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强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成长为技能型人才的职能,还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与提升道德实践能力的重任。教师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确立德育主题,发挥数学德育感染力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认真领会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落实“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突出德育主题。
新时代要求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过硬的技术技能,更需要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提升数学技能。教师要认真筛选数学德育素材,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正确的价值引领,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为推进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有明确的目标,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使德育渗透能够根据具体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过程,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以数学知识技能为载体,实现德育的有机渗透,而不能脱离数学教学内容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无目标地盲目或随意渗透。德育目标的设计来自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合,教师要以数学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为依据,寻找教学内容与德育的结合点,避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德育理论性说教。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教学与德育的渗透是辩证的统一,教师要认识二者的关系,发挥其相互促进作用,实现知识技能教学与德育渗透效果的最大化。一方面,数学知识是德育渗透的载体,是德育观念有力的理论与事实论据;另一方面,德育内容的渗透又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产生促进与深化作用。知识技能教学与德育渗透的相互促进作用表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是情感态度培养的依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数学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的同步提高。
德育渗透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要树立持久渗透观念,全面深入探究教学中的德育素材,以新课标、德育大纲及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为依据,梳理与整合德育内容,依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于教学过程的适当环节中。教师要树立养成教育理念,把德育渗透作为数学教学的自觉行为,以量变促质变,坚信持之以恒地渗透会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提高,学生会将优秀的思想品德内化于自身文化及道德认知结构中。教师要注重点滴积累,切忌急于求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本身的逻辑性、抽象性等通常会使学生产生认知与理解困难,但数学的这些特点对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及实事求是的品格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数学具有的抽象性特点,教师可以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大量的直观性思维,使学生由量变到质变,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如教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时,教师认为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向量,所以这些公式只需要学生能够记住,学会套用,但这只是浅层次的学习,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是不具实效性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几何法证明锐角中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也可以先应用三角形面积推导差角公式的正弦公式,再进一步研究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同时应用及巩固前期所学的知识。经过探究与实践,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与严谨性,从而养成认真演算、求真务实等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
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如我国数学发展史上出现的杨辉三角、刘徽割圆术、祖冲之圆周率等,都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研究成果与贡献。教师需要借助具有感染力的材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回望中国数学发展史上的成就,促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如教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上方程求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九章算术》中就阐述了用算法形式求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等的具体方法,北宋数学家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就用“开方作法本源图”来解三次方程。学生了解数学史,可以学习数学家们不懈探索的精神,对古代数学家充满敬意的同时,也会对我国取得的伟大数学成就产生自豪感。
社会呼唤未来人才具有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实际上,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关心集体及他人的品质。数学学科教学要注重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在适当的环节融入责任意识培养主题。如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活动,让学生列举不同的实际案例,学生在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每个学生负责某个项目或者环节的探寻与总结。学生在组内合作互动,分享探究成果,在小组互动中提高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责任感,因为合作中有分工,自己是合作团队中的一分子,需要积极探索与协调,才能保障小组集体成果的探究,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
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使学生立足数学探索过程,发扬不怕困难的精神,获取探索成功的快乐。在学生面对困难,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教师可以融入数学家陈景润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艰苦的探索历程和故事,让学生明确陈景润之所以能够攻克世界难题,攀登世界数学高峰,离不开他对数学的执着追求,离不开多年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如教学“用样本估计总体”这一内容时,数据量和计算的复杂程度是对学生学习信心的考验,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学会对数据进行分类,学会计算样本的均值,计算方差时要先计算均值,再每一个分开求差,最后再整合在一起。在数学探究过程中,不能忽视过程的严谨与细致,要深入了解样本估计总体的实际意义,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高中数学德育素材的丰富性,为教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提供了优势条件。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所具有的德育优势,根据学生的特点,完善与优化德育渗透环节;同时,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避免出现令学生厌倦的抽象理论的说教式德育,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技能教学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载体,使德育与数学知识技能教学水乳交融,潜移默化,如春风化雨,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技能与德育素养的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