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茹
2021年8月8日,由北京重力聿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力聿画公司”)打造的首部跨次元美食类纪录片《不白吃的食神之旅》上线,并迅速得到广泛关注。截止到2021年10月19日第一季完结,收获了全网2亿播放量和B站评分9.8分。从上线开始,《不白吃的食神之旅》的热度就水涨船高,首日播放量突破1000万,互动量达到600万,拥有了300万的粉丝量,引起了数家媒体的关注①。
继《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走红以来,纪录片借助新媒体的裂变传播,华丽转身,走向大众。虽然一直以来,表达国家意志、传递社会价值导向都是纪录片的重要主题,但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美食或文化类纪录片的风靡,纪录片的题材越来越丰富,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根据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1》,近几年,纪录片的网络关注、资金投入、产量及市场规模不断上涨,其中,随着中国媒体形态的变迁,新媒体纪录片的发展尤其显著。而在题材方面,18~25岁的年轻受众偏爱的纪实题材前三名分别为美食、人文及文化传统②。美食类纪录片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探究美食类纪录片的创新表达,为未来美食类纪录片发展提供借鉴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不白吃的食神之旅》这部网络美食类纪录片好评如潮,为研究提供了范本。
在二次元文化兴起的当下,爆红了许多部国产动漫,如《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姜子牙》等。大众对于二次元文化接受的视域变宽,二次元动漫人物成为大众新的审美偏好。重力聿画公司经过调研发现,消费类虚拟形象的动画短视频并不常见,且消费类的素材丰富,能够保证内容稳定输出。同时,美食动画的商业模式相较其他类型,优势比较明显,它可以与食品、快消品、餐饮行业深度结合。在纪录片《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创作之前,“不白吃”以科普知识博主身份面向受众。2019年,动漫人物“不白吃”在抖音短视频《油条竟然是南宋网红吐槽神器?》中第一次与大众见面。该账号运营3年获得2050万的粉丝量,年带货量近1亿元,取得可观成果。于是,重力聿画公司奋起直追,打造“不白吃”IP,在抖音账号的粉丝基础上成功为《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引流,使其成为爆火的节目。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导演在创作时遵循的最大原则是客观记录,最大程度上不去干涉被拍摄对象。《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在创作时首次打破了这一原则,在纪录片中融入虚拟动画形象“不白吃”,并以“不白吃”为讲述者穿插在每一集的纪录片中。“不白吃”的形象被设计成长长的嘴巴,脸颊两旁写着“吃”字,背后背着一双长筷子,用幽默风趣的语调说着标志性台词“嘤嘤嘤”“我真是太有文化啦”。这样一种“萌式形象”和“萌式表达”巧妙地使纪录片这一比较正式、严肃的影片类型用更加接地气、年轻化的话语基调表达,令观众耳目一新。同时,《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并没有忽略纪录片传播文化、价值观的功能。每一集介绍完美食,后半段都会挖掘美食制作者或美食本身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探讨“传承与坚守”“人生路上的成长”“生活本味的探讨”等主题。观众在获得娱乐的同时,还能受到不同地域性美食文化的熏陶,增加对生活、人生的感悟与理解。在第1集《李叔的湖南臭豆腐》中,主人公李叔当年因为下岗,为了维持生计出摊卖臭豆腐。在传统纪录片中,对于这种事件的塑造与表达倾向于渲染主人公的生活艰辛不易、社会的风云变迁等主题,整体影像基调偏向严肃、低沉。而《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对于这一选题呈现的是乐观、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例如,人物小贩李叔在出场时说着欢快的rap,配乐是情绪昂扬的鼓点、贝斯等现代乐。这种影像话语基调更适合生活压力大的年轻人娱乐放松,对待生活乐观的态度也给年轻人以正向引导。
法国学者罗兰·巴特将影视文本分为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可读文本在本质上是吸引的、消极的,受众是被规训的。这是一种封闭的文本形式,更易阅读,对受众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可写文本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去阐释文本,甚至重新书写文本。后者凸显了文本本身的“构建性”,邀请受众参与意义的建构③。网络综艺节目是一个和纪录片完全不同的节目类型。综艺节目强调娱乐放松,而纪录片注重表达人文情怀,富有文化内涵。可以说,综艺节目更加“浅显”,是可读文本,而纪录片文本更具有可读性、建构性,是可写文本。
许多艺术电影着重将文本塑造为可写文本,虽然观看之后受众能够产生有内涵的思考与想法,但不具有娱乐性。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大多数上班族想要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进行娱乐放松,可读文本的影视作品拥有很大的市场。《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在制作中将两点同时兼顾,在受众享受娱乐的同时,纪录片本身所蕴含的浓重人文色彩也让受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美食文化、中华美食匠人精神传播。例如,在节目中,许多画面都呈现了特效元素或具有综艺感的花字字幕。背景音乐有综艺节目中常用的“众人哄笑”音效、“眨眼睛”音效、“挥手”音效以及受众在短视频平台上常听到的年轻化音乐。这种做法接地气,消除了观众和节目之间的距离感。这些形式表达使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欣赏性。同时,节目并未忽视纪录片的文化输出功能,并不单纯关注美食本身,而是通过美食映射背后的人,让观众不仅了解到美食,更了解每个匠人和其地方特色的传承技艺。《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对地方性传统美食文化具有扩充作用,让本地文化在全国流传,正能量内容引发观众共鸣。带领观众走遍中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中国广袤大地上孕育的不同美食风味,探访各地美食,并深入背后故事,带领观众多方面感受中华美食和它所在城市的魅力。
近几年网络传播的纪录片将内容生产权下放到普通用户手中,虽然产出了大量作品,但是难以保证质量,导致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中国纪录片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报告》显示,纪录片的受众76%来自一线城市,55%月薪在7000~20000元之间,82%年龄为18~35岁,74%接受了本科及以上教育。这充分说明,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已不能满足纪录片市场专业化、高质量的需求。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PGC(专业生产内容)和OGC(职业生产内容)的模式。在PGC和OGC生产方式之下,纪录片生产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更加专业。《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就是专业生产内容下的典型案例。重力聿画公司由动画专业出身的朱雨辰成立,公司发展初期就创作出《食神魂》《八九不离2》等优秀动漫作品。其中,《食神魂》以中华美食文化为主题,填补了中国国产动画美食类番剧的空白,并凭借动感的美食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剧情,收获了全网4亿播放量,B站评分9.4分的好成绩。在积累了充足经验之后,重力聿画公司创作了动画纪录片《不白吃的食神之旅》,抖音账号“我是不白吃”为其引流,迅速收获大批粉丝,打造“不白吃”IP。同时,公司通过消费端反哺加深IP设定,采取“线上+线下”的变现模式,线上以“不白吃”虚拟动漫形象直播带货,打造IP周边、授权产品和自有品牌。例如,“我是不白吃”目前通过授权或自营开发周边衍生品“50+SKU”,品类包括盲盒潮玩、家居用品、玩具、服饰、文具等。重力聿画公司还联合磨铁图书出品漫画书《不白吃漫画食物简史》《了不起的食物简史》。这两本书原汁原味地呈现了“我是不白吃”和美食之间的故事,用轻松幽默的漫画形式,详解食物背后的起源和逸事,老少皆宜。线下开门店,推出自己的品牌零食,如“我是不白吃”的藕脆片、卤烤鸭脖/鸭锁骨、大片芒果干、金枕头榴莲、麻辣小龙虾等。这些商品不仅在抖音等平台销量表现优异,也进入了盒马、711、友客便利等全国数千家便利店和KA(直接销售终端)渠道。目前,“不白吃”已经形成了“内容+消费”IP。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社交媒体呈现的内容越来越朝着“短平快”的趋势发展。大众长期处于这种“体量小”“节奏快”“内容多”的信息环境之下,阅读习惯发生改变,很难再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厚书或者观看一部时间较长的影视作品。人类社会已从传统阅读步入“浅阅读”时代。学者张彩霞在《浅阅读的时代表征及文化阐释》一文中将“浅阅读”时代的特点总结为浅显性、图文化、娱乐性④。影视作品虽然与书籍具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但是在浅阅读的习惯之下,大众对影视作品的时长接受度变低,更倾向于观看时间短、节奏快的影视作品。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除了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还受到现实时间的影响。现代生活节奏快,社会分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个体在时代新技术的加持下,成为一个“多功能体”。现实使大众的个人时间被压缩,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娱乐。在此背景之下,大众更多会选择能够让自己迅速娱乐放松的方式。而传统纪录片节奏缓慢、时间长、没有戏剧冲突的特点使其没能成为大众影视娱乐的首要选择。
2010年,凤凰卫视首先提出了“微纪录”这一概念,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将其阐释为“篇幅较短、诉求单一、视角微观、风格纪实”,并在纪录片奖项中做出规定,“最佳微纪录片奖时长不超过12分钟”⑤。微纪录片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纪录片的地位,纪录片开始活跃在大众的娱乐生活中。例如,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从罗马到长安》,优酷视频播出的《了不起的匠人》等,都以短时长、快节奏、高质量受到广泛好评。《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开启网络“美食类微型纪录片”之路,每集10分钟左右的片长,契合当代年轻人审美和观看视频的习惯。大众在上班闲暇之余或乘坐地铁之时就能完整观看一集,快节奏的影片基调使观众迅速沉浸在美食的世界中。将美食的美味与人文教育功能同时输送给观众,娱乐之中不失深厚内涵,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同时,短时长方便观众分享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纪录片得以在观众中进行二次传播。微时长给予《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多种传播渠道,使其在一众纪录片中脱颖而出。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者。新媒体所具有的去中心化特点,使信息的传播权下沉到大众手中,信息传播从点对点传播变为面对面的传播。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众多自媒体平台,例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等。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者,都可以申请表达自己观点的新媒体平台账号,自媒体日渐成为信息传播的有生力量。《不白吃的食神之旅》紧跟时代潮流,全方位利用新媒体平台为自己宣传,其在哔哩哔哩、爱奇艺、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网易等多个平台上播放,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网络媒体本身自带热点,还能利用大数据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及喜好进行精准推荐。除此之外,网络播放的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不白吃的食神之旅》迅速获得一大批粉丝。
社交媒体是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进行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目前国内大众常用的社交媒体有社交网站、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处于同一社交群体的人拥有相同审美、兴趣、爱好的可能性较大。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传播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社交平台设置了对话框,方便好友进行交谈分享。用户在社交平台获得一个高质量作品,瞬间就可分享给好友,进行二次传播,作品可以迅速在其圈层之中发酵传播。因此,利用社交媒体可以达到双倍的宣传效果。《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在微博、微信上均有同名官方账号,在纪录片播出期间,官方微博定时发布花絮、纯享版视频,发起#美食种草大赛#、#美食新品安利大赛#、#就问你看完饿不饿#等话题,建立粉丝问答群,根据粉丝推荐选择下一集的内容,并通过微博抽奖等形式积极与线上网友互动。而在抖音、快手这些更具娱乐性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当用户刷到“我是不白吃”的官方账号并对其作品点赞之后,平台便会根据算法推荐,不断推送相关作品,提升《不白吃的食神之旅》在粉丝群体中的传播力度。粉丝分享给自己的好友,进行二次传播,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不白吃的食神之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纪录片《不白吃的食神之旅》以“二次元+纪录片”的模式,通过虚实结合的演绎方式,成为打破二次元壁垒的第一部美食类纪录片,其在制作内容、呈现形式、传播方式的创新上,强强联合,形成了永动机制的多“飞轮效应”。优质的纪录片具有自带流量的特点和强大的传播属性,而多元化的传播链条形成病毒式扩散,多方面加持之下,将中国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美好传统蕴含于片中,绘制了一幅中国美食地图,为以后的美食类纪录片创新提供了范例。
注释:
①2亿播放量!B站9.9!首部跨次元美食纪录片不白吃的食神之旅第一季完结[EB/OL].国际在线,2021-10-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158760520 78644&wfr=spider&for=pc.
②刘阳.中国纪录片研究发展报告2021[EB/OL].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2021-04-27.https://www.hubpd.com/c/2021-04-27/996929.shtml.
③牛光夏,牛鹏程,李东锴.媒介融合语境下纪录片类型与风格的拓展[J].当代电视,2019(01):55-58.
④吴燕,张彩霞.浅阅读的时代表征及文化阐释[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32-136+144.
⑤王春枝.微纪录片: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新样态[J].电视研究,2013(1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