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优质需要问五个问题

2022-02-20 11:28黄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一节课教学内容内容

【作者简介】黄伟,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小学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教育。

语文教学受到批评与质疑的原因是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效果不显。不过深想一下,影响语文教学质效问题的因素比较复杂。有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的因素,有生活经历和感悟体验能力的因素,也有语文课程综合性、模糊性的因素,还有最为重要的教学因素。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切实、不精准;二是教学内容不清晰、不精当;三是教学评价没跟进、不到位。这些都是语文教学老大难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教学实践已有很大改观,但依然没有形成一种能直面这三个问题、并给予一套系统化解决办法的教学模式。三层级阅读教学对上述老大难问题给予正面回应并尝试予以解决。三层级阅读教学的突出特点在于三个方面。首先,它能够帮助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三层级阅读教学引导课堂教学把教学目标设计在三个层级上,从“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层次选择、设置目标,让目标设计不致远离和走偏。此外,三层级阅读教学追求文本解读的理解层次与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培育层次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够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它能够有效解决教学内容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通过三层级阅读提取教学内容,并依據三个层级确定教学内容的归属和层次,防止将课文内容当作教学内容的问题,即避免教师陷入“教教材”的泥淖。最后,在教学评价上,它可以为教学进阶划分出层层台阶。课堂教学可以凭借“释义”“解码”“评鉴”三个台阶拾级而上,教学停留在哪个层次、达到哪一级目标一目了然。这样,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进行对标评价,使教学评价有依据、有抓手,真正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具体而言,我们在研课备课中、在课堂上、在教学后都应该问问以下五个问题,能对这五个问题做出肯定而满意回答的课,就是一节好课,就是符合“三层级阅读教学”价值追求的优质课。

一、在这节课上,学生到底学得怎样?

也就是说,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最难精准捕捉和最难适度把握的是教学内容。与别的学科不同,语文教学内容需要从课文中提取、整理和加工,而别的学科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中直接移用。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怎么教即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不是说教学方法不重要,而是说教学内容应在第一位。不过,还有一点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重要,这就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关注怎么教。这本来没有错,但是如果教学内容没有选择好、没有提炼好,就一味地追求教学方法的更新,实属本末倒置。我们也可以说,不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而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则是“买椟还珠”。因为教学内容的提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得更好,这是检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关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一节课结束之后,如果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描述和反思,大体都会指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它们的恰当性上,却很少反思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因此,每一节课后,教师如果能清楚地知道并盘点出学生学会了什么,则可以说是有效的,否则无论多么花哨新潮,都是值得怀疑的。所谓学到了什么,主要是指在一节课上,学生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训练了哪种语文能力、发展了哪方面的言语思维。所谓学到了什么程度,主要是指学生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言语思维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是有了一般性的了解?还是有了深入透彻的理解?是初步掌握,还是熟练掌握?是模仿运用,还是综合应用或者创造性应用?

二、凭什么说他们学到了?

当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就不会关注“依据什么判断他们学到了”,因为在这些教师看来,所教的内容就是学生学到的内容,用相应的方法教,就是把内容教给学生了。实际上,从“教到”到“学到”再到“学会”,其中有很大的距离,教到的是内容,而学到的则是内容所蕴含的知识、能力、思维,这就如同你给学生做的是饭菜,而学生吃下去后吸收的是营养,它不仅涉及内容“养分”的多少,还涉及“养分”的吸收与消化。至于“学会”则关涉消化后是否能够融入生命的素质结构里。我们只有在关注了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和学得怎么样时,才会真正关注“依据什么考量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效”。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关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了什么,却忽略学生的实际获得与实际消化、吸收等情况。评价层则涉及评什么和怎么评的问题。确实,教什么和怎么教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但直接评价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是直指核心和关键的根本性评价。反过来说,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来验证。

那么,如何验证?这需要我们制定相关的内容指标。就语文教学而言,核心内容指标有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言语思维。就程度而言,可分为几个等级,如五等级量表。就方式而言,有过程评价、表现评价、结果测评、成果展示等。

三、为什么要在这节课上学这些?

这个问题涉及一节课的价值定位与内容优选两个方面。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广博而深远,它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无论是对个人视野的拓展、情感的升华方面,还是对个人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认真考虑一节课需要培育与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更要讲究其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关于为什么要在这节课学而不在那节课学,为什么要学这个而不学那个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斟酌。一是从所学内容的衔接性来思考,即上一节课学了什么,这一节课上所学内容应该是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延展与深化,以构成知识链上逻辑的一环;二是从课文的优势价值来思考。一般说来,一篇课文往往隐含着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而某一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或思维点最适合在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中落实、内化;三是从学习时机来看,即在某个节点上,学生最需要或最适宜学习某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上述三方面来判断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以及如何侧重、如何强化。

在“为什么要在这节课学而不在那节课学”这个问题上,许多教师都没有深入思考,都只是随着教材的安排“自然漂流”。实际上,在选文这一全息性的课程内容中,到底精选哪些内容来进行教学,需要教师认真斟酌。因为,这个问题不明确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看上去很丰盛,但学生实际所得却甚少的问题。

四、为什么这些内容需要教?

当我们弄清了“为什么要在这节课上学这些”之后,我们就应该追问:为何需要教师来教且为何用这种方式来教?这能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教学方法的价值以及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适配性问题。我们知道,语文是可以自学的,比起其他学科来,语文更便于也更适宜自学。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教师教呢?这主要取决于教学的目的性与科学性两个特性。学校教育语境中的语文课程学习,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有学习科学性的追求。课程与教学的目的性与规定性,要求通过教来确保——确保在规定的时段内达成既定的目標。同时,教可以让学习更高效、更合理、更科学。简言之,让教来确保学科教育的目标不会走入误区且易于达成,让学习的目标更明、学习的效率更高、学习的质量更好。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教是低效的,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还不如让学生自学,所以教学之教必须是高效的、合理的。

制约教的有效性因素很多,比如,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适切性,学情、教学条件与教学方法的适配性等。其中,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教学方法的适配性问题,即选用的教学方法能否与教学内容相吻合。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我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来教?事实上,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更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包打天下”。因此,教师需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如果教知识,则可以用讲解、讨论、提问等方法;如果教能力,则要给予学生程序与策略上的指导,同时加强训练;如果教道德和情感,就应创设相关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设计两难命题以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导正价值选择,加强学生的情感或道德体验等。

五、所教所学是“语文”吗?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容易导致教师对语文学科本质认识的模糊化,从而在处理学科内容时出现“捡到篮里都是菜”的现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问一问“所教所学是‘语文’吗?”。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与其专业定位常出现错位现象,具体表现在:对语文之外的东西特喜欢教,对语文之内的东西不喜欢教,甚至不教。是不是教“语文”,既表明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和学科立场,也彰显了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责坚守;既关涉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也关涉教师的学科素养问题。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如果没有敏锐的专业意识和明确的学科立场,就看不见“语文”在哪里;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职责坚守,就会不明就里地喜欢跟风,即使指明了“语文”在哪里,他也抓不住、教不透。什么才是教语文?简单地说,就是教学生学语言,学语言基础知识,学语言基本运用;教学生学阅读,学会阅读并理解各类文章;教学生学表达,学会用母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心思意愿;教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运用语言形式来深入思考。

当然,语文的内涵极其丰富,它与人生、生活、生命、社会、自然、道德、情感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教语文不可能撇开语文所蕴涵的内容而单教语言形式。事实上,内容和形式虽可分开研究,但在文本中两者是有机结合的。所以我们在教语文时可凭借内容加深对形式的理解,强化对形式的掌握,也可借助形式的理解强化对内容的感悟。但我们不能粗暴地将内容——文本主题、思想、情感单向地向外延展,这样的教学容易脱离语文而成为另外一门课程。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又使语文教学不得不涉及某些相关内容,但涉及某些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我们应该问一问:它到底与语文有多大关联?对于关联度,我们可以对其划分等级:强关联、中关联、弱关联。关联度强,即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那当然应该多花一些工夫。如果关联性较弱,那就尽可能少教或不教。毕竟课堂只有四十分钟,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关键时间要用到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学习上。这才是讲求效率的教学,也只有精准的教学、专业的教学才能做到低耗高效,否则必定是高耗低效。

当然,上述五个问题也是有层级的,但它们都包含在三层级阅读教学中,或者说,三层级阅读教学正在努力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品位,追求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进而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中生根。

(责任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一节课教学内容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