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9 02:26白建华陈晓江张建华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植物学导图记忆

白建华,陈晓江,张建华

(忻州师范学院 生物系,山西 忻州034000)

0 引言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一门课程体系完整、教学内容庞大的传统课程。在生物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1]。 其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从微观上掌握植物内部结构特点,从宏观上识别常见植物和珍稀、特有、濒危植物,以及植物类群识别等,目前的学习内容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解剖分类。 “植物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内容繁多、知识面广、记忆知识点多、内容跨度大等特点。 学习的难点是植物形态、分类的记忆,单纯依靠教材内容记忆,学生学习难度及强度较大。 目前,大学“植物学”教学中普遍面临着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散、多、广,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弱等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等也是问题[2]。 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低于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预期值,影响了“植物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英国Tony Buzan 博士首次提出符合思考规律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够综合促进左右脑的潜能,有效地提高大脑的逻辑、条理、顺序、文字、数字、图像、想象、颜色、空间等的思考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形成一种图形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量呈指数式增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符合思考规律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在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实践[3-4],但是在具体实践应用中缺少广泛性和普遍性,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诸多学科领域推广和实践。 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根据心理学原理和思考规律,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把知识点有序紧密联系的特点,及其可视化程度较高的特征,在“植物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满足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

1 “植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多媒体辅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植物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学生基础弱

“植物学”课程的开设时间是大一,学生并未接触过多的相关知识,所以专业基础很弱。 要求学生在三四十个教学时间内记忆大量的专业术语已经困难重重,何谈理解后的专业术语表达和众多内容的掌握,也就谈不上学习能力的提升。

1.2 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课堂教学主要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讲授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教学信息量的最大化,也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条理,以及重难点的突出等优势,但是音频、视频对学生听觉、视觉的冲击时间较长时,随之而来的是听视疲劳、情绪波动、积极性锐降。

1.3 部分学生学习热情的断崖式变化

教师授课发现一个普遍规律,每当学习绪论时,能唤起学生学习植物的强烈兴趣、探索的欲望、努力的决心。 学习第一章细胞组织时,课堂是互动教学式,教学效果非常好。 当开始植物器官部分的教学时,互动式教学逐渐演变为教师为主的讲解式,学生被动地听课、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开始弱化,学习热情到了低谷。 笔者对这种现象进行过教研讨论,也和学生进行过交流,和学生达成一致,因为细胞组织部分学生是有基础的,加之课前预习,课堂上能紧跟教师的引导进行思维;进入植物器官的学习时,就像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专业名词词汇量大,一些专业概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专业术语表达,这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压力较大,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植物学”课程学习中开始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

1.4 学生凝聚知识点的能力还没有形成

课程中知识点较琐碎又分散,章节中内容衔接也不紧凑,学生构建系统、全面、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很大的困难。

2 思维导图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它可以借助线条、颜色、图像的使用,协助记忆,增强创造性,同时个性化,是一种增强记忆、赋予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思维导图的理念方法运用已经成功涉及各学科领域,其独特的趣味性、概括性、简洁性、创意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针对“植物学”课程特点以及现行教学中的问题,在“植物学”教学中选用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思维导图教学法。 近年来,思维导图教学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效果的提升方面已经取得卓越成效。 “植物学”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维和记忆的优化

根据脑细胞的形状和形式绘制的思维导图符合大脑联想和想象的工作方式,可以优化思维和记忆,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2.2 知识整体框架的构建、重点的突出

思维导图是集图画、关键词、节点与线链接起来的多彩的图文结合体,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能使课程内容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

2.3 静思细构学习品质的养成

在学生预习课程内容时手绘思维导图可以构建起一章一节的知识框架,将枯燥的课本文字知识转化为颜色丰富、层次分明、个性鲜明、活泼的知识笔记,预习时能养成静思细构的优良学习品质。

2.4 提高做笔记的效率

学生的预习导图在课堂中可以丰富为课堂笔记,这样提高了记笔记的效率,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听课,对具体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维导图的灵活性利于交流,课堂教学增加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修改导图,在听课的基础上修改,修改后同学间进行导图的交流,可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

2.5 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手绘导图、丰富导图、修改完善导图这一过程坚持一学期后,学生预习及绘制导图时间明显缩短,由开始时的被动接受,甚至是抗逆、应付逐渐向主动转变。 学生将一学期的思维导图整理在一起时,看到首张到末张的巨大进步,被自己持之以恒带来的收获所震惊。思维导图的应用,让课堂活泼起来,体现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越来越顺畅,情感越来越深,学生也学会了学习的一些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了信心满满的坚实基础。

3 思维导图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教学中实践的主要是学生制作预习思维导图,通过学生预习导图的制作利用,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效果,反思总结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具体过程如下。

3.1 预习作用的布置

教师以章布置预习作业,一般要求完成时间是一周或二周,就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而定。 预习后将本章内容浓缩提炼制作思维导图,导图的构架和分支的繁简因人而异,一生一铅笔一思维一导图,导图留有修改补充内容空间。 能比较轻松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制作节导图,不统一要求。

3.2 预习导图的检查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作业,收齐后教师进行逐一细阅了解学情,检查知识整体框架的完整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是否正确、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教师带着检查出来的共性问题去教学,这是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个性问题期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自行解决或在交流环节解决。

3.3 课堂笔记的记录

对于学生来说,上课记笔记是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以往课堂中记笔记主要是抄板书,记录教师的表述,课堂时间用于记笔记,独立思考的时间缺失。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记笔记变成了拍课件,课后补笔记,忙听忙拍忙补占用学生不少时间。 预习导图应用到课堂记笔记中,可以留出听、思考时间,解决导图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发现解决个性问题,丰富预习导图,让其成为课堂笔记。

3.4 讨论交流

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并制作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不仅是让课堂变得活泼高效,还可以节约时间。 邻座同学可以利用10~20 min 进行思维交流,看看其他同学导图的构建,讨论知识点的完整性,站在另外的思维角度学生不仅能发现邻座同学的优缺点,一般在此环节也可以解决导图中的个性问题。 同学间这种交流,既扩散了思维又逐渐学会了表达,对于学生情商的提高也有明显的作用。 交流后继续修改自己的导图,使其更完善,便于后续查阅、复习。

3.5 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可以将平时的零散知识有机整合,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可灵活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完善后的导图用来复习,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固有的复习模式。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充分地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复习提纲,同时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再将这些问题总结出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最终促使学生快速建立和完善知识网络,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植物学”的知识点。

4 结语

本文对师范类院校生物专业中“植物学”课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对思维导图在现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针对学生预习导图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轻松把握教学内容重点及知识结构,提高归纳与记忆能力,也有利于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 学生可以迅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习惯、思维等,进行个性化的知识重点或难点记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及记忆效率。 思维简洁明了、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课后巩固学习、查阅复习、讨论交流等,节省大量学习时间。 思维导图在“植物学”教学中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和具体,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学习,才能更好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继续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并在其他专业课程推广。

猜你喜欢
植物学导图记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植物学
植物学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