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妮
科技创新是厦门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的核心驱动力和竞争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科技创新的社会伦理风险日益凸显,世界经济态势也出现变局,“逆全球化”思潮迭起,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增加。面对这新趋势, 厦门亟需进一步健全科技治理体系,提升科技治理效能,充分释放各创新主体的活力,营造良性、可持续性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科技治理是政府主导下的科技政策与管理领域的新变革,是科技管理的升维。它源于公共管理领域, 将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科技创新过程中[1]。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政府、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及相关社会角色和公众等, 以促进科技创新为人民福祉和社会安康为宗旨和目的,以合作、协调、竞争和协商的互动形式,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机制,共同管理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方式[2]。科技治理强调多元参与、民主协商和依法治理[3],因此可通过纵向跨层级和横向跨部门跨领域协调各创新主体的关系, 减少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矛盾冲突以及因认知分歧等对科技政策执行造成的阻碍, 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新思路。 科技治理的核心在于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而政府是现代科技治理体系的主要构造者。 因此,从此意义说,科技治理是政府引导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形成科技创新秩序的一种工具。“战略规划-政策措施-法律制度-内部规范” 共同构成了现代科技治理体系的基本架构[4]。 与传统的科技管理模式相比,科技治理更注重宏观治理及系统性, 更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和可持续性, 对科技伦理的问题也更重视。 政府部门的职能也更多地由行政管理者向引导者、协调者及服务者转变,引导、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并有效平衡和防范由此带来的风险。
厦门始终能够正确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从顶层设计上制定战略规划,为科技发展明确战略定位及方向, 为全市创新环境建设提供宏观指引。 2006 年后厦门先后出台《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厦门市“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厦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厦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厦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等规划, 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厦门市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通过《厦门市“十三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厦门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布局重点发展产业, 引导全市各创新主体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科技活动,形成创新合力。 2016 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获批建设后,厦门制定了《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作为指导厦门片区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2020 年6 月海沧区发布了《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发展规划》,集聚省、市、区合力突破医产融合瓶颈。
围绕厦门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厦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励、引导各创新主体共同实现目标。 目前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分布于科技、工信、发改、财政、组织人事等多个党政部门以及金融等相关机构,基本覆盖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所有领域,涉及研发投入、人才、平台及载体建设、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场景示范、上市融资、招商引资、壮大企业、用地保障等类型。 如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厦门市发布了《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细则》《关于促进集成电路双创平台发展的若干办法》《厦门市进一步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涵盖了投融资、人才补助和科研扶持等,还构建了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测试-产品检测认证-保税交易”全链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推动环节通过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有力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 目前, 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已进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布局, 到2025 年产值有望突破1000 亿元[5]。
多年来, 厦门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并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将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举措以立法和政策予以固化,先后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 等地方法规, 有力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其中,《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于2022 年3 月1 日起实施,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促进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 并建立了容错免责机制,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厦门科技创新活动[6]。
为确保科技创新活动有序推进,厦门在法律、规划以及政策的引导与规制下, 制定了各种管理办法和行为规范。 如为规范对相关扶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厦门市科技特派员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厦门市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海沧区科学技术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同时,为规范对扶持项目的管理、监督,提高扶持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厦门市市级财政性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
从总体上看, 厦门科技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并推动厦门科技创新领域发生了系统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 近年来,厦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研发投入大幅提高,科技产出量质齐升。生物医药、 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多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和潜力的中国城市”。 2022 年,厦门入围全球百强科技集群[7]。
当前, 厦门市正以城市大脑建设为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努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四位一体”的数字厦门发展新格局[8]。 这给数字赋能科技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 厦门科技治理虽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如全市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不够、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治理服务工作力量薄弱等。为从根本上解决厦门科技治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建设“智慧科技大脑”,通过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9]。
在基础设施方面,全市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已实现全城覆盖;5G 基站实现岛内室外区域基本覆盖和岛外中心城区及重要室外核心区域覆盖;2021 年闽西南最大的数据中心中国福建(福建厦门)大数据中心竣工[10];2019 年华为首个鲲鹏生态基地以及超算中心落户厦门,2021 年“厦门城市大脑”启动建设。厦门市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覆盖全市六区,持续开放。 在项目管理方面,厦门已建有厦门市产业扶持资金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汇聚分散在全市19 个主管部门的扶持资金,实现产业扶持资金在线申请、协同审批等。在技术成果转移方面, 已有提供技术转移转化与科创服务的科易网。此外,厦门还拥有厦门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厦漳泉科技基础资源服务平台、厦门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厦门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全球创新人才数字平台“凿才” 等科技创新相关平台。在数据方面,厦门在多年的科技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 其中有许多高价值的科学数据。
一是通过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将科技治理的多元主体有机串联起来, 从客观上驱动厦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行服务流程再造,完善全市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科技创新资源数据进行整合集成, 从而摸清全市及各区域的科技创新资源底数,并通过数据挖掘、可视化等技术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决策者更全面地展示厦门科技创新整体情况,协助他们研判创新发展风险、高效配置资源要素、提高成果转化率、精准招商引资等,推动厦门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政府改革创新的过程中, 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办事效率,解决科技服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 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办事成本,强化其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进行民主协商。
借鉴“城市大脑”的成功经验,探索设计“智慧科技大脑”。 “智慧科技大脑”在制度规范、安全防控、运营运维、考核评估等保障体系下服务治理主体,其总体架构主要由能力支撑层、能力开放层、智慧应用层等部分组成(见下图)。其中:能力支撑层主要提供算力支撑、数据支撑、人工智能支撑、业务支撑和人机交互等核心能力; 能力开放层主要提供应用集成、数据集成、消息集成、服务保障和开放服务等能力[11];智慧应用层用于实现科技治理的各类智慧应用,如区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智慧园区等。
厦门野智慧科技大脑冶总体架构设计图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科技大脑” 在科技治理方面可以挖掘出许多应用场景, 如区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政策图谱、创新资源图谱、技术源头掘金、政务服务、智慧园区、智能客服、智能辅助审批、监管决策、舆情监控、产业经济以及精准招商等。下文以“区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政策图谱”“技术源头掘金” 等应用场景为例, 从应用背景、治理目的的角度出发,设计场景的实现方式及应用意义。
(1)区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价
目前,我国“城市科技创新评价”主要有3 种类型:①针对特定级别范围的城市(如国家创新型城市);②从省域的角度对全省及省内主要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③对单个城市(如广州)进行科技创新评价。 ②和③均未见到对厦门的创新评价。因此,设计“智慧科技大脑”的一个应用场景为“区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旨在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和监测数据,对厦门全市、各区及各园区等创新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实现方式为:由本地智库或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知名智库合作,基于厦门高质量发展及科技治理的需要,结合全市及区级或园区等区域创新的特殊性,充分利用“智慧科技大脑”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获取综合评价指标和监测数据,并形成《厦门城市创新指数报告》。这些数据和报告能够让科技治理主体更及时、 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全市及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的现状,为下一步统筹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布局,解决区域创新难点、 制定战略规划等提供决策参考。
(2)政策图谱
目前,厦门已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但政策多数分散在各区、各部门,有的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不够,有的政策知晓率不高、执行效果未知。 因此,设计“智慧科技大脑”的一个应用场景为“政策图谱”,旨在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和评估。 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分析等技术,融合专家的经验,对政策进行系统集成,形成更完善的政策体系,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 此外,通过将政策条件与企业数据进行智能匹配, 实现精准推送,推进政策的落地。
(3)技术源头掘金
为提高厦门科技成果转化率,设计“智慧科技大脑”的一个应用场景为“技术源头掘金”,旨在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孵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式,瞄准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启动科技扫描和成果追溯,挖掘遴选形成重大科技成果清单,通过“智慧科技大脑”对高校科研院所尤其是在厦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动态进行监测, 保持紧密跟踪,建立常态化的跟踪服务对接机制,引导科研成果在厦转化、孵化。
创新是一个城市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科技治理是提升创新整体效能的重要抓手,“智慧科技大脑”是科技治理的有力工具。 因此,厦门应紧紧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加快打造“智慧科技大脑”,深入挖掘其应用场景,赋能厦门科技治理,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增强创新发展聚合力,助推厦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