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应突出“三味”

2022-02-19 01:33黄映东
师道(人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味椅子道德

黄映东

(作者单位:福建上杭县城东小学)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其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愈发突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在延续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的“过去式”,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一、过程无味,直接影响了课程的目标达成和使命落地。笔者认为,要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课程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突出“三味”。

一、遵循课程性质,上好“学科味”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林巧丹老师在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时,就非常鲜明地落实了这一特点。她通过“听”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想想到底噪声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又该如何减少恼人的噪声。整节课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足功夫。

请看活动二“我会调”——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噪音的危害这么大,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想办法消除它吧!

(出示课件,展示儿歌:小伙伴们聚聚拢,一个一个轮流说,意见不同先示意,不争不抢声音轻。)

师:现在全体起立,站到座位旁边,同时把椅子摆好,听老师朗读儿歌。

学生急忙起立移动椅子,结果整个课堂哗啦啦都是移动椅子的声音。

师:刚才你们移动椅子时,听到老师朗读到哪儿了吗?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老师读到哪句。

师:现在你们来做个小小调音师,看谁能把椅子移动的声音调到最小,听清老师朗读到哪句。

同学们再次搬椅子,结果大家都能轻轻地移开,轻轻地移回,没有声响,对老师朗读到哪句也能准确回答出来,老师及时给予点赞鼓励。

师:你们再想想,无论在家里、图书室还是教室里,如何做到搬椅子时每次都不再发出声响呢?

学生总结出了轻轻移动、买木椅子、买有轮子的椅子、椅子下面垫旧报纸等办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想办法,都是很棒的“调音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橡皮套子,套住椅子的脚,分给你们试试,看看行不行?

学生尝试后,纷纷表示这种方法完全可行。

本环节中,林老师让学生通过移动椅子的情境体验过程,在想办法控制移动椅子声音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在教室这个公共场合,应该注意控制音量,才不会影响他人。林老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养成在公共场所注意控制音量的好习惯,把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味”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把握课程特点,上出“法治味”

道德与法治课程重在引领学生遵规守法、立德树人。许多课文都会与某部法律法规相关联,通过生动浅显有趣的场景、事例、故事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法治教育。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通过游戏活动、模拟活动、情景再现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深奥、规范的法律条文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如上文案例中,林老师执教《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教到噪声污染时,通过新房装修赶进度不分日夜干活产生噪音的故事,及时对学生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法律条文教育。

我教学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时,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播放课件:有两位阿姨去某超市购物,超市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名贵衣服,便打电话叫来超市保安。当保安把阿姨们带到办公室后,先是对她俩呵斥、盘问;盘问不出结果时,继而又欲强行进行搜身;阿姨当场严词拒绝,于是发生争执,并产生肢体冲突。事后,两位阿姨向人民法院状告该超市侵权。

师:看完课件后,你认为超市保安的做法对吗?

经过讨论,学生认为,保安侵犯了阿姨的人身权,违反了《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

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生与法律的关系,觉得法律、权利不是那么遥远,并把难懂难教难记的法律条文通过视频、录音等形式让学生接受,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彰显出浓浓的“法治味”。

三、根据年龄特征,上活“儿童味”

小学生因社会阅历、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因素,喜欢包含“童趣童乐”的事情,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开放性与活动性,上活“儿童味”。让他们直接参与每个主题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样才能更吸引学生,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生活处处有规则》一课,在导入时,我设计了“拍球比赛”的游戏。一开始,给学生4 个不同大小的皮球,不设置任何规则,比赛看谁拍的次数多。学生们发现,没有规则的游戏很混乱,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接下来,师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并写在黑板上,按规则重新比赛,实现了公平公正。

拍球比赛的设计,一是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把深奥抽象的“规则”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二是让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体现课程的“活动性”,引导学生体验规则是什么,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这样,对规则意义的讲授就真正符合了儿童的认知特征,具有“儿童味”。

综上所述,只有从课程特点出发,从儿童认知特点出发,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三味”,才能让课程变得更有意思、有意义。

猜你喜欢
三味椅子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不想当椅子
看不见的椅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溜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三味”
椅子会摔跤
酝酿语文“三味” 打造特色课堂
鲁迅的“三味”