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东莞启智学校 刘太祥
随着我国全面融合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发展障碍问题,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长期不断的社会融合教育训练,是帮助自闭症孩子获得基本生存和社交技能的主要手段。当前我国手机移动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普及,给有特殊需要的残疾儿童如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学习提供训练资源和有力支持。
微课集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具有短小精悍、碎片化、非线性学习的特征,符合了自闭症学生的思维规律,容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我们紧紧围绕着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功能的核心目标,研究并推出了自闭症儿童教育康训练微课程,内容项目涵盖:智力发展、自理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培养、语言运用训练、人际交往与学习、行为准则规范等。这些内容横向联系,纵向从易至难、循序渐进,适用于每一个自闭症儿童社会功能的康复需要。
教育类的App 能够被安装到不同种类的电子终端中,而且不会因为使用的时间、地点等条件所限,教学使用非常方便。使用平板(手机)等触摸屏设备可以降低自闭症儿童操作难度。目前,教育App 有以下几类:
1.交互学习类App。按照适合幼儿心理和成长的规律,能让孩子情景化参与人机互动学习。
2.视觉支援类App。软件设计符合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让自闭症孩子在视觉提示下进行学习和生活,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3.认知识字类App。画面生动,图像有趣,音效动人,操作简单。游戏配有闯关模式、虚拟情景和角色扮演等学习模式,还能个性化定制学习内容,深受小朋友喜爱,学习效果明显。
4.社交故事类App。如绘本森林是一款主要面向3~11 岁的小朋友量身制作的绘本视频阅读软件,内容包括了中文版的绘本与英文版的绘本,以及原创版的绘本,用户还可以自己选择为这些绘本进行配音。
1.设计自闭症教育康复训练微课程。自闭症患者的核心功能障碍包括社交困难、行为局部和兴趣狭窄等。通过改善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的社会机制和功能,以微课程为核心设计和构建一套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培训、自理技巧、语言培训、运动技巧、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
2.一生一案,精心准备送教内容。我们目前所实施的就是“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施教内容和方法,对于被送教的中小学生,他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制订了“一对一”的个性化健身教育方案,主要表现在四个重点方面:一是情感系统、言语、情绪、心理等健身康复项目;二是清洁、洗脸、刷牙、食物、如厕等日常生活必修课;三是开设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等传统文化专业课程;四是开设唱游、体育、美术、娱乐等多种专业技能项目。
新媒体平台不仅能够吸引到自闭症儿童的目光和注意力,降低教师们组织教学活动的难度,减轻教育工作的压力,还能够为其提供一种新的教学干预手段,构建起一个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增强教学效果。我校送教队伍积极依托新媒体社交平台对自闭症进行融合教育宣导,开创了学校的公众号,利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采用了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推广自闭症融合教育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技术,亲子游戏活动、居家健康训练、家长康复训练手册等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微课程资源。让媒体平台能够服务于更多送教上门的特殊孩子和家长。自线上资源平台运行以来,有效破解了送教上门学生学习难、家长不会指导的基本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送教上门教育质量,探索了一条家校合作的线上线下教育新模式,取得了成效。
在对自闭症儿童康复与教育的过程中,恰当合理地选用App 的视觉支援、社会故事、识字、情绪表现等功能,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为促进师生之间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感和互动性,也有效地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教学《学习就餐》为例,教师利用安装有教学辅助软件的平板(或智能手机)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于平板上所呈现的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在做出示范性的操作后,让每个学生都去进行训练,当每个学生的手指接触到课堂辅助软件里面的教学卡片,就会有丰富声音的提示,即形象生动又能够反复进行认读,既有视觉感知同时还有听觉的辅助,还可以进行各种手指运动和力量的练习,学生都很主动、清楚地将这张图片直接指给与沟通相关的对像,让学生和对方都知道自己的要求,在此次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满足了每个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得沟通更加富有现实性。
总的来说,无障碍的信息化环境,特别是通过新媒体营造的智能化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干预训练是实现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教育的新途径。下一步需要做好几点:
一是各种类型的App 发展迅速,质量层次不齐,给老师和家长的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议相关自闭症教育专家可以甄别和推荐设计合理的App,为老师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受教师开发水平限制,开发的微课资源品质参差不齐。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把新媒体资源创造性地运用到特殊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以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