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享受医疗保健要求提高。医患对医药信息的了解存在很大差异,医患交流不足等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许多医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应对医患冲突。必须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如何加强医德教育是思政教育关注的课题。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应不同于其他教育对象,医学生思政医德教育需要采取适合医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政医德教育实效。
道德是人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规则,用善恶行为评价标准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1]。道德反映各阶级不同善恶规范,随着生产力水平发展变化。职业是社会分工从事专门业务的社会劳动。社会劳动要求从业者遵循一定职业准则产生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者负有的道德责任,适用于特定行业领域,在生活中制约人们的行为规范。医德是调节医患关系的道德要素总和,医务人员的行为要有利于患者健康。
医德具有人道性与普世性等特点,医学为人类健康服务,医德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产生发展,医德相比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要求,古今中外著名医学家强调医德修养。现代医德理论吸收传统医德人道主义等思想,要求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将医德定义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是规范医务人员思想行为的准则。通过医务人员治病救人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以医疗职业原则规范为思政工作内容,对医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思想教育活动。医德教育对培养大医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医生医疗技能、养成医德人道主义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学习各阶段,在实践中发展医德内涵。医学生尚未形成人生价值观,建立系统化医德教育体系非常迫切。
医学生是以医生为职业方向的学生,医学生有多种专业,分为医学管理与工学类。思政教育是人在阶级社会的实践活动,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正确道德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政道德素质的过程。思政教育是社会与个体目标结合的活动,思政教育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与针对性。医学生思政教育针对特定教育对象进行内容整合,适合医学生思政教育要求。医学生思政教育目标是培养思想素质过硬、医德高尚的卫生工作者[3]。医学生思政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院校,在医学人才医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医学生思政教育特点体现在与专业教育结合,突出医德教育。
医学生医德思政教育对医学人才培养具有独特作用,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医学人文精神与尊重生命的品德。市场经济思想理念与传统价值取向冲突,医疗卫生机构面临处理社会经济效益等问题,当今医疗体系面临深入改革,部分医院开始向经营化方向转变,一些医疗机构经济指标超过医务人员承受能力,导致医务人员违背医德要求。强化医务人员道德素质是医德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
医学院校加强大学生医德教育非常必要,体现在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要求对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针对医学生进行思政医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医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医学生是教育培养专业化人才群体,社会需要具备良好品德的医学人才。思政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医学生思政教育可以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加强医德教育可以将思政教育理论具体化[1]。
医学院校学生加强医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促进医学生适应医疗职业,更好地顺应社会环境,有效回应当前医疗事故增多的现实。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关乎医疗卫生系统风气,医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医德的重要性,奉行医务人员应遵守的信条准则,是应对医务人员道德水平下滑的必然要求,是医学生科学规范自身行为应有的准备。夯实医德是医学发展的基础保障。道德意识支配人的思想行为,医务人员医德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有效的医德教育通过宣扬主流价值观,结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训练医学生伦理决策能力,对医德行为合理性深入思考,建立医务行为准则要求[2]。
医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医学生思政医德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近年来人们对医务人员医德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医学院校不断加强医德教育课程设置,医德教育探索许多新的形式。但我国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起步较晚,医学院学生思政医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医德教育内容认可度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实践活动少、对学生医德评价机制缺乏等。
医学教育要提高学生医德素养,医学伦理道德教育成为高校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调查显示不少医学生价值判断趋向功利化,某些医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医学职业价值[3]。反映出医学教育中过多强调竞争效率,导致一些医学生缺乏责任情感等人文内涵。大部分医学生缺乏良好医德意识,必须加大对医学生医德思政教育。传统医德教育过多强调理论课程考试,大多数医学院校教师非临床医生,使得医学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医德课程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当代医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医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削弱学生对道德理念的追求,表现为过分追求享乐主义、不重视社会公德等。
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思教育问题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准确全面把握医学生医德思政教育问题原因。医学生医德思政教育主要原因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外在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方式单一[4];社会经济与虚拟网络环境影响医德教育;学生思想形态易受到外界影响,对医德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人的人生价值观出现偏差,拜金主义倾向明显。部分医生出现拿红包等行为,医疗机构的不良行为对医学生医德修养产生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城市用人单位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当代大学生医德教育缺乏环境基础。医德教育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政理论知识,目前高校医德思政教育教师普遍对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医学生实习中带队教师大多为医院行政人员,个别临床教师不良行为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讲授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很多医生对医学职业精神关注不足,很多医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阻碍学生医德素养的提升。
医德是影响医务人员态度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医德教育对医学院校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价值[5]。当前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对医德素养情感认知非常重要。医学院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探索有效的医德教育路径。医学院学生医德思政教育要从学校社会家庭与学生方面入手,要求构架科学的医德教育内容,通过加强医德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提升医德思政教育成效。
医德是医务人员遵循的职业道德,医德教育旨在培养医学生高尚医德。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要使学生了解基本内容,使学生具有医务工作职业素质。医学院学生医德教育要贯穿于入学教育全过程。新生入学要求将专业学习与医德紧密联系,医学院校要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将人文素质与医学专业教育联系,重视医学人才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中要使学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围绕为病人服务召开专业课讨论,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医学院思政医德教育要加强学生医德规范学习,医德教育中要保持民族医德价值规范体系,强化民族爱国精神,树立合作服务意识。优秀的医学生要具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公平对待病患家属的职业道德观,要求医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运用不同价值观衡量人际关系。医德思政教育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由于不同人群受到环境影响不同,医德行为呈现多样化,不同医务人员受到不同的医德教育,为树立良好职业操守,要根据医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医德教育要融入素质教育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注重文理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劳动纪律教育等。
医学院医德思政教育中教师发挥关键作用,临床专业课教师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融入医德内容;实习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通过临床医务人员言传身教,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辅导员在医德教育中要积极掌握各学科基本原理,深入职业精神、医学伦理等内容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医德素养。从事医德思政教育的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医德思政教育教师要率先垂范,通过建立奖罚制度促进良好医德风尚形成。学校领导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思政教育课程教师的医学知识水平,充分发挥辅导员思政德育的作用。
校园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契合,融入本学校文化传统,在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医学院校要利用校园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学生医德素养。医学院校文体设施要凸显医德文化,如设计选择学校雕塑考虑学校实际,营造烘托医德的氛围。高校环境与医德教育适应,艺术环境建设布置与医德教育整合,如通过广播站宣传医德榜样,通过墙报强调医德重要性。高校精神文化要与医德教育目标协调,高校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等产生重要渗透作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发挥校园精神文化载体作用,为提升学生医德素养服务。精神文化显性载体为校徽校训,应在校歌校训中融入医德内容,让大学生在理解校训中明白医德的重要性。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后备军,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思政教育非常重要,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网络高速发展对传统医德教育提出很大挑战。医患关系日益紧张,部分医务人员道德素质下滑,严重危害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医务人员要重视人文关怀,提升医德素养,医学院校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医德思政教育。医德思政教育要把医德教育与医术培养结合,坚持核心价值观导向,从健全医德思政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