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破圈”探寻

2022-02-19 08:28黄彩琳
视听 2022年6期
关键词:破圈新闻标题热词

黄彩琳

热词凝聚着大众的智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调剂着更有温度、更多姿多彩的生活。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热词有:家国情怀、不忘初心、逆行者、躺平、破防、赶考、赓续、内卷、逆袭、C 位、硬核、点赞、官宣、给力、洪荒之力、中国梦、精准扶贫、互联网+、追梦人、工匠精神等。

一、热词特点

一是使用频率高。热词是指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被大众所接纳和高频使用的词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热词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和标签。例如,2016年8月8日,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我国仰泳选手傅园慧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引用了“洪荒之力”这个影视热词。该词很快被大家效仿和使用,成为调侃的常用语,也入选2016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

二是更新速度快。热词直接来源于社会热点话题或新闻事件,随着热点冷却而慢慢失去新鲜性和吸引力,曾经炙手可热的词汇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十几年前很流行的“打酱油”“俯卧撑”等,现在的使用频率大为减少。

三是通俗、幽默、含蓄。热词来源于生活,通俗易懂,或蕴意深刻,或幽默诙谐,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例如,“佛系”一词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之后该词经过网络传播而走红,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佛系”一词因其通俗形象的表达而流传至今,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二、引用方法

(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标题中引用热词最常见的方式。例如,《【不能忘却的纪念】清明思故追忆火光中的“逆行者”》(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4月4日《新闻在线》),标题中直接引用了“逆行者”这个热词。又如,《上思:高空喊话空投口罩获网友点赞》(广西广播电视台2020年2月10日《经济新观察》),标题中的“点赞”一词也是直接引用。

(二)化用

化用是根据内容需要对热词的个别字或词进行变换、修改、句式仿写或谐音修辞等。

1.部分化用。保留热词的部分字,根据内容需要加以灵活运用。例如,《【我在浪尖上】甘文俊:物理98分哥不是“神话”只爱做题做笔记》(广西广播电视台2020年7月17日《新闻在线》),标题中的“哥不是‘神话’”部分化用“××哥”(犀利哥)的热词。

2.句式化用。借用与热词伴随出现的句式,进行合理仿写造句。例如,《【搜民生】云南:药酒不是酒?男子酒驾被查忙“甩锅”》(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11月27日《在线大搜索》),标题中借用了热传的句型“不是……”,进行仿写。

3.巧用谐音。谐音是利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热词中的某个字,产生辞趣效果。例如,《【沿着高速看广西·乡村振兴·荔浦】给“荔”!靠“浦”!》(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9月5日《沿着高速看广西》),标题中化用了“给力”和“靠谱”这两个热词,与“荔浦”谐音,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再如,《【沿着高速看广西·乡村振兴·覃塘】动筷!“覃”系荷塘“食”力名扬》(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8月29日《沿着高速看广西》),标题中的“覃”是“情”的近音,“食”是“实”的谐音。

三、新闻标题引用热词是电视话语方式创新和文风出彩的表现

新闻标题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的眼睛,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会给受众留下第一印象。表达新颖、蕴意深刻的标题更容易得到受众的接受和认可。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电视新闻标题在创作和提炼上也应该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使用群众乐于接受的语言。

热词本身是一种社会流行的新鲜元素,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新闻写作上合理恰当地引用未尝不可。在电视新闻标题中引用热词,让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符合受众的收视体验,容易引起共鸣。

(一)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考验创新能力及“内功”

2017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新闻工作者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把握时代主题、紧跟时代脉搏是必备的素质和要求,创作优秀的新闻作品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热词是时代的产物,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需要新闻工作者扎实深入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深挖细节、提炼语言,升华出点睛之笔,使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感染力。恰到好处地“借用”热词,是新闻工作者内功的厚积薄发,而这种水到渠成的驾驭,是多年实战历练的结果。合理的引用是一种创新,是一道复杂的工序,在源于真实新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凝聚着智慧和汗水,考验着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争取更大光荣】广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良田稻香话丰年》(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7月27日《广西新闻》),标题中使用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一句话:“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此处引用看似巧合,实则折射出记者的“深耕”。

当然,新闻标题中引用热词这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是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生搬硬套地嫁接、盲目博眼球而进行的不恰当引用,就像狗尾续貂,只会适得其反,令人生厌。

(二)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考验专业素养及“文风”

清新正气的文风体现着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电视新闻标题的提炼也是新闻写作的一部分。新闻写作要改文风,新闻标题的创作也可以尝试新的表述方法,改成通俗易懂、受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大部分热词是有温度、有思想的词汇,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紧贴着时代的标签。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更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例如,《【云端有奇遇你好东博会】借“云”翅谱新章》(广西广播电视台2020年11月27日《新闻在线》),这个标题契合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云上共享东博盛会,数智共创丝路新篇”的办会形式和理念。该标题创意新颖、用语简洁、句式对仗工整、内涵丰富。

电视新闻标题如何合理引用热词是门大学问。创作者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把自己置身于时代进步的潮流中,经过探索、钻研、实战历练,摸索出一套可供借鉴的经验。当然,合理引用的前提是在不改变新闻本质基础上的创作,是对新闻的加工和创新。反之,歪曲新闻事实的粗制滥造和浮夸大话不是创新,而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必须坚决杜绝。例如,《平南:千宫粉黛满眼春》(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2月28日《准点直播》间)、《【小康圆梦】丰收节里感党恩硕果满仓话振兴》(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9月23日《广西新闻》)、《战“疫”天使梁小霞:濯濯冰雪花遗世满芳华》(广西广播电视台2020年6月2日《新闻在线》)、《文化长廊没“文化”壁画墙上闹笑话》(广西广播电视台2020年12月24日《准点直播间》),这几个标题在创作上运用热词元素进行仿写或改写,词句简练、形神兼备,呈现了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借鉴和参考。

四、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的作用

融媒体时代,为吸引受众,争夺市场份额,各路媒体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博眼球、博流量,在新媒体平台上,“标题党”恣意横行。传统的电视新闻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是电视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深陷竞争的旋涡,传统电视新闻的优势被冲击,出路在何方?如何满足任性的受众挑剔的“口味”?改革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新闻标题引用热词就是创新的方法之一。好的电视新闻标题就是吸引受众的广告。广告做得好,有利于提高收视率、提升市场份额,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概括来说,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标题更新颖。千篇一律、平淡无奇的电视新闻标题容易让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而新颖的新闻标题自带新鲜感,满足受众的收视审美需求,能让人眼前一亮,会心一笑。热词往往具备新鲜、时尚、正能量等元素,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如果电视新闻能恰到好处地将其引用到标题中,则标题更出彩,新闻报道也能锦上添花。例如,《第44个植树节:植此青绿美化壮乡》(广西广播电视台2022年3月12日《广西新闻》),该标题不用“植树造林”等普通词汇,而用了“植此青绿”。在这里,“植此青绿”部分化用了“只此青绿”,让人不禁联想到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中惊艳全场的舞蹈《只此青绿》。该标题意境幽深,新颖有趣,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新闻标题更贴切。贴切的新闻标题,能提升新闻的整体协调性和受众收看的舒适度,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可看性,给受众平易近人的感觉。在电视新闻标题中引用热词,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同感,引起共鸣。例如,《桂剧<校长爸爸>再现瑶山筑梦人》(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8月23日《广西新闻》),标题使用了热词“筑梦人”。在广西,大部分受众都很熟悉都安高中莫振高校长的事迹。他30多年资助300多名贫困生顺利考上大学,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近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自己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瑶山娃走出大山,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命运。莫振高用自己的身躯托起瑶山孩子的梦想,他就是孩子们名副其实的“筑梦人”。

最后,新闻标题更精炼。受众看电视主要体验的是视觉感受。设想一下,如果电视画面三分之一以上覆盖着标题,受众被迫放弃或忽略一些重要的画面来消化喧宾夺主的标题,就会影响继续往下看的欲望。而简单、精炼的标题会让人一目了然,不用再三琢磨,这种收视体验自然就愉悦得多。例如,《超给力!大新龙眼插上“云”翅膀》(广西广播电视台2021年8月9日《正午播报》),这个标题简单明了,短短的12个字就把原因和结果讲明白了。“给力”这个词凸显着互联网平台的强大优势,这篇报道使大新县的龙眼拓宽了销路,打响了品牌,为乡村振兴助了一臂之力。

五、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应该注意的问题

热词引用到电视新闻标题中,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锐意创新的尝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热词也不例外。热词具有周期性,在具体的引用实践中必须注意引用不当和滥用的问题。

一是热词引用不当。凡事过犹不及,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也应有限度,不能过度追求热词而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标题中引用热词是锦上添花的技能,不是哗众取宠的炫耀。电视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面子,但这面子工程要大方、得体,才能配合真实有料、不乏内涵的里子。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不是牵强附会地给新闻戴“高帽”,使用不当容易弄巧成拙,成为笑柄,得不偿失。我们不能因为引用热词存在的风险而抗拒它,热词作为新生的社交词汇,已经融入百姓的生活中,这是客观事实。新闻工作者若想驾驭它,需要一个学习和修炼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好职业底线,不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才是创新之本。

二是热词滥用。电视新闻标题在引用热词的过程中,如果片面追求热点效应,就容易走上“傍热词”的误区,导致引用过于频繁和泛滥的现象,让受众产生厌恶的情绪。热词作为一定时间内流行的热点词汇,新鲜度有时限。在引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取舍,不要让受众觉得有“炒冷饭”的嫌疑,不要让受众看到标题后觉得很“out”或很“low”。这是过犹不及的效果,电视新闻工作者应避免踩雷。

总之,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必须与新闻内容相契合,不能使标题产生歧义或文不对题,应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切勿因小失大。

六、结语

电视新闻标题引用热词是新闻标题创新的方法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巧妙恰当地引用热词,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积累实战经验,锐意创新,才能得心应手。唯有初心不改,迎接挑战,才是新时代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

猜你喜欢
破圈新闻标题热词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热词
热词
热词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热词
CCG EXPO 2020|让动漫破圈,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