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永恳 覃玉琼 杨 敏
习近平2019年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改版)对“政治认同”素养增加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述。纵观近五年的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文化生活的主观题,对学生“家国情怀”的考查力度更是有增无减。高中思政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化生活课程资源,探索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多方策略。
从高考角度看,我国2016—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文化主观题考查的中华文化有:民族精神在某个时期的突出表现、精气神、先进思想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国诗词、创新精神、中国高铁技术、先进文化、杂交水稻技术、传统村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河文化等。从中可以看出,国家通过高考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和民族精神”等中华优秀文化的养料,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提升家国情怀素养。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要主动深耕教材文化生活中的优秀文化代表和高考考查过的优秀文化,把它们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丰富养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增强精神动力,塑造优秀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开发融媒体功能,采用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就会让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还可以主动获取和整合丰富的材料情境,为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甘老师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节课中就充分发挥了融媒体的作用:课前让学生通过融媒体“学习强国”收集“抗疫”主题素材;教师在融媒体客户端下载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视频;使用融媒体软件组织学生对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重新填词,为学校抗疫宣传片制作主题曲。通过甘老师的课堂展示,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在使用融媒体“学习强国”收集“抗疫”主题素材时接触到了不同“最美逆行者”的先进事迹,在整合和筛选资料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了“家国情怀”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而教师在课堂准备时使用融媒体辅助教学,也让学生在尽情享受课堂时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感悟了中华民族无论处于怎样艰难的境遇始终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所以,教师用好融媒体资源,能够整合丰富的时政信息,给学生最新的、最直接的“家国情怀”情境材料,让“家国情怀”培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不仅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更要加强理论修养,让思政课基础理论深入人心。文化生活课程资源中有很多旗帜鲜明的理论,它们都可以作为“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论基础,例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等。教师需要深挖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事例、现实材料,把这些理论讲透、讲清楚,才能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这个理论,最后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政治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的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多渠道地开发文化生活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时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挖掘上,还应该以高考考题为航标,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的资源开发,让课堂更加高效。通过整理,笔者发现2016—2020年高考新课标开放型主观题主要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设问,学生要想获得这种解题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答题的灵感和思路。教学实践证明,“第二课堂”的开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同时提升高考文化生活题目的答题能力。下面两节课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课例一:“传承红色文化”主题班会课
设计目的:红色资源是一座“富矿”,充分利用好这座“富矿”,从中汲取家国情怀培养的不竭动力。
班会内容:
活动环节一,班会开始前一个月班主任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观当地红色景点,收集红色资源。
活动环节二,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参观或者收集的红色资源,图文并茂地展示红色资源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并分享红色资源的影响和作用及感受。
活动环节三,组织学生讨论议题“如何开发、利用、保护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并引导学生以本地红色资源“百色起义”和“湘江战役”等为例。
活动环节四,学生写下此次班会课交流的心得体会,将其粘贴在班级板报栏,以方便学生进一步交流与讨论,让红色资源在班级形成话题。
课后反思与总结:学生通过本次“传承红色文化”主题班会,深入了解了一大批优秀红色资源和文化,在收集、整理和交流这些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学生深受革命战士精神的鼓舞,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课后关于“红色文化”的文化生活主观题中表现优异。
课例二:家训、家风建设讨论课
设计目的:习近平的家国情怀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家风建设,让学生参与家庭家风、家训的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践行力。
活动环节一,布置学生寒假期间“与家人一起商议讨论自家家风、家训”的任务,写出来,拍照上传至班级群(可附上家风家训的发展由来)。
活动环节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选出你最欣赏的家风家训,并写出支持的理由(该环节可增强学生对家庭美德的认同感,知荣辱,树新风,增强对家庭建设的责任感)。
课后反思与总结:家好,国才好。每个家庭都是祖国的一部分,每个家庭如果都能拥有良好的家训家风,家庭将会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安定。根据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信息,本次“家训、家风建设”讨论课,增强了家庭成员的沟通,增进了共识,加强了家庭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家国情怀”的种子在每位家庭成员中生根发芽,本次课堂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从高考层面上讲,如果全国卷出题涉及家训家风的话题,相信学生定能从容应对。
积极开发文化生活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提升学生践行“家国情怀”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比较自如地应对全国卷高考文化主观题及文化开放型主观题。
通过充分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融媒体资源,以课程基础理论为养料增强理论的吸引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具体途径,开发文化生活课程资源,让“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更加扎实,落实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也能让学生增加高考取胜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