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辉(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31540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渐引入了网络微课资源,并对整个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微课资源主要借助视频展示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优势,利用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的微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认知,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在学习、探究中欣赏艺术,提升美术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寄托,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表达和期待。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微课资源整合了视频、音频等元素,相较于传统教学手段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网络微课资源,创设美术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实现对美术课程内容的有效探究。
例如,在《巧用碎纸片》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通过简单有效的活动唤醒学生联想和想象,让他们体验创新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利用联想和想象将废纸材料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为学生展示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一堆碎纸片被灵巧的双手简单加工后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在制作的过程中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声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并逐渐引出课题,同时引出小老鼠的几个小伙伴的名字,要求学生利用给出的碎纸片创作出这些小伙伴。在视频的引导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教师则再一次利用动画演示拼贴画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形象联想,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动画内容,通过添画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完成碎纸片的创作。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网络微课资源活跃了课堂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美术学习、艺术创作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网络微课资源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课程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并对课内学习进行有益补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角,激发了学生拓展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微课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与补充,将课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课内的美术知识,更能够拓宽视角,获得新的学习途径,充实学习过程,提高美术学习效果。
例如,在《水彩游戏》这一课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水彩的流动变化、水色交融,指导学生设计奇妙的画作,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力、调控力和想象力。在游戏活动中,为了提高水彩游戏的效果,丰富学生的创作技巧,教师利用微课,对几种常见的创作方法进行总结。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介绍中配合了相应的案例,如刀刮法结合雪花的创作,蜡笔法结合树叶、夜晚灯光、繁杂人群的创作等。在微课的指导下,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得到拓展,同时学生也掌握了更多的水彩创作技巧,并在游戏中加以实践、不断完善,这样让游戏活动充满创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自主探究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在产生学习的动机,还应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欣赏、创作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美的认知和追求。网络微课资源相较于传统线下课程资源,其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形式上更加开放。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推送微课资源,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自主探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泥娃娃》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网络微课资源融入各个学习环节中,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在课前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微课。微课中插入了儿歌《泥娃娃》的动画,为学生展示活灵活现的泥娃娃,以引出本节课主题。然后设置课前准备任务: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准备陶土以及泥塑工具一套。接下来,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并利用微课为各组学生展示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引导学生之间互动讨论,辅导学生用陶土、工具制作泥娃娃,并进行装饰。在课后活动中,教师利用微课指导学生拓展学习,为学生示范展示陶艺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陶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进行线上展示、交流,并给予评价和激励。在这一案例中,美术教师将网络微课资源融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创作,有效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作能力。
教学中重点的有效突破,往往决定了教学的成败。直面教学难点,研究破阵之法,练就解难之功,是教师做好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学习、技能发展还是在情感塑造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困难,而抓住难点进行集中突破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网络微课资源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将难点内容纳入微课之中,引导学生集中学习、探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难题的方向,促使学生在参与中突破困难,实现发展。
例如,《刮出来的画》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所谓“刮画”就是以刮的方法来作画,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刮画纸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刮画的特点、刮画的技巧等,指导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美术语言,创作出心中美丽的刮画作品。在教学指导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变换作画工具、作画方法,形成不同的画作,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难以灵活掌握不同的刮器,在使用刮器时不会控制力度,难以形成理想的创作效果。针对此,教师针对刮器的使用设计微课,并结合相对简单的画作,详细说明力度控制的方法,以及不同的力度所形成的大小、疏密、宽窄、轻重等画面效果,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帮助学生掌握刮画技巧,并尝试创作出富有审美情趣的作品。
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针对难点反复学习、思考、实践,最终突破难点,而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升美术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领域,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促使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评述也是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并发挥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敢表述自己对美术课程教学及美术作品的建议,进而逐渐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美术品位和素养。在“欣赏评述”方面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微课资源,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充满艺术气息的美术作品,提高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和色彩性,以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欣赏,进而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微课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美术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可以点拨学生的创作技能,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在网络微课资源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特点,欣赏美术作品的独特之处;同时,还可以拓展教材内容,引入更多的美术作品,拓展学生的见识,使其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小学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描绘生活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路。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并在实践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念。陶行知先生在阐述生活教育相关理论时曾言:“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要的教育。”根据这一理论的指导,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根据生活的需要设计美术教学主题,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实现创作。
在生活教育实践中,网络微课资源的运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在“瓶子变个样”的教学指导中,教师鼓励学生回归生活,用废弃的各种瓶子制作工艺品。但是,许多学生在进行生活化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开始。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将生活教育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美术与生活关系的了解和认知;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场景与网络微课资源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直观的美术体验环境,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实践获得美术创作灵感,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进行美术创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视频记录自己用瓶子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展现“瓶子的艺术”,表达自己的创作感想,进而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资源沟通美术教学与生活实践,拓展美术教学的范围,拓宽学生创作实践空间,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创作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合理运用网络微课资源,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美术学习情境,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美术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欣赏美术,提高学生的创作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熏陶中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