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梅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将德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更为流行的趋势,因为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简单地提供德育理念来从根本上加以理解。只有通过对师范类课程的有效渗透,才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從而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水平。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帮助小学生提高德育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德育渗透;渗透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党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教育理念的更广泛推广,也确定了我国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
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有着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新课程标准》主张把品德和数学教育紧密联系,把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与日常生活中,在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生活技术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怎样成为更优秀的人,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和专业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道德教育是指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与培养。它是培育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方面。同时,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换句话说,德育是指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和表现,预测一些学生的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德育的关键
道德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思维和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培养和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形象和教师所体现的精神对学生有着巨大而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和容貌实际上可以感染学生的美,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强调教师的带头模范作用。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而且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道德激励学生。教师应该用高尚的行为教育学生,用真诚的语言感染学生,用欣赏鼓励学生。教师的行为、言行不断地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比语言课更直接,比活动课更持久,比书本课更全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数学课德育的目的。这样,学生在享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对教师的尊重,认识到教师对教学的责任感。这将极大地促进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二、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数学本身有很强的准确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具有严谨认真的学术精神。首先,在解释数学概念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应详细说明数学公式的具体功能;板书要有条理,推理要准确,对小学生要起到严格认真的指导作用。其次,小学教师也可以开设启发式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展示、解释并进行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训。在现代数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榜样效应和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手段。将教师作为榜样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教师必须用自身的行为和一举一动影响学生,并通过认真的教学风格和细心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在现代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原则。假如教师仅仅口头教育学生是不行的,此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反思与总结。这样有助于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小队探讨的方式,这种学习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学生的学习要达到提升自我和帮助他人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认识到个人制订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之间的联系。只有在团队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成功。在早期阶段也可以先习惯于认真对待他人的学术成就。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但他们渴望进步。而身为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要以一律平等、鼓励优先的态度对待他们,批评只会让他们感到自卑和消极。意识到自身不足的学生卸下了精神负担,意识到了发展自我的机遇,他们将直面挫折,逐步消除缺点,成为受人们所喜爱的好学生。学生的榜样体现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仔细寻找优秀学生,以激励其他学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给学生设定的要求应当因人而异。
四、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数学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对德育有更全面的了解,促进他们德育技能的提高,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参与过程中充分调动思想和思维的理解力,这样才能有效地诠释德育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情况,及时提取德育信息,及时给学生灌输积极思想。例如,如果我们理解“小时和分钟”,在教学中,可以这样介绍这个话题:展示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的图片,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请学生说出“神舟十号”的发射时间,询问学生“神舟五号”何时返回、多长时间返回等问题。教师通过摄取生活中激动人心的事件来进行话题和总结,不仅能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外部信息,还能及时给学生爱国、奉献的理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然,在理解“从时和分钟”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还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不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思考。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进而将数学知识与德育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德育水平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课主要结合相关内容,通过有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和一些数学史,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反映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数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统计表格,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德育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思想和数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的根本目的是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当然,德育必须采用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这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教来实现,而应通过长期的感化。德育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单纯靠制定规章制度是很难完全渗透的,还要利用课堂上的各种机会进行引导,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波.试论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J].成功:中下,2018(2).
[2]于洪生.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0(21):32.
[3]蔺海玲.多措并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19).
[4]陈蓓.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J].小学生(下旬刊),2018(12).
[5]李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