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化体验中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建构的初步思考

2022-02-19 03:28:03马金凤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215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方式

马金凤(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215000)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理解。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教师应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效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应及时改变说教式的德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内心自动生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鉴于此,笔者选择了生活化体验的教学方式,试图以此来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有所进益。下面,本文就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中的《走向未来的少年》为例,来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建构离不开生活化体验

生活化体验是由两个关键词组成的。其中的生活化,强调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无论是道德认识的建立还是法治意识的形成,只有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这些认识的建立以及意识的形成才有一个真正的基础。而且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所形成的道德认识与法治意识更容易与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能够带着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与意识去看待生活并判断生活中的事物;其中的体验,则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通过“身体心悟”去完善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水平。综合来看,我们就可以认为,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则是使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就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的真谛。

“走向未来的少年”是一个与初中学生认知非常接近的话题,也是学生可以将此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理解与运用的课题。在这个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生活化体验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在与生活素材的互动当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比如,针对“多彩世界中的我”这个知识板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之下,去认识世界的“多彩”,思考“我”在“多彩世界”中可以怎么想、怎么做。再比如,针对教材中提到“农村女孩小玲向外国网友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师就可以将其演绎为学生自己向他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个亲身体验,使“我”与“世界”衔接起来,这个衔接会因为自己的主动参与体验而变得“多彩”。

因此,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确实离不开生活化体验,生活化体验也确实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

二、道德与法治知识建构生活化体验实施例析

在道德与法制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采用生活化体验的教学方式,首先是一种理念,其次才是具体的教学行为。而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转变,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得到实现。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为了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成效,通过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十分关键,其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足,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要想让学生有真正的体验,并且真正达到生活化的要求,还需要有具体教学策略的支撑。

例如,在“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内容当中有一个板块,即“探究与分享”,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很普通,为中国乃至世界做着普通的事。他们做的事看似普通,却不可或缺;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结合这一表述,课本中举了这样一些例子:一是中外工作人员合作进行物探施工,二是中方工作人员向参加11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的嘉宾介绍中医文化,三是中国青年在2014年立马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角”宣传环保,四是中国医疗队在柬埔寨实施眼科手术……通常情况下,这一内容都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是笔者却注意到学生在阅读这一内容的时候比较认真。而且笔者通过课下与学生聊天,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班级内很多学生对这一部分极其感兴趣。究其原因,有学生说:“我们自己也是普通人,也希望知道自己将来能够做些什么事……”

结合学生的这一认识,笔者重新调整了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去谈谈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为身边的人、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当然主要探讨的话题还是能够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事情。

这个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他们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能做的事情的意义所在。而正是对这个“意义”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或者对想做的事进行重新思索。比如,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话题:当自己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甚至别人还嘲笑自己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经过讨论,学生形成共识:正因为有人对有意义的事的认识持不同观点,所以我们才更需要坚持,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坚持做有意义的事,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地风清气正。

三、生活化体验策略运用离不开教学资源开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生活化体验的教学策略是不可或缺的。所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越紧密,学生就越感兴趣,参与的热情也就更高。另外,要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支撑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元素,教学资源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既要坚守宏观价值理念,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拓展社会的、生活的、师生交互形成的等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发展。

在开发教学资源时,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然后将学生的这些认识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对照,思考两者之间有哪些地方可以衔接。一旦衔接成功,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就可以进行得比较充分。当然,教学资源的开发只是一个前置性条件,要想让学生高效地加工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真正让学生在教学资源的利用过程当中有一种生活化的体验,那还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去加工这些资源。

四、结语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了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同样也需要重视学生对生活素材的加工,这样才能真正促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从而实现教学的预设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方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