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 梁嘉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国民素质也经过了更新迭代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不再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对于少儿在艺术领域的拓展也愈来愈重视。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少儿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有很多种,但是在教育领域的多种科目里,在美术课程中植入传统文化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艺术有多重表现形式,而这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本身就来源于几千年以来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的植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少儿美术的多元化发展。但是就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程度来说,他们依然无法对艺术作品中蕴藏的高度艺术价值进行完整的感知。而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艺术价值归根究底就是对于文化的凝聚与创造性的表达,因此从传统文化着手,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多维解读与深度理解。
美术课程本身就不局限于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对于少儿美术教学来说,美术的实践性更为突出,必须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参与进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以及美术内涵的理解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将传统文化知识植入少儿美术教学中,也绝不是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与理论的生搬硬套,更不是口头上的讲解,而是将其扎扎实实地融入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地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艺术价值以及魅力。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有的教师对于传统文化并没有深刻的切身体验,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来源与掌握非常片面,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与美术教学的融入时,经常生搬硬套,没有自身的见解。另外,部分美术培训机构的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重视程度不高,觉得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技法和考试成绩,注重短时间的画面效果和艺术考级培训,忽略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首要条件,是将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于传统文化有切身体验和一定程度的思想认知。教师在当下中西方文化深度结合的时代里,要明确传统文化植入少儿美术教育中的意义,重点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积累,才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及独特的艺术内涵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挖掘美术中的传统文化
美术这门学科的魅力不仅来源于艺术性的美,也来源于其艺术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美术课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许多发现美并感受美的条件,还能促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以及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达到对于真理的吸收以及情感的升华。在此基础上,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美术教学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激发学生热烈的爱国情怀,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整合民间艺术
我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漆画、版画、刺绣、泥塑、面塑、剪纸等。这些民间艺术的诞生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精神品质的升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我国众多劳动人民以及手艺人的智慧精髓所在。小学美术教师在少儿美术的教学中可以将这部分民间艺术融入进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物质的文化载体来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根据传统文化教学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体会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平台,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3.在美术技法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在美术技法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通过专业美术技法的学习来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例如在岭南版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水墨游戏》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中国水墨画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通过水墨画中独特的绘画工具、画面效果、表现形式来展现中国传统艺术强烈的民族个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研,例如美术与语文、综合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了传统古诗词之后,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陶艺、雕塑、书法、绘画、布艺等,采取情景式手法和立体场景化展示的方式,与校园文化布置有机结合,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切身理解。
综上所述,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开拓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深厚文化底蕴,进而提升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民族精神与凝聚力。但是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不是两三节美术课就可以实现的,更多的是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渗透,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改善教学模式、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