一切违规操作。在课堂上,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提高人身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听从教师安排,杜绝一切有损自身和他人的危险行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课后教师应进行人数清点,立足体育活动,深挖蕴藏的生命教育资源,同时在体育延伸活动期间,开展学生生命教育的活动,增进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实践认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分类教学,针对零基础、恐水的同学加强心理疏导,制定不同水平的游泳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7]。针对体质比较特殊的学生,如晕水或贫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必要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教学,并教导其如何处理身体的不适。此外,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内容的,在课上或课下都应渗透这种生命的教育,体育教师首先需要坚持以德育人,立德树人,不仅注重游泳技能的教育与传播,更应该注重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开展、加强游泳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对生命哲学观等哲学知识的学习。

3.3 强化协同治理,构建“家校社俱”参与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系

在生命教育融入游泳教学中要强化大中小学共同协作,在有关生命教育治理、生命教育实践中加强家校社俱联动。学校、家长、社区和游泳俱乐部要共同打造教学实践方案,明确不同学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构建“家-校-社-俱”联动化游泳生命安全健康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地位,协同家庭、社会、俱乐部协同做好生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发挥俱乐部的等专业培训机构的人才优势,在发展学生游泳技术的同时要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为学生游泳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提供知识普及和培训[9]。加强生命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对学校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师进行系统的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而保障学校生命安全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传授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强化生命安全实践技能训练,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3.4 坚持多层次、一体化发展,完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游泳培训体系

国家是保障生命安全教育发展的前提,推动生命安全与健康体系的完善,首先要强化国家的法律保护体系,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统筹协调促进发展。其次注重专家引领,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从研究生命教育规律的领域出发,加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致力于提出与游泳项目融合发展的方式。各教育部门联合制定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教科书,增强融合发展的理论支撑,同时针对游泳项目的教练员以及教师,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打造多层次、一体化的培训体系,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外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培训,分层次分级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业务水平提升。加强与高校体育院校、心理相关专业院校的合作,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打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游泳事业发展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生命安全教育人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校管理人员公共安全素质,如后勤管理人员等,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言传身教,形成全员育人的总体格局。注重科技助力,打造安全教育实践虚拟现实模拟系统,通过场景化的模拟,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4 结语

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是推进游泳课程改革的需要。新时代,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必要内容,是提升学生身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对生命教育的意义与目的的探讨,完善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提高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认知[11]。学校应该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在游泳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游泳技能,全面认识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性以及完整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心[12]。要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将溺水救助等具有生命安全教育意义的技能内容融入到游泳教学中,教会学生利用游泳技能达到水中自救,甚至水中救人的能力,让游泳教学发挥出应有的生命安全教育功能,从而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1]高原原.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1):122-124.

[2]秦毅妮.体育课程中应渗透生命安全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326-327.

[3]王子朴,孙学明.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2,19(5):93-95.

[4]王语哲.应用PDCA循环法提升高校游泳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研究[J].运动精品,2020,39(4):15-18.

[5]唐少妮.小学游泳课高效安全教学的探讨与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9):154-156.

[6]刘泽旭,余立.湖北省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教学能力考核标准体系研究[J].运动精品,2020,39(11):58-59.

[7]代嘉,李雪梅.游泳安全进校园:小社会与大环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2):124-125.

[8]张世超,翟波宇,陈平.游泳安全进校园课程的教法及效果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47.

[9]马钰璇,罗时,张辉,等.中小学生游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1,37(1):90-94.

[10]李泊青,朱永莉.基于高校游泳课程背景下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变革构想[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0):80-82.

[11]余长铁.游泳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运动精品,2020,39(8):81-83.

[12]孙习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回归途径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4):101-103.

On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Paths of Integrating Life Education into Swimming Teaching in China

MA Qi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Jiangsu, China)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江苏省青少年游泳安全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0364)。

马勤(197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游泳技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拼技能,享丰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