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杰
(金昌市中心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比较常见,属于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的呼吸道疾病,多由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反复感染引起。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免疫力降低,成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随着环境污染、人口老化等因素,发病率逐年上升[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起病缓慢、病程漫长、病情迁延等特征,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容易损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时可能造成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准确地确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该病的诊断标准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虽可以诊断疾病,但无法明确患者肺部病变程度、合并症等情况,临床应采取其他手段明确患者病情。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便、检查迅速等优势,容易为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为进一步研究CT影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本文择取120例疑似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120例,2019年11月—2021年1月在甘肃省金昌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咳嗽、气喘、咳痰等临床表现,经临床症状初步判定为疑似慢性支气管炎,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4±4.3)岁。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都提前了解研究的内容,表示同意参与研究,且研究的整个过程均接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监督。
所有的病例患者都进行CT检查,检查仪器为GE 64排128层螺旋CT机,检查参数为管电流350 mA、管电压120 kV、矩阵512 mm×512 mm、层厚5 mm、层距2~5 mm、螺距1.375。具体步骤包括:①CT检查开始前,技师应该仔细地检查CT设备的电源是否已经接通、室内的温湿度等是否已经调整适宜,以确保检查时设备运转正常。②CT机开机后,经过系统自检、预热,技师检查机器的存储情况,应将硬盘的可用容量控制在50%以上。③录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单号、主治医生、入院诊断等基本信息。④检查开始时,技师应先指导患者仰卧或者俯卧在检查床上,可选择头部先进、后进,并将检查床的高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后,将患者送入到扫描孔中。⑤CT扫描范围为患者左右锁骨上缘到膈顶,将模式调整为胸腔部位,根据检查的项目预设所需要的扫描序列。扫描后对图像中的扫描部位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和目标部位的情况不相符,应及时重新扫描。⑥将扫描获得的图像上传至图像处理站进行重建,获得最终的CT扫描结果。⑦由3名主治以上影像学医师诊断扫描结果,2名及以上医师确认属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则该患者CT影像学结果为阳性,如2名及以上医师确认患者无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征象,则CT影像学结果为阴性。
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联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效能进行计算,并与金标准进行比较,诊断效能项目包括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等于真阴例数和真阳例数之和占所有病例总和的百分比,特异度等于真阴例数占真阴例数与假阳例数和的百分比,敏感度等于真阳例数占真阳例数与假阴例数和的百分比,阳性预测值等于真阳例数占真阳例数与假阳例数的百分比,阴性预测值等于真阴例数占真阴例数与假阴例数的百分比。所有的诊断结果都是阳性记为真阳性;CT影像诊断结果阳性,金标准诊断结果阴性记为假阳性;CT影像诊断结果阴性,金标准诊断结果阳性记为假阴性;所有的诊断结果都是阴性记为真阴性。
分析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CT影像学特征,包括轨道征、肺大泡和肺气肿、浸润性或磨玻璃样改变、线状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间质增生)、蜂窝影、支气管扩张、结节影(肺泡结节、间质结节)。
通过SPSS 21.0 专业统计处理软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利用%、表示计数、计量资料,通过χ2、t值验证,数据间差异以p检验,P<0.05表示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准确率为97.50%、特异度为97.22%、敏感度为97.62%、阳性预测值为98.80%、阴性预测值为94.59%,与金标准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和表2。
表1 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
表2 比较CT影像与金标准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效能
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最常出现的特征依次为轨道征、结节影、肺大泡和肺气肿、浸润性或磨玻璃样改变、线状影、蜂窝影、支气管扩张。见表3。
表3 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在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和周围等部位的组织中发生的炎症性疾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主要发病季节为冬季,由于老年人群的机体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降低,成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准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是临床控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3]。该病主要由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是造成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直接原因,在流感流行的季节更加容易感染,发病率呈明显的季节性。空气污染、吸烟是诱发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外因之一,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空气质量逐渐下降,损伤呼吸道;烟草燃烧后产生的化学物质进入患者呼吸道后,可逐渐破坏绒毛,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患者的体质则是引起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群的免疫力、呼吸道防御功能均逐渐下降,也容易引起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4]。该病早期的病理变化以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发生坏死、脱落。粘液腺增生、分泌旺盛,出现粘液潴留等,患者的细支气管、肺泡壁不断增生,久而久之可发展为阻塞型肺疾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长期的炎症能使患者的呼吸道上皮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最终发展为肺部恶性肿瘤[5]。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提高老年患者的肺部功能、生活质量。该病的治疗以抗感染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且如果服用抗生素过量,容易造成耐药,不利于进一步治疗,因此,在治疗前明确患者病变程度、肺部功能情况、是否有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6]。
C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主要通过X线对人体的横切面进行扫描,经过后台计算机的集中处理后呈现出来,具有分辨率高、操作方便、检查快速等优势,不但可以获取人体横切面的图像,能有效地避免体表脏器、肋骨等的遮挡,其三维重建技术还比较好地解决了传统X线检查的重叠问题[7]。目前,临床主要通过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但缺乏对患者肺部病变程度的掌握,应用CT影像检查能观察患者肺部的具体情况,明确是否具有合并症,排除肺部恶性肿瘤等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准确率为97.50%、特异度为97.22%、敏感度为97.62%、阳性预测值为98.80%、阴性预测值为94.59%,与金标准结果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CT影像诊断在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上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可以应用于临床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中,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在对CT影像结果的分析中发现,最常出现的特征依次为轨道征、结节影、肺大泡和肺气肿、浸润性或磨玻璃样改变、线状影、蜂窝影、支气管扩张。其中轨道征多由于两下肺管、支气管壁增厚引起;肺大泡多位于肺尖部、膈处,合并有管壁组织光滑;肺气肿的表现为胸廓的前后径均出现增大[8]。临床可通过CT影像学表现,对患者的病情、合并症等进行判断。如果老年患者具有肺气肿的表现,且与正常的肺组织无连接,可判断为轻中度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和间隔旁型的肺气肿;如果合并支气管血管束异常,或气管的周围出现浸润、肺内发生磨玻璃改变,即可诊断合并感染;病程较长可能合并支气管扩张,上述表现均可为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CT影像诊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能清楚、直观地显示患者肺部病变情况,明确病变程度,为医生确诊疾病、制订治疗计划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